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武鋼放棄巴西建廠 回應:并無此事
來源:中國鋼鐵新聞網綜合|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武鋼考慮到物流風險等因素,放棄在巴西建廠計劃,可研究報告宣告失敗。昨日下午,武鋼方面予以否認,稱武鋼公司巴西項目部未收到任何停止可研的通知,一切工作均按計劃…
2009年,武鋼投資4億元,成為巴西EBX集團下屬MMX公司第二大股東。同時,武鋼與MMX集團達成協議,計劃在巴西約州阿蘇工業園區建設鋼鐵廠,并按國家規定,做前期可研究報告。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武鋼計劃在巴西建廠的投資金額為50億美元,控股新廠70%股份。但經過前期反復研調發現,物流、焦煤、市場等不可控風險超出預期,尤其是在原材料焦煤和焦炭來源方面,武鋼無法解決,最終決定放棄建廠計劃,可研報告宣告失敗。
武鋼集團外宣辦負責人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該報道不屬實。武鋼將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有資產對外投資的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和申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事件回顧
武鋼放棄50億美元巴西建廠
由于風險超出承受范圍,武漢鋼鐵集團(下稱武鋼)運作近三年的巴西建廠計劃前期可研報告已宣告失敗。
兩位接近武鋼的核心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武鋼已放棄在巴西建廠。
這一項目被寄予“我國鋼鐵業向海外轉移產能”的希望,計劃投資金額為50億美元,是中國企業迄今在巴西最大一筆投資,一旦建成,將成為中國在海外興建的最大規模鋼廠。
近年來,中國鋼鐵業一方面努力構建海外鐵礦石供應基地,另一方面,有實力的大型鋼廠開始嘗試向海外轉移鋼鐵產能。
相比在海外構建鐵礦石供應基地,海外建廠的難度更大,迄今鮮有付諸實踐的案例。在武鋼之前,其他中國鋼廠也有過海外建廠計劃,因種種原因均無果而終。2003年,寶鋼集團就開始與巴西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Vale)洽談合資建廠事宜,并于2007年10月商定在巴西東南部成立寶鋼維多利亞鋼鐵公司。2006年9月,濟南鋼鐵與臺灣聚亨集團同意合資在越南建立鋼廠,目標產能1000萬噸。
上述一位接近武鋼的核心知情人士稱,武鋼巴西建廠計劃失敗,歸結于物流、焦煤、市場等因素。
“幸運的是,武鋼避免了后續損失。”武鋼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物流掣肘
上述核心知情人士稱,武鋼反復經過前期可研,發現不可控風險超出預期。“失敗的直接原因是物流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武鋼在巴西建廠源于與巴西礦山EBX的合作。2009年11月,武鋼出資4億美元投資EBX集團下屬鐵礦石項目MMX,成為MMX第二大股東。
后來,EBX集團主席、巴西首富艾克·巴蒂斯塔(EikeF Batista)熱情邀請武鋼在投資MMX鐵礦石項目的基礎上,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州阿蘇港(Acu)工業區興建一家鋼鐵廠。
新鋼廠由武鋼控股70%,而巴蒂斯塔將擁有剩下30%股份,計劃2012年投產,年產能預計為500萬噸。
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曾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政府支持過剩的產能向海外轉移。在這種國家戰略下,巴西愿意,也希望我們投資,我們為什么不做呢?”
阿蘇港對于武鋼來說,的確具有建廠的吸引力。這個所謂的“通向中國的高速路”,其面積相當于12000個足球場大小,堪稱世界同類港口工業區中面積最大的港口。該港同武鋼合作的鋼鐵廠一起,是巴蒂斯塔的投資組合中最富雄心的一部分,配合武鋼建廠,巴蒂斯塔計劃將使阿蘇港成為鋼鐵生產和出口樞紐。
目前阿蘇港還在建設當中,導致武鋼放棄建廠的,是一條連通阿蘇港及礦山的約300公里的鐵路。“鐵路投資花費巨大,拉高了整個建廠成本一大截。”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CSA前車之鑒
當初吸引武鋼投資建廠的另一個優勢,是武鋼擁有MMX鐵礦石項目的股權,靠近鐵礦石資源豐富的地區,是中國鋼廠海外建廠的優先選擇條件之一。
不過,煉鋼除了需要鐵礦石,還需要充足且優質的焦煤資源。雖然巴西鐵礦石豐富,但缺乏煉焦煤。實際上,巴西也有煤礦,但煤質較差,含硫量和灰分都很高。因此,巴西的鋼鐵工業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煉焦煤和焦炭。
武鋼計劃建廠之初,并非沒有重視這一點。武鋼計劃通過收購澳大利亞煤礦企業Riversdale Mining Limited(下稱RML)位于莫桑比克的一處煤礦解決問題。不過后來被力拓(Rio Tinto)成功搶購。
由于焦煤不足,以往巴西本國鋼廠主要以其獨特的木炭資源來維持生產,但隨著鋼材產品升級,巴西開始逐漸使用煉焦煤和焦炭作為煉鋼原料。
上述知情人士稱,武鋼計劃生產的主要是高附加值板材,木炭無法支撐其生產技術。
武鋼后來試圖通過與焦煤企業簽訂長協合同來解決焦煤問題,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焦煤來源。
巴西鋼鐵市場的風險亦考驗武鋼。
盡管巴西擁有全世界最優質的鐵礦石資源,但其鋼鐵工業并不發達。目前,在巴西投資建鋼廠的企業,主要包括德國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與淡水河谷合資建設的CSA板坯廠,以及安塞樂·米塔爾(Arcelor Mittal)的Monlavade長材廠。
最近,即便全球最先進的鋼鐵公司之一蒂森克虜伯,在巴西遭遇挫折。目前,蒂森克虜伯正在面向全球同行兜售巴西CSA鋼廠。
CSA是過去10年來巴西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投資額高達90億美元。蒂森克虜伯持有CSA73%股份,淡水河谷持有剩余股份。
CSA鋼廠已經運管兩年多,是蒂森克虜伯在2007年鋼鐵產品需求最強勁時所進行的兩處海外投資之一。隨著鋼鐵產品需求的下降,該廠已給蒂森克虜伯帶來近10億歐元的災難性損失。
武鋼等國內企業一直視蒂森克虜伯為榜樣。雖然德國媒體猜測寶鋼與河北鋼鐵可能有意接手CSA,但知情人士稱,武鋼撤出巴西之舉,或許會令國內鋼廠三思。
與蒂森克虜伯一樣,武鋼在進行建廠可研計劃之時,遭遇了全球鋼鐵行業逆轉。按照計劃,武鋼建廠后的產品主要面對巴西本地市場,剩余產品出口中國,但隨著巴西本國需求萎縮,以及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加大巴西出口力度,武鋼原來敲定的下游客戶,存在極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