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審慎探索國際化戰略 卡拉拉鐵礦3個月后投產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鞍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要有風險防范意識。近年來,鞍鋼在推行國際化戰略上進行了一些探索。目前鞍鋼正與伙…
鞍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要有風險防范意識。
近年來,鞍鋼在推行國際化戰略上進行了一些探索。“目前鞍鋼正與伙伴合作尋求進入印度做汽車板加工線項目。”張曉剛介紹,類似項目近幾年鞍鋼做了很多。如今年2月,鞍鋼與英國斯坦科集團合作,聯合收購英國USS加工中心三分之二股份;此前在西班牙,鞍鋼建立了第一個海外銷售合資公司;在意大利,鞍鋼建立了第一個海外鋼材加工生產線。
“再有3個月,我們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的卡拉拉鐵礦就要投產了,這是我們與澳大利亞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原料供應基地。”張曉剛告訴記者,卡拉拉鐵礦將形成年產鐵礦石1000萬噸的規模。
不過,鞍鋼國際化進程并非一帆風順。2010年鞍鋼參股在美國投資新建鋼廠,雖然投資規模僅有幾百萬美元,所涉產品并非前沿技術,但因部分美國議員反對,目前推進緩慢。此外鞍鋼嘗試性洽談幾個國際化項目,最后都主動退出。“在一些地方,上午談判定下來的事,下午他們就變了,這樣的國際化我們寧可緩走,也一定要保證安全。”張曉剛說。
“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雖然市場巨大、投資成本低,但由于政治、法制環境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巨大。”張曉剛說,相比之下,在市場經濟成熟地區投資雖然成本高,合同一旦簽訂,都會履約辦事,風險相對較小。
張曉剛說,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成功的少、失敗的多,要進行總結和反思,國際化課題很好聽,但是要審慎。鞍鋼還是選擇多條腿走路,既著眼于進入發展中地區,又不放棄進入發達市場。同時鞍鋼更愿意與成熟的跨國公司合作共建項目,他們在國際開發中比較有經驗,和他們合作能少走彎路,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