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或成鋼企競爭生死劫 鋼企難題待解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的嚴冬已經來臨,而十二五鋼鐵市場需求增幅趨緩的判斷也日趨明朗。在鋼鐵行業盈利能力觸及實體經濟底部,產能過剩矛盾一時難以緩和之時,鋼鐵行業該如何實現逆境圖存?業內…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的“嚴冬”已經來臨,而“十二五”鋼鐵市場需求增幅趨緩的判斷也日趨明朗。在鋼鐵行業盈利能力觸及實體經濟底部,產能過剩矛盾一時難以緩和之時,鋼鐵行業該如何實現逆境圖存?業內專家認為,我國鋼鐵行業在實現規模化擴張之后,應積極推進行業優化重組,努力通過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等方面創新能力的提升,來增強自身適應能力與盈利能力。與此同時,還需通過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來掃清行業有序競爭發展的障礙。
鋼材賣成“蘿卜價”鋼企陷入微利困局
“由于競爭充分,鋼鐵行業生存非常困難。一直到現在,鋼鐵行業都沒有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鋼鐵行業連續幾個月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這在過去是不多見的。”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啟祥對記者說,金融危機后,鋼鐵行業面臨重新洗牌,整個行業盈利率只有3%左右,虧損壓力巨大。這個盈利率是實體產業盈利最低的,如果減去非鋼與礦石本身的盈利,這個行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市場需求低迷,價格持續走低。鋼鐵行業的利潤率從2004年的8.11%,一路下滑至2010年的2.57%。2011年,中國鋼鐵協會會員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2.42%,遠低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據山東省經信委介紹,今年前5個月,山東鋼鐵行業利稅、利潤分別下降30%和45.8%。其中,5月份中厚板價格同比、環比分別下降15.2%和5.2%。中鋼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僅25.33億元,降幅達94.26%;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17.49億元,同比增加27.38倍。
業內對后期市場形勢也不抱樂觀態度,陳啟祥認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定增速7.5%,會對鋼鐵行業產生直接影響,加上整個行業供大于求,全年鋼鐵市場不會好于去年。如果競爭力排世界前三位的寶鋼主業都虧損,其他企業的日子更不好過。據了解,寶鋼今年以來鋼鐵主業處于微利狀態,一季度盈利只有1.6億元。雖然業內有“金四銀五”的說法,但經營形勢并未好轉。武鋼集團近日也將全年利潤目標由30億元調減為16億元,總經理鄧崎琳表示,當前鋼鐵企業效益大幅下滑,全行業遭遇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
產能擴張令人憂9億噸粗鋼賣給誰
當前產能過剩的行業有很多,如紡織業、機械制造業等日子也不好過,但為何唯獨鋼鐵行業的利潤水平最低呢?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仲琛說,這主要緣于鋼鐵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以及企業之間未能有效進行聯合重組。近年來,我國粗鋼產能每年以7%的增幅增長,鋼鐵行業高產能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觀,粗鋼產量居高不下。自2008年以來,山東鋼鐵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困難,但在資金運作方面還算順暢,如果今年繼續出現虧損,加上巨額貸款的壓力,企業將難以承受。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介紹,2011年,我國生產粗鋼6.83億噸,同比增長8.9%。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李世俊認為,“十二五”期間,中國仍未完成工業化、城鎮化,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鋼鐵的數量需求仍會增長。他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粗鋼消費量將在6.7億噸至8.5億噸,相應的粗鋼消費年增長為2%-7%。當外部需求的大潮退去后,國內過剩產能水落石出。
據中國冶金建設協會2011年9月統計,46家設計單位公布的數據顯示,煉鋼在建產能5504萬噸,正在設計產能1930萬噸,正在規劃煉鋼產能2108萬噸,統計期間停止建設的規模600萬噸。如果這些規劃項目也開工建設并形成產能,將新增粗鋼產能近9千萬噸。業內估計,目前我國粗鋼產能已擴張到9億噸,實際產量7億噸。
為避免被淘汰兼并的命運,一些地方的鋼鐵企業仍在擴張規模。山東鋼鐵股份公司總經理陳啟祥說,當前山東鋼鐵產業在向沿海布局,內陸進行減量調整,但在國有企業淘汰產能同時,一些民營企業卻在偷偷擴張。“現在有一種怪現象是,聽話的不行,不聽話的反而行。國家對鋼鐵的無序發展行為,要動點真格的”。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稅收與就業考慮,在有意保護這些企業擴產。畢竟,民營鋼企由于資金、人員包袱較小,盈利能力較強,在行業競爭中仍具優勢。
去規模求盈利深化改革掃清障礙
整體陷入微利困局的鋼鐵行業,該如何實現逆境求生,實現發展方式上的根本轉變呢?業內專家建議,我國鋼鐵行業應盡快走出規模擴張的老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
一是棄規模擴張,抓管理上水平,求盈利能力提升。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會鋼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成海濤說,我國無縫鋼管行業目前擁有各類機組近350臺套,含在建和擬建機組產能超過3000萬噸,約占世界無縫鋼管產量的一半,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縫鋼管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在無縫鋼管產量快速增長同時,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并未同步增長。近幾年來,大多數企業開工不足,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山東鋼鐵集團董事長鄒仲琛說,鋼鐵行業將會長期處于微利甚至是虧損的狀態,企業唯有繼續找差距、找短板,切實抓好轉型升級,提升管理水平,才能走出困境。今年,旗下萊鋼集團提出深度挖潛增效計劃,按噸鋼300元的目標分解到各個工序,全年爭取挖潛增效30億元。
二是提高市場反應敏捷度,既會“過河”,又能“拆橋”。李世俊提醒說,一批鋼鐵企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幾大精品基地、幾大優勢品種、過高的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產品集中在冷軋硅鋼、高等級汽車板、家電板等,很可能在管線鋼、石油管成為“紅海”后,在“十二五”這些藍海繼續變成“紅海”。而海洋裝備業如石油勘探船、LNG特種船舶等,鋼材需求量較大,但國內很多鋼鐵企業不具備供貨能力。企業要在高附加值產品的“不宜復制”上下功夫,用技術差異營造核心競爭力。如,武鋼在參與京滬高速鐵路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項目后,制定了我國首個超低碳針狀鐵素體橋梁鋼的鋼梁制造規則,等于是給競爭對手設置了行業壁壘,提升了自身競爭力。
三是經濟問題已不能純然在經濟領域內求解,必須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李世俊認為,由于財稅體制改革不到位,財權與事權不統一,在包括鋼鐵產業發展等經濟領域,使中央與地方出現行動偏差。中央與地方兩個計劃并存,并非并行不悖。由于國家規劃中的預期性指標并不分解下達,也不作為國家的宏觀調控目標,地方執行的不是國家規劃而是地方自己制定的規劃,這就使國家規劃為地方規劃所架空,并在執行中地方規劃取代了國家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