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礦再生循環 礦產“再生”困局
來源:中鋁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正經歷著快速發展時期。2011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3438.29萬噸,為2000年產量的4.4倍。但是,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短缺、能源高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突出。目前…
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正經歷著快速發展時期。2011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3438.29萬噸,為2000年產量的4.4倍。但是,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短缺、能源高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原料以礦產資源為主,大部分金屬資源稟賦差,大多屬于金屬品位低、選冶難度大的復雜礦物資源。長期以來,我國大宗有色資源主要依靠進口,如2011年鋁、銅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47%、70%。“從全球觀點來看,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是一種必然趨勢。大多數金屬,特別是那些化學性質不特別活潑的金屬,如銅、鋁、鉛、鋅、鎳、貴金屬等,均可以實現循環利用”。王吉位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2011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總產量為835萬噸,約占有色金屬總消費量的24%,而在一些發達國家有色金屬總消費量50%以上來自于循環利用。目前我國社會鋁積累量已達1.2億噸,銅積累量約7000萬噸,預計2015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總產量將達1200萬噸,產值超過2500億元。
但是,再生有色金屬資源和原礦資源有許多不同之處,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例如,再生資源的破碎、分選等預處理過程就大不相同,通常更復雜;由于再生資源成分復雜,波動范圍大,分離和提純金屬較困難;處理“城市礦山”的企業大多在城市或者城市周邊,為避免二次污染,一定要對有害元素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問題都是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必須攻克的技術難題。隨著近些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水平的提高,產業集中度低、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落后、再生產品附加值低、存在二次污染等問題愈發明顯。另外,缺乏行業準入制度和再生產品標準,造成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市場競爭無序,亟待加以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