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博士赴江西德興研究張潛濕法冶煉
來源:中國新聞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9日,記者從江西省德興市外僑辦了解到,德國圖賓根大學人文學院博士Alexander Jost先生近日來到江西省德興市,對張潛濕法煉銅和古銀礦開采文化進行了研究。據了解,濕法冶煉技術,即利用硫酸…
9日,記者從江西省德興市外僑辦了解到,德國圖賓根大學人文學院博士Alexander Jost先生近日來到江西省德興市,對張潛濕法煉銅和古銀礦開采文化進行了研究。
據了解,濕法冶煉技術,即利用硫酸銅溶液浸鐵,使其產生化學反應將銅析出的技術。北宋德興人張潛(1025—1105)根據前人和自己的長期實踐經驗,總結出一整套比較完整的膽水浸銅工藝,于紹圣年間(1094—1098)寫成濕法煉銅專著———《浸銅要略》。其法堪稱我國冶金和化學史上的一大發明。
Alexander Jost先生此行途經鄱陽、樂平來到德興,先后考察了江西省德興一中張潛銅像、銀山煉銀遺址、張村蛇紋石山、報德寺明清銅雕佛像、聚遠樓、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德興銅礦以及德興博物館,對張潛濕法煉銅和古銀礦開采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3月27日,Alexander Jost先生離開德興到鉛山、韶光等地考察。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稀土企業:猜不透的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 下一篇:鋼鐵一季度陷行業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