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加速下跌 減產迫在眉睫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驕陽似火,鋼鐵行業卻依然經歷著寒冬。由于恐慌性心態占據主導,鋼材期現貨價格均呈急速下跌格局,螺紋鋼期價疲態盡顯。鋼廠減產似乎是鋼價扭轉的唯一出路。截至7月20日,全國市場二級螺紋…
7月驕陽似火,鋼鐵行業卻依然經歷著“寒冬”。由于恐慌性心態占據主導,鋼材期現貨價格均呈急速下跌格局,螺紋鋼期價疲態盡顯。鋼廠減產似乎是鋼價扭轉的唯一出路。
截至7月20日,全國市場二級螺紋鋼、熱軋板卷平均價格分別為3837元/噸和3921元/噸,較去年末分別下跌427元/噸和321元/噸,創下兩年來的新低。即便如此,鋼價仍未止住下跌勢頭,市場悲觀情緒濃重,部分鋼貿易商甚至不計成本地拋售。近期央視財經頻道也連續對鋼鐵行業進行報道,產能過剩、融資困難、關門破產等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鋼鐵行業成了當下被極度“唱衰”的行業。
鋼鐵市場何時能出現轉機?筆者的答案是“取決于鋼廠,減產將是目前鋼鐵行業能夠迎來轉機的唯一選擇”。
產能嚴重過剩,鋼廠產量維持高位
目前國內鋼鐵產能已突破9億噸,而國內鋼鐵需求測算下來不過7億噸左右,產能嚴重過剩。4月份國內日均粗鋼產量達到201.9萬噸,創歷史新高。5—7月上旬日均粗鋼產量依然維持在196—197萬噸的高位。雖然7月中旬少數調坯軋材廠家有減產跡象,但鋼廠的高爐基本正常開工,這意味著短期粗鋼產量并不會有實質性減少。盡管鋼廠組織生產虧損,但尚有邊際生產貢獻,停減產造成的損失更大。
價格“倒逼”,鋼廠減產勢在必行
從上半年的各類先行指標數據來看,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雖然央行已經采取了降準降息等措施,但國內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房地產調控,寄希望于大規模投資拉動需求并不現實。截至7月中旬,國內螺紋鋼、熱軋板卷等五大鋼材品種社會庫存為1602萬噸,同比增長10.2%。由于訂貨不多,鋼廠庫存也處于高位。下游行業普遍不景氣,鋼材消費減弱,同時銀監會把鋼鐵行業風險度排名升至第二,鋼貿企業融資困難,“失血”嚴重大大降低了鋼材的流動性。高庫存、資金緊等不利因素造成鋼價持續破位下行。
2011年四季度鋼價大跌,鋼廠迫于壓力減產,換來2012年一季度鋼價300—500元/噸的反彈。二季度隨著鋼廠產能快速釋放,鋼價重回下降通道,尤其7月份在其他大宗商品明顯反彈的情況下,鋼市卻低迷不振。鋼廠全面虧損,鋼貿商“苦不堪言”的局面值得行業深思。
鋼廠該減產幾何
眾所周知,鋼廠是各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的企業,鋼鐵一直被稱為工業“食糧”。鋼廠多年來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承擔了納稅、就業等諸多社會責任,加之很多鋼廠有大量銀行貸款,停減產都可能會遇到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所以,鋼廠即便虧損,也是“想說減產不容易”。目前鋼廠不減產將會使全行業長期受損,減不減產不過是“長痛”與“短痛”的選擇。
那么,鋼廠需要減產多少?上半年國內粗鋼產量為3.57億噸,凈出口鋼材0.2億噸。考慮到下半年鋼材需求和出口大體持平或略有下降,那么下半年日均粗鋼產量維持在185萬噸即可,較上半年的195萬噸減少5%左右。或許這5%的產量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個根稻草”,如若摘“草”成功,筆者相信鋼價便能逐步擺脫“頹勢”,迎來恢復性上漲。同時減產勢必引發原料價格回落,從而有利于緩解鋼廠成本壓力。屆時,鋼廠扭虧為盈將不是夢,也無需再面對虧損生產的尷尬。
國內數百家鋼廠由于集中度較低,在協調生產、定價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但鋼鐵行業的處境迫切需要改善。對于一個被極度“唱衰”的行業,鋼廠5%的減產真就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