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整頓“風暴”背后:地方與部委的博弈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誰的孩子誰抱原則下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結果,或將取決于地方利益與主管部委利益間博弈的平衡。距離今年2月初第一次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上確定的完成各項工作截止…
“誰的孩子誰抱”原則下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結果,或將取決于地方利益與主管部委利益間博弈的平衡。
距離今年2月初第一次“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上確定的“完成各項工作”截止時間(今年6月30日)已不足三個月,而按照各省級政府公開的清理整頓方案,本月1日起各地的清理整頓工作也已由前期的市場自查自糾階段進入當地政府督導整改的對照檢查或重點檢查階段。
商務部上月15日發出的《關于報送大宗商品市場轉型工作情況的補充通知》顯示,本月5日前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應完成有關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轉型基本情況及轉型情況統計表的首次上報。報表中包括了擬采取的轉型主要方式、方法,擬采取的轉型步驟,轉型措施實施后市場反應,轉型措施實施后的主要成效等內容,且相比此前的調查摸底情況表多出了實物交收倉庫數量及其庫容量的統計。
而在參加清理整頓聯席會議的20多個部委中任務最艱巨的商務部,負責對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清理整頓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抓緊制定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以確保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有序回歸現貨市場。
商務部已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推動大宗商品市場有序轉型的通知》中強調,要在推廣和完善協議轉讓、拍賣、電子商務等交易模式中“培育典型,著力推動大宗商品市場有序轉型”。
有意思的是,上月中旬天津市政府下發的《天津市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方案》顯示,天津市將區別不同情況,分類進行清理整頓工作。而對按照先行先試政策和改革創新要求建立的創新型交易場所,天津市的方案強調要充分發揮其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的引領作用,加強監管,督促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風險防控措施,引導其規范健康發展。
語焉不詳的“創新型”交易場所,與商務部提出的“培育典型”是否異曲同工,業內只能猜測。不過,今年2月初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披露已獲得當地政府同意其正式運營的批復時稱,天津市政府要求該交易所按照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要求,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貴金屬場外交易市場。
而在部際聯席會議中對違法證券期貨交易活動可“在征求相關成員單位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出具認定意見”的證監會,一般認為是清理整頓各類不規范交易場所的強硬派。
不過,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SSEFC)網站披露,上月27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曾在上海市金融辦、上海證監局、上海市建交委相關領導陪同下,來到上海航運交易所調研航運運價衍生品交易發展情況。而據國家發改委日前正式印發的《“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及上海市的有關安排,SSEFC正承擔著研究開發系列航運價格指數及航運金融衍生品的重任。
今年春節前證監會新任主席到天津考察渤海商品交易所及姜洋調研SSEFC,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正傳達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在本次清理整頓風暴中或非“一刀切”的信息。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機構分析稱中國3月大宗商品進口可能放緩 下一篇:鋼鐵一季度陷行業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