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商的資金“游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正如一位供職于國有銀行的人士所說,就像拿紅包不只是醫療界的問題一樣,當整個行業都有問題時,病根一定在行業之外。鋼貿行業也是如此。 應當說,部分鋼貿企業靠虛假注冊、虛假貿易、重…
應當說,部分鋼貿企業靠虛假注冊、虛假貿易、重復抵押等手段獲取銀行貸款的問題,并非近期才有。仔細考量下不難發現,是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度下降,才使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顯現出來。
鋼貿行業里80%以上都是福建人。閩籍鋼貿商自稱有幾千億元的銀行信貸資金在這個群體內流轉。一些鋼材貿易只是套取銀行貸款的名目而已。鋼貿商們比誰都清楚,我國的鋼鐵產能過剩。鋼鐵生產已出現全行業虧損,鋼鐵貿易談何盈利?于是部分信貸資金流向了房地產、高利貸,靠“投資”來為銀行信貸還本付息。
部分閩籍鋼貿商也自詡兩個業務做得最好:一個是鋼材市場,即房地產;另一個是金融,即高利貸。
地產方面,鋼貿商以建鋼鐵市場為名圈地,一下子就是幾百畝。再以鋼材市場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拿了貸款以后就做短貸,做拆借,再到其他的地方建市場,如此滾動。兩三年之后土地升值了,如果鋼材買賣如原來預計的那樣難以為繼,鋼材市場就順理成章地轉為商業地產。鋼貿商們通過圈地、囤地、轉賣大發其財。但目前房地產市場“深度冰凍”讓鋼貿商們的“炒地皮”游戲難以為繼。
金融方面,上海有80多家擔保公司,其中有30多家(占總數的近四成)是福建周寧的鋼貿商所開。一些擔保公司主要從事拆借、擔保、抵押,實際上就是高利貸。資金通過層層轉借、加價之后,最終的去向大多仍是房地產。
可見,只要房地產行業仍存“暴利”,鋼貿業的此類資金游戲就能進行下去,不會給銀行的信貸資金造成損失。當記者詢問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信貸員,部分鋼貿商挪用信貸資金去炒地、放高利貸,是否會影響銀行資產質量。該人士反問,誰不挪用信貸資金?
在鋼貿商圈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業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高中畢業者已屬“高學歷”,而且學歷越低越容易發財。即便已是腰纏萬貫的鋼貿商,他們也不主張子女受高等教育。原因很簡單,受教育越多,就越不敢逾越法律這條底線。有人戲稱為“無知者無畏”。
問題也許比預計的還要嚴重。目前,僅北京、武漢、四川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從樓市“消失”,房企破產開始涌現。一位鋼貿商介紹,大規模裁員、減薪已在這個行業蔓延開來,但鋼貿企業主們還在“硬撐”。他們還能不能等來信貸資金再次寬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