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鋼鐵業:從低端鋼鐵制造基地轉向高端鋼鐵技術基地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種種因素導致國內鋼鐵市場陷入長期低迷的形勢,市場價格難見起色、鋼廠庫存壓力與日俱增。為了搶占市場、消化庫存,各大鋼廠之間的價格和政策比拼愈演愈烈,東北鋼貿企業紛紛采取加…
今年以來,種種因素導致國內鋼鐵市場陷入長期低迷的形勢,市場價格難見起色、鋼廠庫存壓力與日俱增。為了搶占市場、消化庫存,各大鋼廠之間的價格和政策比拼愈演愈烈,東北鋼貿企業紛紛采取加大返利、加大補差、免承兌貼息,甚至保價銷售、賒銷等一系列“斷臂求生”的促銷手段求得生存。目前,東北鋼鐵行業運行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在新一輪的行業危機、圈地運動下,未來東北鋼鐵工業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
東北鋼鐵行業供大于求狀況加劇
鋼材產量不斷膨脹,2007年~2011年,5年時間增長近40%。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東北地區鋼材產量為5382萬噸,截至2011年末,東北地區的產量已增長至7405萬噸,增長了2000萬噸左右。尤其是2009年之后,隨著金融危機第一輪沖擊的逐步淡化,各鋼廠開始逐步復產、擴產,僅2010年,東北地區鋼材產量就增加了近1800萬噸,2011年產量繼續小幅攀高。
鋼材消費情況增長緩慢,區域性供大于求情況加劇。據調研情況分析,東北地區2007年鋼材消費量為1840萬噸左右,2011年鋼材消費量為2998萬噸,增長了1158萬噸。從鋼材供給過剩情況看,2007年鋼材過剩量為3542萬噸,2011年過剩量為4407萬噸。從整體來看,東北地區近5年鋼材供給的過剩情況逐步加劇。
鋼材價格情況變化劇烈,變化幅度及變化比例均創歷史紀錄。跟蹤市場價格變化不難發現,東北地區鋼材市場價格從2007年至今的走勢主要分成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7年初至2008年6月~7月份,東北地區鋼材價格一路高歌猛進,其間建材、板材從2007年初的3000元/噸、3800元/噸,一路漲至6000元/噸、6080元/噸,漲幅達到了2300元/噸~3000元/噸。第二階段為2008年8月份~2008年12月份,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東北地區鋼價不斷下滑,其間建材、板材從5600元/噸~6080元/噸快速下跌至2930元/噸~3360元/噸,價格縮水一半。第三階段為2008年12月份~2011年8月份,隨著金融危機第一波沖擊逐步淡化,東北建材、板材價格逐步復蘇至4780元/噸~5020元/噸。第四階段為2011年8月份至今,由于國際經濟形勢不斷惡化,歐債危機加速蔓延,鋼材市場價格再次陷入波動向下調整行情。截至2012年8月中旬,建筑鋼材、板材價格分別跌至3540元/噸~3640元/噸,目前仍處于持續下跌通道。
東北鋼鐵行業存在四大問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東北鋼鐵行業目前的危機,從根本上講是市場經濟發展、國際經濟危機周期性波動產生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鋼鐵工業長期以來粗放經營發展方式產生的必然結果,更是目前東北幾十家鋼鐵企業進行同質化競爭,反復淘汰落后產能、又反復擴大產能的必然結果。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是區域鋼鐵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和戰略性思考。2011年,東北鋼材產量達到7405萬噸,消費量僅為2998萬噸,這說明東北地區半數以上的產量都需要依靠外部市場消化,且此部分資源大多數都屬于普通鋼材,而非高端稀缺品種。大量鋼材的外流帶來的物流成本、資源損耗、人力投入等都成為不可測算的損失。
二是地區產業集中度低,導致市場秩序混亂,業內惡意競爭時有發生。東北地區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仍然偏低。到2011年,東北地區產量排名前9位的大型鋼鐵企業(鞍鋼、本鋼、通鋼、凌鋼、新撫鋼、西林鋼、營口中板、四平現代、東北特鋼)分屬于7個鋼鐵集團(鞍本鋼鐵集團、首鋼集團、港中旅集團、建龍集團、西鋼集團、五礦集團、東北特鋼集團),而各大集團之間溝通依然較少,競爭依舊激烈。
三是專業分工程度不高,導致成本規模效應得不到發揮。目前,東北地區鋼鐵企業大部分都屬于單一品種產量較大、各種類產品都生產、但沒有拳頭產品的情況。據了解,東北9大鋼廠62%的產量都集中在建筑鋼材和熱軋卷板這兩種產品上。這就導致鋼企在日常銷售中部分品種區域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渠道戰比比皆是,擠壓了鋼企的經營利潤,也影響了鋼企銷售渠道的穩定。與此同時,一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鋼材品種在東北地區依然生產能力不足,有的還不能生產。這部分產品的市場或是依靠進口,或是依靠國內其他區域供給。
四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區鋼鐵生產與消費能力不匹配,造成物流資源浪費。2011年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之間的鋼材需求雖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特點。例如,各省的經濟結構及支柱產業不盡相同:吉林省因為有一汽集團,對于汽車用鋼的需求明顯高于黑龍江、遼寧兩省;黑龍江省在大慶油田、哈爾濱鍋爐等領頭企業的帶領下,其管材、板材需求量相對較大,占該省鋼材總需求量的14%左右;遼寧省加工業及制造業相對發達,其對于板材的需求量達到該省鋼材總需求量的23%左右。而從供給看,吉林省一汽集團的汽車用鋼基本都依賴外省供給,黑龍江省、遼寧省支柱產業的資源供給自給率也相對不高。區域鋼鐵發展和布局的不均衡,使鋼鐵企業在丟失本區域物流優勢的同時,不得不參與到區域外的市場競爭,承擔巨額的物流成本。
東北鋼鐵行業后期發展三大方向
針對東北鋼鐵行業存在的發展不平衡、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配置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東北鋼鐵行業應圍繞《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加速從低端鋼鐵制造基地到高端鋼鐵技術基地的轉變。
第一,堅定不移地推進淘汰落后產能,控制新增產能,加快行業去產能化結構調整進程。據統計,東北地區仍有400立方米以下高爐19座,30噸以下轉爐、電爐20座。如能快速淘汰此部分產能,將大大緩解市場供求壓力。新投入的先進裝備在提高開工率的同時,也能夠明顯降低能耗、提高生產率。
第二,進一步加快區域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步伐,提高產業集中度。當前,鋼鐵行業的重新洗牌已經拉開序幕,正是加快行業兼并重組的良機。通過兼并重組,搞好區域鋼鐵工業布局,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逐步形成以大批量、專業化為內涵的集約化生產方式。如果東北地區能形成1個~2個鋼鐵產業集團,將有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提高生產率等。
第三,加強技術改造以提升整體產品層次,提高國產自給率及國內、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目前,東北地區出口及國內流通的鋼材總量雖然很大,但是仍舊以普碳中低端板材、長材為主,附加值非常低,而高端品種由于質量無法與蒂森克虜伯、安賽樂米塔爾、新日鐵、寶鋼等企業的產品相媲美,出口及內銷都非常困難。另外,高端鋼材大多仍需要進口,須盡快提升產品檔次,實現區域內鋼材的完全自給。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材成為進疆道路運輸主要貨物之一 下一篇:包鋼以資源利用撬動再發展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