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故事預示 經濟轉型的大好時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海運煤炭網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每噸報收676元,為連續第九周下跌,而秦皇島港沉淀大量庫存使煤價下跌風險依舊突出。當前煤價的持續走弱使各地一些煤企不得…
近日,海運煤炭網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每噸報收676元,為連續第九周下跌,而秦皇島港沉淀大量庫存使煤價下跌風險依舊突出。當前煤價的持續走弱使各地一些煤企不得不通過裁員、減薪加以應對。
坦白說,煤炭等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其價格走跌映照著經濟走勢,當前煤市走勢無疑在預料之中,且盡管目前煤價跌幅慘重,但相比2008年1月煤價每噸570元之價位,現行煤價還存在下跌空間。
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將持續穩健姿態。以投資為例,經過上一輪刺激,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國企都面臨債務緊縮風險,而缺乏充足的資源進行新的投資。因為若要繼續投資刺激,一則將進一步抬高國企和地方政府負債率和債務償付率,一則在人口老齡化下儲蓄率趨降和金融脫媒下,要為地方政府和國企籌集新一輪投資所需的儲蓄資源,不僅需再度擠占最終消費資源,還將抬高通脹風險。同時,由于一些壟斷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私人部門投資壟斷行業存在收益和風險不穩定、不可靠性,因此,目前縱然密集出臺非公36條實施細則,對于推動經濟增長和煤炭需求的效果尚待觀察。
同時,外需也面臨突出的不確定風險。歐債危機的深化正顯著牽制全球經濟復蘇。目前歐盟諸國的財政緊縮政策,法國等對企業的增稅,將壓縮歐盟這一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對“中國制造”的需求。同時,歐債危機也正牽制美國經濟乃至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尤其是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其經濟增速的顯著回落,進一步加劇外需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為新興經濟體市場是目前中國外需的主要增長點。關于內需,居民可支配收入尚待進一步提高,收入分配制度需要破題。
不僅如此,當前煤價持續走弱暴露了國內煤炭行業抗風險能力需要提高。經過數十年的粗放型煤炭開采,目前國內煤炭的開采成本已經顯著高于國外同行,而煤炭開采技術相對較低,安全隱患較高,使一些國內煤企抗煤價下跌的風險承載能力明顯不足。是為經濟增速放緩加劇煤炭行業風險的原因之一。
鑒于此,一些企業的裁員、減薪甚至限產等只是暫時紓緩煤價風險,無法改變市場對煤炭需求收斂和煤價的持續下跌。畢竟,近年來煤價井噴源自經濟粗放式增長的路徑依賴,并不可持續。不過,禍福相倚,煤價持續走弱和經濟增速超預期放緩,為煤炭資源的優化重組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利條件。當前經濟增速健康放緩和煤炭需求下降,預示著粗放式煤炭開采已難以為繼,煤炭行業和整個經濟將面臨優勝劣汰、轉型升級之現實訴求。
因此,當前應為煤炭行業優化重組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制度性支持,順水推舟地促進經濟內生轉型升級。其一,政府可加大煤炭和其他國企壟斷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推動煤炭和其他國企壟斷行業的市場化重組改制,使煤炭等資源聚集到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之手,以提高煤炭等行業勞動生產率,避免繼續通過拉郎配之形式抱團取暖,坐等下一輪需求周期。
其二,推動減稅清費改革和政府行政職能轉型。目前稅負和監管過嚴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企業資本支出和經濟增長轉型,降低稅負、清理妨礙市場交易的行政費用,以及推動政府職能的公共服務轉型,無疑將釋放經濟內生增長活力,激勵經濟轉型升級。
由此可見,經濟周期便于對錯配的經濟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從而為產業優化重組和經濟轉型提供低成本優勢。應該正視周期的資源重配功能,令經濟有效走出粗放增長的路徑依賴。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焦炭將延續弱勢格局 下一篇:焦煤期貨將助推焦化企業穩定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