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認清矛盾 競爭突圍
來源:中國冶金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行業的微利經營仍在持續,甚至進一步發展成了全行業虧損。在這樣的困境下,有些鋼鐵企業目標明確,向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有些鋼鐵企業卻顯得茫然無措,找不到明…
在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行業的微利經營仍在持續,甚至進一步發展成了全行業虧損。在這樣的困境下,有些鋼鐵企業目標明確,向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有些鋼鐵企業卻顯得茫然無措,找不到明確的突圍方向和途徑。要想找到突圍之道,必須要清醒地分析當前鋼鐵行業和企業自身面臨的主要矛盾。
從全行業的形勢來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規模龐大且仍在不斷增長的、品種和質量仍存在缺陷的鋼鐵產能,與增速正在明顯下降、但品種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就是供需之間在數量和結構上的矛盾。這其中的首要矛盾是供需數量的矛盾,次要矛盾是供需結構的矛盾。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漸退出,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開始轉變。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僅20.4%,增速較2011年和2010年同期分別下降5.2、5.1個百分點,較2009年下降13.2個百分點,較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下降了6.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同比下降9.0%,水泥專用設備下降0.2%,鐵路機車下降35.2%,發電設備產量下降7.3%,洗衣機、電冰箱產量分別下降1.0%、7.4%……與此同時,鋼鐵產能卻仍然保持了一定規模的增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高爐27座,合計新增煉鐵產能3500萬噸左右。這必然導致產能與需求之間的數量矛盾進一步激化。而產能與需求之間的結構矛盾會隨著鋼鐵工業品種質量的不斷提升而逐漸弱化,并逐漸轉變為相同品種的數量矛盾。
在這樣的供需矛盾下,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優勝劣汰的競爭已經到來。
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之一,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精髓。近年來,伴隨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競爭在我國鋼鐵工業中雖然一直存在,但始終被產能擴張的主旋律所掩蓋。直到金融危機爆發后,鋼鐵企業利潤水平日益降低,競爭才真正成為事關企業生死存亡和發展質量的核心理念。即便如此,目前業內仍存在著這樣的思想:只要挨過市場的寒冬,鋼鐵行業就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種思想本身并沒有錯,只是,想要挨過市場的寒冬,就必須要在競爭中成為勝利者。這就像一場戰爭,沒有雙贏,只有生與死的選擇。因此,現在是我們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依靠競爭突破行業困境的時候了。
從政府的角度看,促進鋼鐵工業的發展要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合理的退出機制。
有競爭就有勝負,有失敗就有退出。造成上述我國鋼鐵工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產業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依靠市場調配資源進入行業的壁壘設置較低;而在成熟階段,通過市場調配資源退出行業的通道卻尚未成形。30多年來,“退出”這個字眼從未如此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率的方式,一方面是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體系,引導行業、企業加強自律,展開有序競爭,提高競爭效率;另一方面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給處于競爭劣勢的一方以適當的退出機制,避免惡性競爭造成資源的無效消耗。
從企業的角度看,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劣勢,準確進行戰略定位,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部分處于明顯競爭劣勢的鋼鐵企業應理性地分析市場形勢,適時考慮退出問題。
在上述全行業的主要矛盾之下,鋼鐵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自身的產能利用率和利潤率之間進行抉擇,又如何在自身的產能利用率和全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之間進行平衡。在當前市場價格下,每噸鋼材的虧損額大概在200元~300元,擴大生產意味著虧損更多,縮小生產則意味著利稅減少和市場份額縮水。
如何化解這一難題,一些鋼鐵企業的做法值得深思。如有的企業主業盈利能力較強,于是選擇調整主要生產地區的產業布局,優化資產質量,同時建設更具競爭優勢的新生產基地;有的企業規模適中,主業雖然小幅虧損,但依靠輔業仍然可以保證盈利,于是選擇加強技術改造,為未來擴大市場份額打下基礎;有的企業主業虧損嚴重,但資源優勢明顯,于是選擇大力模擬市場、降本增效,增強成本競爭力;有的企業規模較大但盈利能力不強,于是選擇全力進行品種質量研發,創造盈利品種,改善盈利能力。這些戰略都是鋼鐵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的,不一定具有普適性,但對自身競爭力的增強都極具推動作用。相反,有些企業雖然目前尚有些微利,但一方面受制于資金、政策等因素無法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又不愿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降本增效和品種研發中,只是寄希望于國家政策拉動和市場需求好轉,這樣的企業恐怕很難挨過市場的寒冬。
面對當前的困難局面,鋼鐵企業要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的“穩市場、控產量、調結構、保盈利”方針的指導下,加強從鐵礦石供應開始的鋼鐵產業鏈建設,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大力降低鋼材庫存,積極開拓高附加值鋼材國際市場,加大減虧扭虧力度,為推動全行業早日走出困境,為促進我國鋼鐵工業的轉型發展而努力拼搏!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四季度煤價難回升 下一篇:包鋼“460”無縫鋼管生產線全線熱負荷試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