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石油否認非洲項目沒油 稱年內15口井望投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有媒體日前質疑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石油)參與的馬達加斯加3113油田區塊項目4年滴油未出,延長石油集團一位高層人士昨日(5月3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
有媒體日前質疑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石油)參與的馬達加斯加3113油田區塊項目4年滴油未出,延長石油集團一位高層人士昨日(5月3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進行了反駁。
該人士稱,馬達加斯加3113油田區塊的4口鉆探井有望最近1~2個月內首次試油生產,年內或再鉆探11口油井,該油田區塊將全面試產投產,原油產量估計能達到1.5萬桶/天。按預測,只有達到15口批量井的規模才會盈利。
他還透露,馬達加斯加政府方面已批準延長石油國際有限公司(更名前為中聯能源)在當地建立一家煉油廠的專營權以及開設250家加油站。
15口批量井規模才會盈利
2008年,延長石油與中聯能源和中華煤氣子公司易高能源三方合作投資參與中聯能源馬達加斯加3113油田勘探開發經營和產品權益分成。其中,延長石油投資占比40%,享有分成權益的32.8%,為第一大股東,也是其首次獲得海外油田權益。據悉,3113油田是馬達加斯加石油史上首塊成功打井發現和取得儲量豐富輕質油類別的油田。
據媒體報道,2006年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央企以馬達加斯加政府對上述原油區塊估值過高、勘探風險過大為由,曾退出了該國的石油區塊招標。
“延長石油作為3113油田的生產作業者,經抽4口井油品檢驗均為理想的輕質油類別,具備了試油和試產條件。”上述人士說道。不過,中聯能源歷年財報顯示,馬達加斯加項目未產生任何收入。截至目前,還沒有項目投產的消息。
對此,上述人士稱,一直沒有投產是等待盈利理想數量的批量井形成后才試產投產。目前只鉆探了4口井,由于人力、物力的成本,馬上投產會出現很大的虧損。按預測,只有達到15口批量井的規模后才會盈利。
“每口井的成本是3800萬元人民幣,一口井的鉆探周期為45天,現在中石化中原油田鉆井隊已經有幾套鉆探設備同時開工,進行批量井的鉆探。”上述人士說道。
據悉,4口鉆探井有望最近1~2個月內首次試油生產,而年內有望再鉆探11口油井,屆時該3113油田區塊將全面試產投產,原油產量估計達到1.5萬桶/天,年盈利可達十幾億港元。
投產后首期產油運回國內
中聯能源以油田開發和成品油貿易為主營業務,其主要資產包括擁有馬達加斯加面積為20100平方公里2104油田的100%股份權益,以及擁有面積為8320平方公里3113油田的100%股份權益。
經國際著名石油評估機構
NETHERLAND,SEWELL&ASSOCI-ATES,INC.的評估并經香港聯交所確認:馬達加斯加3113油田石油儲量保守估計不少于20億桶;馬達加斯加2104油田蘊藏的石油遠景資源量為4.9億噸、天然氣662.4億立方米。2008年根據專業評估報告并得到香港聯交所確認,中聯能源所擁有的馬達加斯加2104油田和馬達加斯加3113油田的現狀資產凈值為165億港元。
2011年5月,中聯能源宣布與延長石油訂立協議,以每股0.716港元向延長石油售出10億份股權,由此延長石油成為中聯能源最大股東。
上述人士認為,當時3113油田尚未打4口油井,也沒有取得重大油氣成果。如現階段再作重新評估,中聯能源所擁有的馬達加斯加油田資產凈值將大幅增值。
數據顯示,到2010年為止,馬達加斯加仍然是一個石油出口小國,當年,其石油產品出口總額僅為6566萬美元,預估石油出口總量在10萬噸上下。目前,與2014區塊接壤的馬達加斯加石油公司擁有的3104油田從2008年投產以來,現已完成產油的300余口生產井,去年其重油出口量超過100萬噸,重油出口收入超過6億美元。
“中國油企現在均看好馬達加斯加能源巿場。不論在工程承包上,還是在油田的招投標上,中國幾大油企及其旗下企業都以不同的方式積極參與馬達加斯加油田開發經營業務,對經營前景頗具信心。”上述人士表示。
2012年4月,延長石油對中聯能源進行了多次增持,持股比例上升到29.47%,并從4月1日起,中聯能源更名為延長石油國際,作為延長石油國際能源業務拓展和國際資本經營的平臺,其入股中聯能源公司的資金及發展業務實際上均由改組之后延長石油代表占多數的董事局所全權掌控。
由于馬達加斯加境內目前沒有大型煉油設施。上述人士表示,3113油田投產后,首期產油將運回國內,并出售給國內沿海地區的煉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