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上市漸近 核電重啟大幕即將拉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來自環保部的一紙公告,使得中國核電資產上市進程再度加速。6月5日,環保部發布公告稱,按照工作程序與要求,環保部已經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核電)下屬7家生產企業開展了核…
來自環保部的一紙公告,使得中國核電資產上市進程再度加速。
6月5日,環保部發布公告稱,按照工作程序與要求,環保部已經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核電)下屬7家生產企業開展了核查工作,經核查,沒有發現該公司下屬生產企業存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這意味著,中國核電已通過上市環保初審。
“預計兩三個月內中國核電就將正式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材料。”6月6日,一位接近中國核電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中國核電的上市問題,國務院已經有特批,年底前獲得審核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而就在此前幾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并同意公布《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
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兩國也共同簽署了中俄核領域合作文件。
種種跡象表明,停滯一年多的我國核電建設重啟的大幕即將拉開。
核企沖刺上市
“今年3月,公司專門召開了上市動員大會,要求各部門全力配合上市工作,而且祖斌總裁明確提出,要力爭今年內成功上市。”中核集團一位人士說,“公司原來計劃6月份提交上市申請材料,現在看來可能會有稍許推遲。”
前身為中核核電有限公司的中國核電,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作為控股股東,聯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和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
中國核電在環保核查文件中稱,此次IPO募投項目包括福清、秦山、三門、昌江、田灣等新建和擴建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7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田灣項目也出現在普京5日訪華簽署的合作文本中。
事實上,早在去年初,中國核電就計劃向證監會提出申請上市的要求。然而,突然爆發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使得這一工作被迫暫停。
在上述中國核電人士看來,解決核電發展中巨額資金投入的問題是中核謀求上市最重要的目的。
“現在一個大型核電項目投資額動輒達到幾百億,如果僅依賴銀行貸款或者滾動發展確實是難以跟得上發展需要。”
“盡管核電重啟還沒有實現,但這已是按步驟預期中的事,目前國內僅有中核、中廣核及中電投三家核電運營商,率先上市的公司肯定能獲得資金優勢。”一位業內人士說。
目前,與中核進行上市賽跑的還有中電投。作為國內第三家具有核電站控股資質的公司,中電投無論是在核電裝機容量還是手中掌握的在建項目都無法與中核及中廣核相提并論,但在資本運作上的經驗,卻遠超兩位核電前輩。
早在去年7月,中電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就已經發布定向增發公告,擬增發收購中電投集團持有的禾曦能投公司的全部股權。
禾曦能投是由中電投與上海電力共同出資成立,前者持股99.97%、后者持股0.03%。而在此之前中電投已將其旗下全部核電資產,包括江蘇核電30%的股權、秦山三期20%的股權和秦山二期6%的股權無償劃轉至禾曦能投公司。
這意味著,增發成功后,中電投核電資產將進入上市公司上海電力。
重啟核電臨近
停擺一年多的中國核電審批尚未重啟,而業主已經摩拳擦掌。
6月4日晚,*ST贛能、贛粵高速均發布公告稱,中電投江西核電有限公司擬向股東按持股比例增加資本金4億元將按照持股比例增資江西彭澤核電項目。
作為內陸核電代筆的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前期曾因評估真實性問題而備受爭議。
“大股東選擇在這個時候增資,說明對核電重啟及審批通過抱有較強信心。”一位證券分析師說。
*ST贛能的公告顯示,項目選址階段的環境評估報告和安全評估報告已獲得國家環保部和國家核安全局的批復,項目廠址的“四通一平”工作已全部結束,其中1號機組已具備開工條件,項目進展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有序推進。
“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自從去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以來,沒有開工的核電項目就都停工了,而我們一直在做前期工作”。*ST贛能董秘李聲意稱,“現在就等"拿路條"開工了。”
“核電重啟現在只差臨門一腳。”在國泰君安證分析師劉驍看來,隨著6月1日《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的通過,意味著中國核電重啟進程已經過半,最后的重啟只待《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和《2020年核電中長期規劃》兩項政策性文件的審批通過。
而上述兩份規劃都已經編制完成,并已進入國家發改委審批程序,有望于近期上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討論。如果兩個文件獲得通過,將正式重新開啟中國的核電建設。
不過,對于核電重啟后的審批速度,業內人士均持謹慎態度。
“由于安全性的考慮,估計國家并不會因為2011年和2012年核電建設放緩而在未來加快進度。”劉驍稱。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場一度預期2020年我國核電規模將達到8000萬千瓦,目前普遍預期在7000萬千瓦左右,而在5月10日,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2012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論壇”上透露,核電中長期發展目標也可能最終被定于6000萬到7000萬千瓦之間,低于市場預期。
“盡管離核電重啟已經不遠,但日本核電危機對中國核電產業的發展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從目前國家高層的反應來看,未來我國核發展不太可能再是狂飆突進式。”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