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武鋼鞍鋼違規耗能遭審計署點名
來源:財經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鋼鐵企業普遍微利虧損之下,鋼鐵企業產能過剩已是備受關注問題,而6月27日,鋼鐵企業領頭的寶鋼、武鋼和鞍鋼集團被審計署點名通報。6月27日,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
在鋼鐵企業普遍微利虧損之下,鋼鐵企業產能過剩已是備受關注問題,而6月27日,鋼鐵企業領頭的寶鋼、武鋼和鞍鋼集團被審計署點名通報。
6月27日,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劉家義在談及企業落實節能減排要求不到位時表示,寶鋼、武鋼和鞍鋼集團的下屬企業近年來未經審批違規新建和未按規定淘汰產能的年能耗量,平均占3戶企業2010年能耗總量的17%。
事實上,2005年中國就開始淘汰鋼鐵落后產能工作,而此前淘汰目標遠未達到。目前,在鋼鐵行業逐步微利乃至虧損的背景下,鋼鐵產能過剩引發業內外人關注。如今,不談及小鋼企,連這些鋼鐵企業領頭羊的央企都出現違規新建、不按規定淘汰落后產能現象,背后原因為何?
對此,記者致電寶鋼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審計署的確有這樣一份審計報告,但主要涉及的是寶鋼集團下屬企業,與股份公司關系不大,且對于具體確切的統計數據不清楚,不便置評。
“央企出現這種情況挺嚴重,多是只顧自己利益,加上地方政府的保護,淘汰工作不好進行。”一位不愿具名研究員向記者表示。
分析認為,其實從2005年就開始進行落后產能淘汰,但淘汰一直進行比較緩慢,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執行力度上有問題。她舉例稱,如400立方米高爐強行拆除淘汰掉,企業要付出代價,又要重新投入資金建設新的高爐,有些企業認為只要還能盈利就不愿意淘汰,再加上企業貢獻稅收,地方政府有保護主義傾向,執行起來打折扣。
另外,上述人士還表示,這些違規新建和未按規定淘汰的產能很多是此前新建的產能,“那些鋼鐵企業,可能也沒有預期到鋼鐵行業如今會有如此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