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明:鋼鐵業首現全行業虧損 呈三大特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雖無確切統計,但估計我國的鋼鐵產能已達9億噸,在數量上繼續增長的空間很小。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近日在第八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持續低迷的真正…
“雖無確切統計,但估計我國的鋼鐵產能已達9億噸,在數量上繼續增長的空間很小。”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近日在“第八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持續低迷的真正原因。
據新華社報道,作為基礎產業,鋼鐵業近年來的萎靡不振受人關注。今年一季度,鋼鐵業實現凈利潤為負10.34億元,是新世紀 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也是全國工業利潤降幅最大的行業。
南京鋼鐵董事長楊思明說,當前鋼鐵主業嚴重虧損,呈現從未有過的三大特點:
一是越大的企業虧損愈加嚴重。已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的上市鋼鐵公司,幾乎全線盡沒:首鋼股份 預虧逾1.4億元,華菱鋼鐵 預虧逾6.9億元,鞍鋼股份 預虧18.9億元。
二是多少年來發展勢頭一直很好、從未虧損過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主業也開始虧損。2011年,我國鋼鐵業平均銷售利潤率2.42%,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達到2.7%。這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三是受投資支撐、以建筑鋼材為主的企業,繼板材企業之后進入虧損通道。這意味著,隨著4萬億元計劃的紅利耗盡,鋼鐵下游需求再難找到一個像樣的亮點。
雖然3月份隨著國內鋼價由降轉升,重點鋼鐵企業盈利逾20億元,沖淡了前兩月巨虧的影響,但鐵礦石價格也在連續回落5個月后,再度呈現上行趨勢。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噸,較低谷時回升近20美元/噸。華泰聯合證券研究員趙湘鄂認為,這將令鋼鐵企業的盈利難現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