內蒙古狠抓勘查已建礦山日處理礦石量超萬噸
來源: 國土資源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內蒙古地礦局狠抓地質勘查主業,2011年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承攬地勘項目640項,已控制并正在勘查的特大型礦床4處、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17處,新發現有良好找礦前景的礦產地37處。…
內蒙古地礦局狠抓地質勘查主業,2011年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承攬地勘項目640項,已控制并正在勘查的特大型礦床4處、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17處,新發現有良好找礦前景的礦產地37處。
據了解,該局去年在阿拉善境內控制1處特大型多金屬礦床,初步探明鐵礦石4800多萬噸、鋅金屬量247萬噸、銅金屬量1100噸、石墨礦石1700多萬噸;在錫林郭勒盟境內控制1處稀有金屬礦床,以銣為主,伴生鋰錫鎢等,有望成為1處特大型稀有金屬礦床;土左旗善岱芒硝礦初步估算芒硝6億多噸,屬特大型礦床;新疆和田509道班鉛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鉛鋅金屬量860多萬噸,銀金屬量1400多噸,是該局近年來在國內探明的首個特大型礦床;扎魯特旗伊和布拉格鉛鋅多金屬礦等7處礦床均為大型礦床。
該局還進一步加強了自有礦業權的評價與運作,加速推進勘查開發一體化進程。2011年,該局對現有礦業權質量進行了更加深入地篩選、比較和論證,并按照礦業權流轉的有關規定和程序,進一步加快了自有礦業權的勘查、開發、利用和轉讓步伐,不僅摸清了資源家底,而且進一步提升了自有礦業權的潛在價值。其中,扎蘭屯二道河銅鉛鋅多金屬礦等4處礦產地初步探明為大型礦床,科右前旗樺樹溝山鉛鋅礦等4處礦產地初步探明為中型以上礦床。這些新的找礦成果,為該局持續走勘查開發一體化道路提供了資源保障。
該局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陸續在蒙古、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開展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該局駐贊比亞實驗測試公司已建成運營,為非洲目前規模最大、技術及裝備先進的礦產實驗室。去年還專門成立了境外資源部,負責境外地質勘查工作,在市場開拓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目前,該局已有11個單位在國外成立公司,開展地質勘查項目42項。
依托找礦成果,陸續建成了拜仁達壩等幾座礦山企業,有力地支撐了產業經濟的發展。2011年,該局進一步加快進行礦業開發步伐,對已實現找礦突破的烏拉特后旗鎳鈷礦等幾處礦產地進行籌建開發。阿右旗特拜金礦一期500噸/日選廠正在建設中。截至目前,該局已建成的礦山日處理礦石量超萬噸,年處理礦石量達300多萬噸。同時,該局還進一步加大對現有礦山外圍和深部的地質勘查力度,不斷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水源地開發項目已取得了300萬立方米/年的地下水開采權。“烏蘭陶勒蓋城鎮供水工程”正在建設中,2011年在保持正常供水的情況下,進一步延伸了管網,擴大了供水區域,目前已覆蓋全鎮。
據了解,該局直屬的興安銀鉛和銅鋅兩個冶煉廠現已貫通生產流程,達到設計生產能力要求,運行平穩。銀鉛冶煉全年生產銀錠3.8噸、電解鉛3.5萬噸、副產品硫酸4.45萬噸;銅鋅冶煉全年生產鋅錠9.24萬噸、副產品硫酸17.6萬噸、精鎘317噸、銅渣16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