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助鋼鐵需求回暖 鋼企脫困亟待產業升級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一輪虧損壓力空前鋼鐵業整合升級不可避免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上半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顯示,我國鋼鐵行業已經處于虧損邊緣。上半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
新一輪虧損壓力空前鋼鐵業整合升級不可避免
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上半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顯示,我國鋼鐵行業已經處于虧損邊緣。上半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減幅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如果扣除投資收益,鋼鐵主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在鋼鐵行業陷入低迷之際,并購成本也隨之降低。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大型鋼鐵企業而言,加快兼并重組的時機已經來臨。
近期,全國27家鋼廠全線下調鋼材產品出廠價格,其中,龍頭企業寶鋼對8月份主流產品出廠價格下調100-500元/噸,這樣的幅度超出了市場的預期。面對市場需求回落和產能過剩疊加雙重危機,目前鋼鐵企業紛紛采取措施應對,如技術改造升級、增加副業投資、提升管理壓縮成本以及兼并重組做大做強。
鋼鐵行業近年來與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同步,產能增長迅速,但今年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經濟增長勢頭減緩,鋼鐵需求增速明顯下降,于是,鋼鐵行業供大于求矛盾顯現并激化,整體行業進入危機。
經營不佳20余家鋼貿商遭銀行起訴追債銀行融資收縮23%
上海法院網開庭公告信息顯示,上海翹首鋼鐵貿易有限公司、上海寧松工貿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龍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鋼貿企業被告上法庭。起訴的理由均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原告則為中國光大銀行上海金山支行、民生銀行上海分行、杭州銀行上海分行三家銀行。
從去年開始,鋼鐵行業不景氣,企業利潤微薄,鋼貿行業陷入虧損。年初就有媒體曝出長三角地區鋼貿企業老板因不堪還款壓力而“跑路”的現象。
打破鋼貿僵局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隨著諸多鋼貿企業陷入困境,鋼貿企業的粗放之路已經走到盡頭,部分企業打算創建鋼貿流通的電子商務平臺來打破目前的鋼貿僵局,加上鋼廠直供模式的日漸成熟,這樣意味著未來中小鋼貿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目前的鋼貿流通環節過于繁瑣,小型沒有競爭力的商戶嚴重過剩,也是鋼貿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如果按目前全國近30萬的鋼貿商戶計算,在接下來的市場整合中絕大部分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鋼貿行業面向現代物流業的轉型是很多專家得出的共識,專家認為,傳統的高買低賣形式的鋼貿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鋼貿行業已經發展到了薄利甚至微利時代,今后鋼貿商的發展要在鋼鐵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做足功課。
下半年我國鋼鐵行業盈利狀況或有好轉
行業研究員表示,需求疲軟是鋼鐵業虧損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由于國家實施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再加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大幅回落,導致鋼材市場需求大幅下滑。汽車產量同比僅增長4.1%,全國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0.1%,其他主要用鋼行業鋼材需求增長緩慢,因此上半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同比幾乎沒有增長。
在“穩增長”的背景下,基建、保障性住房建設都會拉動對鋼鐵的需求,在需求回暖的支撐下,鋼鐵行業的盈利將會好轉。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表示,鋼鐵企業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思想準備。
鋼企脫困需積極挖掘“第三利潤源”
已公布中報預告的鋼鐵上市公司中預悲的占比近80%,鋼鐵已經全行業深陷虧損泥潭。近期,業內不少人士開始呼吁政策關懷。其中,中鋼協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恢復“以產頂進”的退稅政策。與此相呼應的是,日前有消息稱,為幫助鋼鐵企業脫困,近期工信部正在醞釀恢復“以產頂進”政策,推動各大鋼廠加速從生產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此項政策即使出臺收效也不明顯,更重要的還是鋼鐵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升級產品,積極自救,這也是長遠發展的措施。
“以產頂進”政策,就是經過批準的鋼鐵企業,以不含稅價格銷售給加工出口企業用于加工生產出口產品的“加工出口專用鋼材”,實行全額退17%增值稅。此舉旨在促進原來需要大量進口的產品國產化,鼓勵加工出口企業使用國內產品,進一步擴大鋼廠需求,挖掘鋼企的“第三利潤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