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市場換石油 沙特阿美覬覦成品油分銷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油源保持饑渴的中國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石油交換協議,沙特石油企業或將成為此次能源外交中最大的受益者。知情者向本報記者透露,沙特與中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即將步入覆蓋全產業鏈階段,合作范…
對油源保持饑渴的中國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石油交換”協議,沙特石油企業或將成為此次能源外交中最大的受益者。
知情者向本報記者透露,沙特與中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即將步入“覆蓋全產業鏈”階段,“合作范圍將包括石油貿易、煉化、天然氣勘探以及工程服務等多個業務”。
消息人士稱,沙特石油公司如此大舉動滲透中國并非毫無理由,沙特阿拉伯承諾“不論在任何時候,充分保障中國市場的原油供應”,而作為交換,中國政府則給予沙特國家石油公司(以下簡稱“沙特阿美”)和埃克森美孚兩大公司在中國成品油、化工產品生產和批發權的利益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另一國際老牌石油巨頭道達爾此前已就成品油批發權向中國政府申請日久,但至今未有下文。
“根據現有的意向協議,沙特未來幾年內將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主要的合作伙伴還是中石化。”中石化咨詢公司戰略所一名人士說。
覬覦分銷權
本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老牌石油巨頭中,僅兩家公司擁有國內的成品油批發牌照,一家為埃克森美孚,另一家則是英國石油公司。但相比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也僅是通過參股方式才曲線獲得該資質。
“批發權意味著能直接參與國內成品油市場,這個環節的利潤是非常高的,但審批難度也很大。”上述中石化人士說。
此前,道達爾中國公司前總裁戴杰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透露,道達爾欲與中石化、科威特石油在湛江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展開合作,并申請國內成品油批發牌照,但拿到該資質則并非易事。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承諾將開放國內的批發權和零售權,未來還是會進一步放開,但目前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國際石油公司研究專家王才良對本報記者說,“如果沙特阿美能如愿獲得大面積的分銷權,對于它來說則非常重要。”
本報記者致電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對方未透露沙特阿美獲得批發資質的具體細節,但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沙特阿美與埃克森美孚的密切關系由來已久,而后者在中國的低調布局也早有年頭,沙特阿美進軍中國則不排除“搭上了埃克森美孚的順風車。”
“埃克森美孚是獲得中國第一個批發資質的外資石油公司,雖然沙特阿美1978年實現完全國有化,但與前股東埃克森美孚的合作淵源一直保持良好。”知情人士說。
本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埃克森美孚從耗時八年終于獲得國內的第一張批發牌照,而其與中石化、沙特阿美在福建合資成立的煉廠也是打通這一渠道的關鍵之舉。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外企獨資的公司獲得批發權,只有成立合資公司才能申請,但能不能拿到牌照也需要時間。”上述人士說。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共有67家國營成品油批發商和117家民營成品油批發商,但還沒有外商獨資的成品油批發商,只有9家中外合資的批發商。其中,8家由埃克森美孚和中方合資。
“沙特阿美很有可能拿到更多地區的分銷權,它用資源換市場的優勢十分明顯。”王才良說。此前,埃克森美孚獲得的批發權也僅局限于福建省境內。
各取所需
為對沖伊朗危局造成的中東風險,中國與沙特的石油交換似乎也極其符合當前的基本形式。而對于沙特來說,拿下中國龐大的市場則無疑意義重大。
一名國際石油貿易商向本報記者透露,在全球排名前50的國際石油公司中,無論是產量,還是資源儲量,沙特阿美皆為全球第一,但相比其他石油巨頭,下游環節則是沙特阿美最為明顯的短板。
“沙特每年有4-5億噸的產量,但自有的煉化能力不過1億噸左右,所以需要大規模打通渠道消化,而中國擁有極大的市場。”上述國際石油貿易人士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受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歐洲及西半球國家基本已不再大量進口沙特石油,而亞洲則是沙特石油企業接下來意欲重點突破的目標。
本報記者還了解到,沙特石油公司或將還與更多的中國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前期的溝通已經展開,但未透露具體公司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