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布局調整接近完成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批準寶鋼湛江基地和武鋼防城港基地兩個項目,合計投資在千億元以上。不少人疑問,在鋼鐵產能全面過剩的階段,為何上馬這兩大項目?但在部分專家看來,此舉一方面可以使中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批準寶鋼湛江基地和武鋼防城港基地兩個項目,合計投資在千億元以上。不少人疑問,在鋼鐵產能全面過剩的階段,為何上馬這兩大項目?但在部分專家看來,此舉一方面可以使中國鋼鐵工業的布局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也能制約其它區域鋼鐵產能的盲目擴張,促進行業的整合。
中國鋼鐵業的布局調整接近完成
根據發展改革委公布的信息,寶鋼湛江基地建設規模為年產鐵920萬噸、鋼1000萬噸、鋼材938萬噸,總投資為696.8億元;武鋼防城港基地建設規模為年產鐵850萬噸、鋼920萬噸、鋼材860萬噸,總投資為639.9億元。
兩大項目獲批之時,中國鋼鐵產能處于全面過剩狀態中。“鋼之家”總經理吳文章說,2010年以前,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然而,從2012年起,行業進入全面過剩階段,即主要鋼材品種都已供大于求,且鋼材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產能過剩作為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會長期存在。
基于此,發展改革委強調,兩大項目的建設均以壓縮現有鋼鐵產能為前提。其中廣東累計壓縮粗鋼產能1614萬噸,廣西和武鋼累計壓縮粗鋼產能1070萬噸。
據了解,寶鋼湛江基地是寶鋼“兩角一邊”戰略(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北邊)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早在“十一五”期間就開始申報。雖然全國鋼鐵產能過剩,但廣東卻呈現區域性緊缺:每年消費鋼鐵5000萬噸,自身產能才1000多萬噸。“北鋼南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武鋼防城港基地則是武鋼“中西南”戰略的組成部分,項目立足西部大開發,并輻射北部灣區域。憑借這個項目,深居內陸的武鋼找到了出海口,將扭轉物流成本過高的劣勢。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兩大項目的獲批標志著我國鋼鐵戰略布局調整接近完成,也代表“十二五”規劃的有序推進。他指出,兩大項目上馬后,對其他區域盲目擴張鋼鐵產能的舉動將形成制約。
鋼鐵利潤率持續下滑進入市場倒逼調整階段
鋼鐵工業作為基礎產業,對投資的拉動作用非常強,一直是宏觀調控的重點。但近幾年來隨著產能大量釋放,鋼鐵業的利潤率逐年下滑,目前已到虧損邊緣。這樣的市場環境,為鋼鐵業的結構調整創造了有利時間窗口。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屈秀麗表示,今年前4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僅實現利潤11.4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42.13億元下降近97%。鋼鐵業0.1%的銷售利潤率,也在工業中處于墊底水平。
“有人說鋼貿企業比鋼鐵企業更困難,但實際情況可能不是這樣。因為鋼貿商有資金,可以干點別的。但是鋼鐵企業不行,它的爐子開起來就必須連續生產,現在鋼價這么低迷,整個行業非常困難,”屈秀麗說。
隨著國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快項目審批,內需擴大將為鋼鐵業帶來一定機會。但與此同時,包括環保投入的增加和鐵路運價等要素價格的調整,使鋼鐵生產的成本很難降下去。短期看,鋼鐵業高成本低效益的局面很難扭轉。
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說,隨著寶鋼湛江基地和武鋼防城港基地陸續建成,北方的鋼材不再南下,將加劇產能過剩區域的優勝劣汰。駱鐵軍表示,短期內工信部不會出臺針對鋼鐵業的扶持政策,也不會出限制政策,希望行業走向市場倒逼調整的新階段。目前,我國前十大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的比例只有42.8%,離“十二五”規劃中60%的目標還有相當距離。
上市公司或受益于資產整合
寶鋼湛江基地和武鋼防城港基地的獲批,在上市公司層面也引起了不小波瀾。在消息公布次日,地處廣東、由寶鋼集團控制的韶鋼松山出現漲停,而地處廣西、由武鋼集團控制的柳鋼股份也上漲2.87%。
寶鋼集團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寶鋼股份曾表示,由于湛江鋼鐵項目前期建設周期長、資金投入大,項目實現達產、達標、達效尚需時日,因此公司放棄投資湛江鋼鐵項目的優先權,同意由寶鋼集團投資湛江鋼鐵項目,但保留未來對該項目的擇機收購權。
如果寶鋼股份未來選擇收購湛江鋼鐵,勢必與處于同一區域的韶鋼松山產生同業競爭。屆時韶鋼松山何去何從,會不會被當作“殼”處理,是很多投資者感興趣的問題。
柳鋼股份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國海證券研究員李會坤認為,此次獲批的防城港項目為薄板,與柳鋼集團的板材似有重疊。防城港距離柳州約360公里,在如此近的兩個區域布局2個千萬噸鋼鐵廠,必將牽涉到資源的重新整合。若以上市公司“柳鋼股份”為平臺,將廣西鋼鐵集團(防城港項目實施單位)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一個途徑。
李會坤同時指出,武鋼防城港項目和寶鋼湛江項目的產品定位相仿,并且兩者相距不遠。根據歐洲鋼鐵工業的發展經驗,相隔太近的鋼鐵主體之間容易造成過度競爭,削弱彼此的競爭力。湛江項目和防城港項目兩個龐然大物,未來如何做到協調發展,是一個待觀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