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所松動 日照鐵礦石現貨交易有望重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現在政策有所松動,我們現貨交易這塊已經開始準備了。5月15日,國際鐵礦石(日照)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日照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中心之前一直在做這塊準備工作,…
“現在政策有所松動,我們現貨交易這塊已經開始準備了。”5月15日,國際鐵礦石(日照)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日照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中心之前一直在做這塊準備工作,只是后來因為政策原因暫停了。
目前,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已正式上線運營一周。但作為國內首個鐵礦石交易平臺,日照鐵礦石交易中心曾開業15天即被中鋼協叫停,此后,其業務范疇一直在資訊方面徘徊。
不過,從已經運行的中國鐵礦石平臺交易情況看,即便日照交易中心有望重回“主業”,也必須面臨鋼企和礦商短期可能“不買賬”的尷尬。
日照交易中心業務調整在即
目前,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已正式上線運營一周。這個涵蓋了國內多家鋼企、貿易商以及國際四大礦商的平臺,從成立之初便引人關注。目前已有包括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FMG,寶鋼、鞍鋼、河北鋼鐵等在內的境內外企業相繼加盟平臺成為交易會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國內首個鐵礦石交易平臺,日照鐵礦石交易中心開業15天即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叫停。目前,該交易中心雖然得以重啟,但已面目全非。“我們現在跟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完全不一樣,類似于國內其他的資訊機構,主要還是做資訊。”15日,前述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查閱該交易中心網站獲悉,交易中心2009年4月正式注冊成立,如今,主要為廣大客戶提供鐵礦石、鋼鐵及相關行業信息資訊(包括供求信息,價格信息,流通信息以及實時評論等內容),從而向采購、流通、貿易戰略提供權威的信息參考。
而由于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有了中鋼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等官方背景的參與,這讓日照交易中心重新看到了回歸“正途”的希望。
就在近日,日照交易中心總經理王磊就向媒體透露了“心機”,“現在相關部門已經對鐵礦石交易平臺放行,我們將在7月對外發布重大信息。”
同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日照交易中心運營總監高磊,其表示,自己在隨后兩天將去江蘇出差,希望在出差后再對此事有個詳細溝通。
前述工作人員也介紹,如果現在加入交易中心成為其會員,今后很有可能有機會進行類似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的現貨交易,“大約在7、8月份就有個調整,到時候所有的信息都會很明朗的,等我們準備好了,我們肯定會跟所有的會員發布這一信息,都會通知到的。”該工作人員稱。
對此,分析師分析稱,日照交易中心要想調整業務肯定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否則,它的重啟會顯得很有局限性。這一說法同日也得到日照交易中心方面的認同。“我們現在著手準備的就是這塊工作,沒有官方的答應和支持,我們也不敢落實。”其工作人員表示。
值得關注地是,與2009年成立之初相比,如今的日照交易中心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業界不希望看到的是,就像鐵礦石指數有很多家在做,都在唱自己的戲,日照交易中心形成的價格是否能映射其他地方的交易價還有待關注。”分析師說。
鐵礦石現貨平臺一周僅成交6筆
“希望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在一年內成交量達到5000多萬噸,能有1億噸已經很了不起。”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但與開市當日的隆重場景相比,這一交易平臺近一周的表現“差強人意”。5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礦所了解到,5月8日~5月14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總申報達80筆,總申報數量759.18萬噸,成交6筆,總成交額人民幣6.09億元(9660.68萬美元)。其中,首日就有13筆交易申報,當日實現3筆成交。
分析師分析表示,成交清淡跟目前港口現貨市場成交疲軟、礦價弱勢下滑有關。數據顯示,5月15日63.5天津港印粉期貨報價跌至143~144美元,為年內新低。部分鋼鐵企業再次下調鐵礦石采購價格,國產礦也隨之下落,幅度在10~20元。
同日,分析師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除了礦石價格下跌對成交量有些影響外,還因為“平臺剛成立,鋼廠和礦商會有些試探的情緒在里面,還需要逐漸完善的過程”。
據悉,平臺能否形成影響力在于是否有規模的成交量,而目前,鋼企和礦商準備投放多少現貨進行交易仍是未知數。
就在開市當日,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麥禮仕就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淡水河谷主要做的是長協生意,而現貨也只是來源于額外的產量和長協到期后客戶沒有意愿續簽合同而留下的產品,在考慮投放多少現貨之前,首先要緊的是長協礦的供應。
國內很多知名企業雖然已經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成為其會員,但投入多少量需要看平臺的具體運行情況。
不過,在張佳賓看來,僅僅觀察一周的交易量還不足以反映鐵礦石市場的情況,要考慮它的成交量,至少要3、4個月的周期,這樣呈現出來的價格可能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