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廠減產迷局:狼來了!
來源:現代物流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前,國內鋼市依舊無法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高產量、低需求的壓力仍在不斷加大,鋼鐵企業在虧損的壓力下,開始陸續減產。據相關數據顯示,進入8月份以后,國內鋼企減產數量持續攀升。但是問…
當前,國內鋼市依舊無法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高產量、低需求的壓力仍在不斷加大,鋼鐵企業在虧損的壓力下,開始陸續減產。據相關數據顯示,進入8月份以后,國內鋼企減產數量持續攀升。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減產范圍的擴大,卻并沒有帶來粗鋼產量的相應降低。
據中鋼協統計,8月上旬粗鋼日均產量為197萬噸,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產量變化與跟蹤的高爐開工率、檢修量等指標明顯背離。
鋼廠到底有沒有減產?
市場期望鋼市疲軟能倒逼企業減產,但鋼鐵產量依然居高不下。
中鋼協最新旬報數據顯示,8月上旬,重點大中型企業粗鋼日產量為162.05萬噸,旬環比增長0.82%,全國粗鋼日均產量估算值為196.99萬噸,旬環比增長1.05%。“目前,鋼廠檢修減產計劃雖然有所增多,但從中鋼協旬報8月上旬粗鋼產量數據來看,7月份開始的鋼企檢修減產效果并未顯現。”業內人士稱。
銀河證券分析師胡皓認為,本旬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于河北一帶民營企業,其次為北方少數特鋼類企業以及部分前期減產較明顯的鋼廠。
記者了解到,8月上旬,河北津西、港陸、辛集奧森等企業雖然高爐在檢修,但生鐵產量仍然在大幅增加,其中辛集奧森增幅最多,粗鋼日產量和生鐵日產量本旬增幅分別達604.8%和456.6%。
當記者試圖求證,聯系到河北津西的負責人時,該負責人對此諱莫如深,表示并不清楚,并掛斷了電話。
減產當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唐山地區的一位民營鋼廠的老板對記者透露:“很多鋼廠在減產和檢修上有很大的靈活性,由于前期虧損嚴重,8月初鋼價企穩,少數正在檢修的企業便立刻恢復生產,并未嚴格執行前期檢修計劃。”
他甚至向記者道出了這其中的玄機所在,鋼廠雖然停掉大高爐,但為了降低成本,加大了小高爐利用系數,從而導致了產量反而增加。“雖然鋼市行情低迷,但民營鋼廠由于機制靈活、成本優勢,仍有不小的利潤空間,即便產品賣不出去,也不至于賠錢生產。況且,民營企業資金負債率動輒在80%以上,一般不會輕易停產。”唐山一位民營鋼廠的老板對記者表示。
面對民營鋼廠在價格上的競爭壓力,國有鋼鐵企業出于市場份額以及稅收、貸款、員工等方面的考慮,更傾向于死撐,寄希望于利用資金優勢將民營鋼廠淘汰出局,甚至不惜大舉借款來緩解資金壓力,維持企業正常的生產。“每個企業都有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不愿意切切實實的減產,所以這也是產能越來越多、供需矛盾越來越大的原因所在。”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聯席會議“保價”是真,限產是假?
在此輪減產風波中,也出現了多家鋼廠聯合限產保價的方式。
此前,據媒體報道稱,在第五次北方地區板材生產企業會議上,北方10余家鋼廠經過商議已決定聯合限產保價。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限產的鋼廠達到一定的數量,將會大大提振鋼價。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則把這個“一定的數量”具體到30%~40%,他對記者表示,如果限產的范圍擴大到30%~40%,才有可能對市場產生影響,目前10余家限產的力量還遠遠不夠。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會議本意在于“保價”,即定價上的一致性,“限產”的意義不大。
宋繼軍表示,只有全行業大規模的持續限產,才能真正的緩解供需矛盾,鋼價也才有觸底回升的可能,希望鋼鐵企業從全行業的角度出發,及時停止這瘋狂的“產能競爭”,“我期待著全行業大規模限產早日到來。”證券相關分析師分析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