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張鋼鐵市場交易量減三分之二 價格跌兩成多
來源:臺州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下張鋼鐵市場始建于1987年,原叫塘下廢舊鋼鐵市場,1993年擴建,是集鋼材經營、倉儲、物流于一體的大型鋼材市場,商品交易輻射臺州內的黃巖、路橋、椒江、玉環和溫州的樂清、永嘉及寧波的象山…
現在市場占地面積120畝,擁有交易攤位700多個,260多個經營戶經營圓鋼、角鋼、螺絲鋼、鋼管、鐵板等20大類500余個品種及各類廢舊鋼材。
目前,下張鋼鐵市場正準備改擴建,計劃總用地300畝,一期用地150畝,新增攤位340個,投資23184萬元,一期工程已完成審批,并被列入省2011、2012年重點建設項目。
近一段時間,國內鋼鐵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在溫嶺市的下張鋼鐵市場,去年每噸賣4700多元的鋼板、角鐵、鋼管等,現在每噸只賣3600元左右。
伴隨價格下跌的是交易異常慘淡,今年上半年,浙江(溫嶺)下張鋼鐵市場的交易額從前幾年的每月3億元降至1億元左右,交易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生意門可羅雀,交易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7月29日上午9時,在浙江下張鋼鐵市場,經營戶們沒有忙著做生意,而是聚在一起聊天、消閑——男經營戶三五成群圍在一塊打牌、下棋,女經營戶則干起了織帽、繡花等手工活,而搬運民工們則在倒頭睡覺。
“按理現在八九點鐘,是市場交易最旺的時點,今天還算好,有幾筆交易。之前好些天,市場里幾乎看不到顧客。”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張姓女經營戶說。
浙江下張鋼鐵市場負責人張伯青以數據的形式,佐證了張姓女經營戶所說的“市場冷淡”。
“交易費可以直觀地反映市場交易情況,經營戶每交易一噸鋼鐵,市場就能收取12元交易費。去年,市場每個月收取交易費達60萬元—68萬元,多數月份的交易費穩定在65萬元上下;而今年,成交量少的月份,交易費只有21萬元,高的月份也沒有超出23萬元。去年下張鋼鐵市場交易額36億多元,從今年上半年形勢看,交易額能保住去年的三分之一就不錯了。”張伯青說。
在鋼鐵市場賣“青草糊”、“石蓮豆腐”等飲料的小商販,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冷淡。“去年,我一天內可以賺七八十元,今年30元也賺不來。”一位小商販說,能保住去年的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而據市場磅秤司稱員和搬運工人,記載的每天進出車輛數和在市場搬運貨物的收入,差不多也是“去年的三分之一”。
鋼價陰跌原因何在?
雖然筆者無法全面準確地了解和分析鋼鐵跌價的原因,但從浙江下張鋼鐵市場經營戶的分析和收集的信息來看,導致此次鋼材價格大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速趨緩,鋼材消費市場疲軟。
從溫嶺,甚至整個臺州來看,造船業的低迷,是造成鋼價下跌的主因之一。
“臺州是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業基地”,不過“今年上半年訂單大概只有往年的百分之十多點”,臺州船舶協會會長、溫嶺市合興船舶修造廠董事長陳存裕,7月初接受21世紀經濟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而在更早的4月,新華社記者在報道臺州造船業時就提到:受全球船舶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浙江臺州的造船業遭遇“寒冬”——目前臺州約有80%的船舶制造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不管是只有往年百分之十的訂單,還是80%的船舶制造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不難想像,眼下的造船業已無法消化更多的鋼材。
與造船業停產、半停產相對應的是,浙江方圓造船集團董事長、臺州船協秘書長金文林春節后曾說,“前十年的刺激,造船市場快速膨脹,僅臺州地區就有200億的民間資金入場,不過現在卻基本都已撤離。”
“2008年,雖然鋼材價格也出現暴跌,但那年造船業正熱火朝天,銷量很好,所以多數經營戶不但沒虧反而是賺了。”張伯青說,往年下張鋼鐵市場近一半的鋼材,都是被造船企業拉走的。
除了造船業,基礎建設、建筑市場和機械加工消耗的鋼材量也在減少。從事銑床加工的網友@溫嶺小戴,在微博留言說:“機械生意不景氣,兩個多月沒去下張鋼鐵市場買料了”。
精簡人員,老板自己當小工
生意不佳,以前只動口不動手的老板,現在都想方設法減少雇工,親自動手做體力活了。下張鋼鐵市場158-160號攤主毛軍輝,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幾個月,他先后解雇了3個小工,只剩下2個。解雇的原因并非對小工不滿意,而是因為小工沒事做,為了減少開支,只得減員。“我們賣的是厚壁無縫管,主要是造船用。以前每噸賣五千三四,現在只賣到四千七八。價格低了不說,還沒有人要,去年每個月可以賣出300多噸鋼管,現在一個月100噸都賣不出去。”毛軍輝說。
由于生意清淡,不少老板都像毛軍輝這樣,解雇了小工,事必躬親。
“下張鋼鐵市場創辦快20年了,從來沒碰到像今年這樣的行情。2008年也曾出現價格大跌,那年雖然價格跌了,但銷量沒有降。今年可怕的是,一方面是價格天天跌,每天每噸跌二三十元,最多時一天跌80元/噸。半年時間下來,每噸價格跌了1000多元;一方面是交易少,經營戶虧本經營,信心不足。”張伯青說,“大的經營戶去年庫存多的,現在虧本經營;小的經營戶,現在不敢進貨,也沒有生意,只能苦苦支撐。”
面對價格暴跌和銷量銳減,市場一方希望政府減少稅收,銀行在信貸上給予支持。張伯青說:“生意正常時,繳納稅收是經營者的義務,大家也都積極繳納。現在生意不好,虧本經營,希望政府能減收一些。”
而經營戶則希望除了適當減收或減免稅收外,市場方“適當減收進場費,加強管理,杜絕賒購經營,降低經營風險。”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焦炭市場“金九銀十”在望 下一篇:產業鏈之間跨行重組 沙鋼豐立“強強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