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注烏海化工 ST金材變身化學品制造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1年10月10日起停牌至今的ST金材的重組方案終見天日,公司擬向廣東鴻達興業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發行股份購買內蒙古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由此,ST金材的主營業務將由塑料制造轉變為…
2011年10月10日起停牌至今的ST金材的重組方案終見天日,公司擬向廣東鴻達興業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發行股份購買內蒙古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由此,ST金材的主營業務將由塑料制造轉變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公司股票將于今日復牌。
根據重組方案,ST金材將以不低于7.6元/股的價格向廣東鴻達興業及其一致行動人廣州成禧、烏海皇冠實業發行不超過約3.55億股,購買其分別持有的內蒙古烏海化工68.50%、16.13%和15.37%股權。交易完成后,廣東鴻達興業集團將合計持有ST金材約73.86%股份。
梳理歷次公告,ST金材重組之路可謂十分波折。早在2011年10月10日,公司因存在訴訟事項向深交所申請臨時停牌;10月24日,江蘇瓊花集團與廣東鴻達興業集團達成股份轉讓意向,后者成為ST金材第一大股東;隨后11月18日,廣東鴻達興業集團擬籌劃公司重大資產重組,ST金材繼續停牌直到今日。停牌期間,公司名稱亦發生變更。
此次重組對于ST金材來說可謂“起死回生”。根據重組方案,ST金材獲得烏海化工100%股權后,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將發生改變,變為集PVC樹脂、燒堿、PVC制品等為一體的生產企業,所屬行業變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
據悉,烏海化工是國內氯堿工業和純堿工業并重的大型化工生產企業,以鹽、堿、硝、石灰石為主要原料,生產PVC、電石、純堿、燒堿、水泥、液氯、鹽酸和二水鈣等各類化工原料產品。烏海化工2010年、2011年及2012年1至2月分別實現凈利潤7466.31萬元、8323.47萬元和861.04萬元,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根據盈利預測報告,烏海化工2012年至2014年凈利潤預計分別約為1.6億、3.2億和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本次收購,ST金材還將通過烏海化工間接持有其全資子公司內蒙古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中谷礦業成立于2010年,目前,該公司尚未有任何盈利,尚處于項目建設期,預計將于2013年末至2015年分步投產。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行業持續低迷 倒逼航運企業“救贖式”漲價 下一篇:鋼鐵一季度陷行業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