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淡水河谷:將可持續發展植入企業遺傳基因
來源:中國新聞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巴西淡水河谷(vale)可持續發展主任Giane Zimmer女士日前在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淡水河谷總部向中國媒體表示,可持續發展是淡水河谷的競爭優勢,地位重要,作為企業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鍵點,…
巴西淡水河谷(vale)可持續發展主任Giane Zimmer女士日前在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淡水河谷總部向中國媒體表示,可持續發展是淡水河谷的競爭優勢,地位重要,作為企業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鍵點,可持續發展正植入企業“遺傳基因”。
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生產企業。巴西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品出口是巴西外貿收入的重要來源。此次,由環保部宣教中心組織的《巴西環保之窗》電視片拍攝采訪活動,首次將鏡頭對準這家著名企業,意在向公眾全面介紹淡水河谷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
Giane Zimmer女士表示,巴西政府重視采礦活動對環境生態的影響,環境保護意識強,法律法規健全,執行力高,其主要原則是“誰采礦、誰復墾”。根據礦產法規定,采礦權人必須及時對采礦造成的環境破壞進行復墾,并建立監督機制。在這些方面,淡水河水有許多成功經驗。
對于一家全球最大的礦產品生產企業來說,對環保的高要求,帶動了對環保的高投入,每年均有大幅增長,去年投入14億美元,2012年將增加到16.5億美元。她表示,環保投入并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的,體現在生產環節方面,比如用傳輸帶替代卡車運輸礦石,用天然氣取代卡車的柴油使用,將洗礦砂的費水回收處理后重復利用等。采礦過程中,嚴格按照國際生態保護標準,對受損植被及時進行復墾,并建立眾多自然生態保護區。
她介紹,自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召開以后,淡水河谷在發展過程中,走出了一條與當地環境、居民生活和當地經濟發展共享利益成果之路。比如,在采礦過程中,由過去企業給當地居民什么,到當地居民要求企業給什么的轉變,具體體現于教育、健康和衛生三方面。尤其是教育,通過淡水河谷在當地開辦學校、建立環保教育基地,使普通學生增長環境意識和環境知識,并讓他們了解企業是如何進行環境保護。
在談及淡水河谷與中國企業合作時,Giane Zimmer女士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與巴西相似,雙方合作具很強的互補性,都面臨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壓力和挑戰。為此,淡水河谷在中國投資,以及企業合作時,仍堅持環境保護優先策略,比如要求銷售商和生產企業必須減少污染排放,是綠色環保企業,否則,淡水河谷會減少或停止與其做生意,因為環保是全球化的,是大家的事情。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環渤海動力煤連續五周反彈 煤價可能繼續上漲 下一篇:鋼鐵一季度陷行業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