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走向藍海新策略
來源:湖北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年少掏20億元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北部灣的防城港是西部第一大港。在這里,乘船可直抵亞洲、美洲、澳洲、非洲,開車可達越南等東盟國家。武鋼防城港鋼鐵基地位于企沙半島燈塔一帶,占地20平…
一年少掏20億元
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北部灣的防城港是西部第一大港。在這里,乘船可直抵亞洲、美洲、澳洲、非洲,開車可達越南等東盟國家。
武鋼防城港鋼鐵基地位于企沙半島燈塔一帶,占地20平方公里,與現今武鋼本部面積(占地21.17平方公里)相當。
從兩江交匯、百湖密布的江城,不遠千里布局海濱城市,武鋼目的明確:節約成本。
煉鐵煉鋼,鐵礦石是生命線。武鋼地處內陸,八成礦石進口,江海轉運。數據顯示,與近海的鋼企相比,武鋼每噸礦石運輸成本高出160元,一年進口鐵礦石2000萬噸,武鋼就要增加成本32億元。
據測算,鐵礦石及燃料經海運直接卸抵防城港,僅此一項,可比自上海轉運回武漢一年少花20億元。對于日趨微利的鋼鐵業,一年少掏20億元,其意義不言而喻。
對于武鋼而言,防城港鋼鐵基地還承載更多使命。
防城港市是大西南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聯結點,在這里布局一座主打高附加值產品的千萬噸級鋼廠,且二期預留目標是3000萬噸級,武鋼借此可快速南下、西進,搶占西南、華南和東盟市場。“防城港鋼鐵基地是武鋼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由內陸向沿海發展轉變、推進武鋼第三次創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希望工程。”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如是說。
壓產能,武漢天會更藍
武鋼,建國初期布局武漢的特大型“武字頭”企業。眼下,武漢已成為生產規模逾4000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居世界鋼鐵行業第四位。
數十年以來,它一直是武漢的重要財源。“武鋼打噴嚏,武漢經濟就患感冒”。30年來,武鋼一直高居納稅狀元寶座。而今,盡管汽車、煙草競相爭霸,但武鋼仍是武漢財源的主要支柱之一。
武鋼此番“出走”廣西,打造千萬噸級世界鋼廠,且以壓縮武漢部分產能為條件,對武漢經濟影響幾何?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武鋼防城基地建成后,廣西與武鋼需壓縮粗鋼產能1070萬噸。這意味著,4年之后廣西和武鋼要一起“消滅”掉一個千萬噸的落后鋼廠。
如何壓縮?來自國家發改委的信息顯示,廣西和武鋼基本“對半”:廣西570萬噸,武鋼500萬噸。
目前,武鋼集團旗下共有昆鋼、柳鋼、廣西鋼鐵加青山本部、鄂鋼,后者需淘汰多少落后產能?武鋼集團表示,壓縮計劃仍在調整中,暫時還不確定。
記者獲悉,青山本部和鄂鋼共需淘汰落后鋼產能220萬噸,分配模式基本也是“對半分”。“武鋼壓縮產能對湖北影響不大。”
去年武鋼集團繳納國稅33.39億元。有關人士表示,青山本部產能1800萬噸,將淘汰的肯定是不怎么賺錢的普通鋼,按去年的情況推算,每減少100萬噸普通鋼材產能大約減少國稅1.85億元,而武漢今年一季度地方財政收入達319億元。鄂鋼雖然只有400萬噸,但淘汰落后產能反而對鄂鋼提高技術含量和盈利能力有利。
淘汰落后產能必將使武鋼進一步壓縮在漢高污染項目。武鋼透露,每年投資總額的15%將于用于環保,“一減一增”之間,武漢的天會更藍、水會更綠。
鋼鐵產業掀新一輪變局
武鋼防城港項目開工,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獲批。在鋼鐵全行業虧損的當下,社會廣泛關注:會否加劇鋼鐵產能過剩?“這是結合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優化產業布局和落實相關規劃而作出的決策。”昨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余東明釋疑:這是中國鋼鐵行業新變局的開始。
中國鋼鐵工業布局“北重南輕”、“東多西少”,沿海大型鋼鐵企業更是稀缺。目前,我國濱海鋼廠產能占比不到10%,而世界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60%在沿海。
目前,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長期從外地大量調運鋼材。其中廣東需求的鋼材中一半以上需要靠外調。工信部稱,建設湛江、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將徹底改變東南沿海鋼材供需矛盾,并提前布局中國鋼鐵出口。
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鋼材出口占比不及10%,凈出口量更少。毗鄰東盟、印度的防城港和湛江項目占據優勢位置,有望成為未來中國鋼材出口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