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貸壓力倒逼鋼貿企業加速轉型
來源:前瞻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鋼貿行業一直困難不斷,隨著經濟增速下滑,鋼材下游行業疲軟,鋼價逆轉難度較大,行業可能將持續較長時間的微利狀態;再加上銀行借貸不易與抽貸壓力的緊逼,我國鋼貿企業進入了前…
上海法院開庭公告信息顯示,8月6日至8月15日的10天內,涉及銀行訴訟鋼貿企業的庭審信息共有12條。包括上海逸馳鋼鐵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惠錦鋼材(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展鋼鐵有限公司等在內的20余家鋼貿企業因貸款到期無法償還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銀行集中告上法庭。
鋼鐵貿易指從事鋼鐵的銷售、加工、配送等業務的流通業。今年以來,鋼貿行業一直困難不斷,隨著經濟增速下滑,鋼材下游行業疲軟,鋼價逆轉難度較大,行業可能將持續較長時間的微利狀態;再加上銀行借貸不易與“抽貸”壓力的緊逼,我國鋼貿企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我國鋼貿行業要如何才能走出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呢?
鋼鐵貿易遭遇雙夾擊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鋼鐵行業的弊端開始發酵,行業不僅缺乏上游的鐵礦石的定價權,還缺少對下游行業的把控能力。由于調結構,我國建筑業和工業制造業消費鋼材強度下降,需求增速趨緩,鋼鐵銷售量步入低迷的軌道。
與此同時,從2012年初開始,我國的鋼產量卻持續高位運行,2月份國內粗鋼日均產量達到192.7萬噸;3月份達到198.65萬噸;4月高達201.92萬噸;在5月份略有下降之后,6月份再度增長,達到200.71萬噸。國內粗鋼產量連續半年維持高位,使得國內鋼材市場現貨壓力逐漸增大,鋼價連續跳水,截至7月17日,國內鋼鐵價格跌幅已經創下5年來歷史新低。
面臨鋼鐵業極其嚴峻形勢,夾在供應鏈上相對脆弱的鋼貿企業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貿易行業研究員劉吉偉指出,目前我國鋼材價格太過于透明了,附加值很低。比如帶鋼,一噸帶鋼的價格通常是加工費、稅費后3%~5%的利潤,這些費用加起來還不到10%,鋼貿企業普遍面臨著利潤空間小生存壓力大的局面,再加上低迷的鋼鐵銷售形式,行業的生存狀況正日漸惡化。
鋼貿行業的風險狀況主要取決于資金周轉是否正常。目前全國有超過1000家鋼材市場,超過20萬家鋼貿企業在求生存,市場環境的惡化讓許多貿易商資金周轉困難,利潤下降,甚至陷入虧損的泥潭,被迫求助于外部融資。然而,作為鋼貿企業主要融資渠道的銀行貸款,卻再一次將整個行業逼入困境。
鋼貿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申請最多的為抵押貸款,采用倉庫的鋼鐵堆作為抵押的工具向銀行申請貸款。在銀根緊縮的情況下,銀行對鋼貿企業的貸款越發謹慎,將鋼材作為抵押工具,向銀行貸款的方法甚至也常常行不通;即使順利從銀行融到資,鋼貿企業也面臨著高額的利率問題,目前各家銀行對于抵押貸款的利率進行上浮20%-30%的政策,使許多小型的鋼貿企業都不敢再使用銀行貸款;而一些銀行對鋼貿企業只收不貸,更加劇了鋼貿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
6月6日,作為上海地區最大鋼貿行業協會,周寧上海商會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致商業銀行公開信,稱從年初開始,銀行收貸規模達到23%以上,鋼貿企業資金流動性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面臨全行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當前,多家鋼貿企業就被銀行告上法庭,正是鋼貿企業的信貸違約風險又一次集中爆發。
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貿易行業研究員劉吉偉認為,鋼貿行業當前的困境,不僅僅是宏觀環境影響,也包括了行業本身因素,而此次鋼貿行業面臨的困境,有可能會成為鋼貿企業轉型的契機。行業優勝劣汰的局面及行業洗牌,將促使鋼貿企業尋找出路、尋求轉型。
鋼貿企業向現代物流轉型正當時
雖然做鋼鐵貿易需要大資金的支撐,但是資金密集并沒有給鋼貿行業帶來更加先進的經營模式,反而一直在簡單的低買高賣中賺取差價。隨著傳統的高買低賣形式的鋼貿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返,鋼貿行業進入薄利甚至微利時代,鋼貿企業的粗放之路已經走到盡頭,鋼貿企業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此前,鋼鐵加工行業曾被不少鋼貿企業視為轉型的首選,不過鋼價的下跌讓其想法幾近幻滅。雖然加工后的鋼材每頓能提高100元的附加值,但粗放式的加工也只能勉強維持經營。尤其是在鋼價持續下行和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的趨勢下,這種簡單的粗加工的利潤也在慢慢縮水。未來,只有做深加工、或者精加工才可能助企業有效的進行轉型。
從長期來看,鋼貿企業要真正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把它建設成現代物流型企業。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成思危表示,“我認為這是將來鋼貿企業惟一的出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鋼鐵貿易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當今產業特征就是企業競爭的焦點開始由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核心競爭力從第一、第二產業規模生產轉向第三產業的服務增值。隨著我國粗鋼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鋼鐵物流的發展對于鋼鐵貿易成本的節約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以鋼廠為代表的鋼鐵生產鏈和以汽車、造船、家電、機械制造企業為代表的產品生產鏈都已經建立了成熟的產業物流鏈條和競爭秩序,唯獨包括采購、批發、運輸、倉儲、加工、配送、零售、電子商務等環節的現代鋼鐵物流尚處于萌芽狀態和起步階段。
近年來,隨著供應商和用戶縱向整合程度的提高,鋼鐵流通企業的生存環境受到巨大的擠壓;國外鋼鐵流通巨頭挾資本、技術、管理經驗進入中國,鋼鐵流通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與威脅;與此同時,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行業整合機會凸顯。對于國內鋼貿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對現代鋼鐵貿易進行戰略規劃。
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貿易行業研究員劉吉偉表示,鋼貿企業首要任務是找準產品的市場定位。在做鋼材產品的市場定位時,一定要首先找出所經營的鋼材產品是滿足哪種類型客戶的生產要求的,客戶用這種鋼材作什么產品,對于鋼材產品的材質、生產工藝、執行標準以及生產廠家的品牌等方面的要求都應該一一明確。今后鋼貿企業的發展要在鋼鐵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做足功課,通過細分市場找到準確的產品定位,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
除了供應鏈各環節的配套經營模式,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也是勢在必行。電子商務平臺除了要為鋼鐵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提供信息服務以外,還應該整合大量鋼廠和鋼貿企業的資源在網上進行集中采購,提供網上現貨交易的服務架構。
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貿易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隨著行業政策的調整,鋼貿行業規模必將有所縮減,行業整合勢必加速。與此同時,隨著新一輪國家政策的出臺,鋼鐵作為“鐵公基”的重大配套行業,其發展趨勢必將得到新的提升。未來,我國鋼貿行業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除了加快行業轉型,還需要相關金融部門的大力配合,鋼鐵貿易與金融勢必要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