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鋼振蕩筑底行情持續到四季度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雖然外部市場漲勢如虹,然而周一滬鋼盤面卻小幅高開后轉頭向下,盤中最高時增倉近20萬手,1301合約一度創下年內新低。滬鋼增倉下行,表現異于其它品種,背后原因有三個。一是社會庫存的意外增…
雖然外部市場漲勢如虹,然而周一滬鋼盤面卻小幅高開后轉頭向下,盤中最高時增倉近20萬手,1301合約一度創下年內新低。
滬鋼增倉下行,表現異于其它品種,背后原因有三個。一是社會庫存的意外增加。2月中旬在創下1899萬噸的記錄高點后,社會庫存開始了連續18周的下降。截至6月22日,社會庫存下降至1542萬噸。雖然下降幅度有限,但畢竟改善了中間市場的資源狀況。然而庫存下降局面在上周被打破,來自Mysteel的數據顯示,上周國內主要品種鋼材社會庫存均出現不同幅度增加,這是4個多月來的首次增加。二是沙鋼的降價。沙鋼的螺紋鋼出廠價要高出市場上一般品牌150—200元/噸,作為建筑鋼材領頭羊的沙鋼對市場有較大的影響力。7月1日沙鋼出廠價的下調無疑對多頭信心構成重大沖擊。三是廣州周末公布的汽車限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市場情緒。
短期基本面依舊偏空
就產量而言,5月下旬鋼廠減產一度給鋼市注入強心劑,這是隨后鋼價企穩的重要原因。市場原本以為6月份鋼材產量會有所下降,然而中鋼協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上旬、中旬數據分別是199.96萬和197萬噸,偏離市場預期。目前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鋼廠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盈虧水平上鋼廠欠缺減產的決心。
就需求而言,今年延續了上一年的低迷狀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商家普遍反映下游采購冷清、成交不易,即使在3、4月份,市場狀況也未見好轉。終端商按需采購、貿易商快進快出,中間需求基本消失。7月份是傳統的施工淡季,鋼材需求更是難言樂觀。冷清的需求使得在經歷長達18周的去庫存后,鋼材社會庫存依舊高出去年同期110多萬噸。另外,鋼廠自身的庫存積壓嚴重,個別企業庫存達到月產量的60%,這也是以往“強勢”的鋼廠今年以來保持著“謙卑”的心態、出廠價也不再“霸道”的原因。
就成本而言,在經歷了2011年下半年的大幅下挫后,鐵礦石價格一直低位運行,并且延續到2012年上半年。雖然鋼材價格也曾在此期間有過一定幅度的反彈,但鐵礦石價格卻是跟跌不跟漲、萎靡不振。鐵礦石價格疲弱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第一,國產礦產量大幅增加。截至5月份,國內粗鋼產量同比增加2.2%,鐵礦石原礦產量卻增加18.8%。第二,港口庫存大量積壓。今年以來港口進口礦石一直維持高位,2月上旬一度超過1億噸。截至6月21日,國內港口庫存仍有9586萬噸。
產量居高不下、需求清淡、貿易商出貨困難困擾著鋼鐵行業,且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中長期需求值得期待
雖然2012年的供需格局類似于2011年,但2012年鋼材的價格走勢不會重演2011年的道路。自5月20日溫家寶總理在武漢調研時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后,政府加大了對經濟的刺激力度,央行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實現雙降。目前政府推出的刺激政策僅改善了市場預期,發改委新近審批的項目還處于籌備階段,并沒有產生對鋼材的實質性需求。以往經驗表明,從項目審批、資金到位,再到開工,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后期鋼材需求值得期待。
受制于目前疲弱的基本面,滬鋼價格短期將維持振蕩筑底態勢,市場以時間換空間。隨著政策效應的發酵,四季度鋼價或有趨勢性的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