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盈利重回低點 鐵礦石定價機制再臨變革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前7月每噸鋼只賺1.68元,比金融危機時每噸鋼50元的盈利水平還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近期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的盈利困境。利潤跌入歷史低谷,一方面將把體質差的鋼廠淘汰出…
“今年前7月每噸鋼只賺1.68元,比金融危機時每噸鋼50元的盈利水平還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近期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的盈利困境。
利潤跌入歷史低谷,一方面將把體質差的鋼廠淘汰出局,從而化解壓在行業頭上的產能過剩的大山。另一方面,隨著鐵礦石供求關系的逐步逆轉,定價機制面臨再變革的機遇。
十大虧損公司鋼鐵占半數預計鋼價短期繼續下探
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已披露完畢。在單個企業中,中國遠洋以49億元的虧損額居首。若論行業,鋼鐵才是真正的重災區。鞍鋼股份上半年虧損20億元,馬鋼股份虧損19億元,山東鋼鐵虧損10億元。在前十大虧損公司中,鋼鐵企業居然占了5席。
作為國內最優秀的鋼鐵企業,寶鋼上半年實現凈利96億元,同比增長89%。不過,上半年寶鋼出售了不銹鋼、特鋼事業部等相關資產,獲得非經常性收益90.9億元?鄢撘蛩,寶鋼上半年的利潤其實下滑了50%以上。
雖然政府從5月開始啟動“穩增長”政策,但沒能止住鋼價下滑的趨勢。據監測數據顯示,31日國內鋼價已跌破3600元/噸,較4月回落了600元以上,有向金融危機時靠攏的趨勢。鋼鐵公司的虧損面在8月逐周擴大,寶鋼股份董事長何文波坦言,三季度將是鋼鐵公司年內最困難的時期。
面對低迷的需求,鋼廠依靠代理商訂貨來維持銷售的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河北唐山的一些民營鋼廠已經開始動員職工進行銷售。業內研究員指出,近期鋼材市場虛假倉單、騙貸等各種風險集中爆發,使市場信心處于底部,預計鋼價短期回暖基本無望,仍將繼續向下探底。
鋼貿商“跑路”之后輪到鋼廠兩成企業或出局
由于需求萎靡不振和鋼價大幅下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長三角的一些鋼材貿易商出現“跑路”現象。從目前形勢判斷,這種不利局面將向鋼廠蔓延,一些負債率高、產品銷路差的生產企業將面臨生死考驗。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思明表示,中國鋼鐵業已經進入“長期的冰凍期”。“如果像這樣耗下去,未來3至5年都不會有變化。必須有一部分企業倒下去。”
全國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集團副總經理蔣建平更是直言:這個冬天,部分企業多備棉衣也是無用,是去是留,應該早做打算。
企業被淘汰固然殘酷,但這卻是中國鋼鐵業再迎復蘇的關鍵之一。王曉齊指出,目前我國的粗鋼產能在9.4億噸左右,而去年的粗鋼產量不過6.8億噸,產能嚴重過剩。今年前7月,我國實現粗鋼產量4.19億噸,同比微增2.1%。若扣除出口和庫存的增加部分,實際消費量同比下降3.6%,這是多年來罕見的情況。
基于用鋼絕對量下降的事實,王曉齊認為粗鋼產量達到7億噸后,將進入峰值區域。“一些民營企業家,已經在考慮未來粗鋼消費降到6億噸甚至4億噸該怎么辦。”
如果上述判斷成立,會有多少鋼鐵企業被淘汰?江蘇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周國全給出的判斷是,此輪嚴冬中可能有20%的鋼企面臨出局。
定價機制再迎變革機遇鋼廠重提量大優惠原則
鋼鐵企業陷入盈利低谷、甚至倒閉,必然會減少對原料的消費量。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跌破100美元,較歷史高點回落50%。煤價也有繼續下調的空間。
寶鋼原料采購中心總經理張典波指出,在需求下滑的同時,下半年全球海運鐵礦石供給較上半年預計增加逾5000萬噸,進入相對寬松的時候。
面對不斷下跌的鐵礦石價格,張典波稱,現在大鋼廠執行的季度指數定價像是一種“綁架”。一方面,季度定價參考的指數來源于現貨市場,而現貨市場的樣本有待改善。據測算,三大礦山通過現貨招標的量只占總銷售的6%—9%。也就是說不到10%的鐵礦石交易決定了大部分的協議礦價格。
另一方面,在礦價不斷下滑的時候,執行季度協議使鋼廠失去了參與市場交易的機會,只能被動接受指數價格。“當前,執行任何周期的協議礦在價格方面都不會有優勢,”據業內調查稱。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鋼廠還不如直接到現貨市場上去采購。
在鐵礦石供求關系逐漸逆轉的情況下,張典波表示應該探討更加合理的定價方式。他認為礦山需重視量大優惠的營銷原則,保護協議客戶的利益。王曉齊也表示,在定價機制變革方面,協會一直和國際礦山保持著聯系。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鐵行業還有春天嗎 下一篇:鋼市繼續尋底 鋼鐵第一大省河北發低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