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通鋼國貿積極拓展鋼鐵行業上下游業務
來源:首鋼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首鋼通鋼集團通鋼國貿公司創新營銷理念,積極應對行業市場格局深刻變化,發揮五大平臺市場優勢,著力向鋼鐵行業上下游業務領域挺進,企業多元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127…
首鋼通鋼集團通鋼國貿公司創新營銷理念,積極應對行業市場格局深刻變化,發揮五大平臺市場優勢,著力向鋼鐵行業上下游業務領域挺進,企業多元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1277萬元,比計劃增加120萬元。
創新體制機制,引導員工思想觀念轉變。該公司從工資總額中拿出6%投入現貨銷售崗位,實行銷量提成。7月,對銷售提成辦法進行修訂,拓寬到相關崗位,在鋼材現貨銷售中引入信用保險業務,彌補了單一銷售模式不足,增加了開發下游優質客戶群體的可能。截至6月底,已與14家客戶簽訂保險協議,實現銷售4550噸,并延伸墊資業務3000噸。長春現貨銷售業務員楊柳一方面注重客戶開發力度,拓寬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以服務為本,不斷加大客戶采購量。1-6月,累計實現板材銷量47330噸,月均銷售能力由2000噸提升至近8000噸。今年5、6月在市場需求疲軟期間,連續突破萬噸銷量大關。無錫分公司經理梁實在低靡的市場中搶抓機遇,帶領團隊開拓多家社會鋼廠采購業務,穩定供貨渠道,同時對市場信息科學分析,采取現貨銷售和期貨鎖價并舉的方式,合理控制庫存結構,上半年累計銷售8.1萬噸,完成全年銷量任務。
創新管控體系,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在強化全面預算和計劃管理上下功夫,實施月預算、月經營分析制度,特別是對經營指標運行進行差異分析,逐步將經營分析推行到各分(子)公司,運用“三張表”強化執行力考核。成立了審計監察、價格管理和貿易立項評價三個專門管理辦公室,各專門辦公室獨立進行企業內審、業務監督、價格集中管理和新業務可研、貿易風險管控,保證各項業務的規范運作。在管理和經營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建立了統購分銷、限價限量、集中管控的現貨經營管理模式,解決了統放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把握市場的能力。推進ERP建設,上半年內貿系統投入運行,外貿和物流系統將陸續上線。集企業資源規劃ERP和業務流程再造BPR于一身的信息化建設,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梳理、再造和重組,解決了信息“孤島化”問題,提升了整體運營管理水平。
創新購銷渠道,發揮平臺優勢保供降本。為應對鐵礦市場單邊定價和復雜供給形勢,開發氧化鐵皮新的含鐵原料進口品種,拓寬了含鐵原料進口替代渠道,形成了以巴基斯坦為主,印度等國家為輔的穩定采購渠道。目前進口氧化鐵皮采購能力從4.37萬噸攀升至40萬噸。積極配合通化鋼鐵尋求品位較好價格偏低的原料資源,實現從主流礦為主向主流及非主流礦并舉的調整,從高品位礦為主向性價比更優的中低品位礦調整。針對東邊道鐵路對通化鋼鐵的運距優勢,超前介入和運作,與丹東港多次洽談,爭取到三年優惠政策,今年5月中旬,通鋼集團公司到港進口礦粉9.14萬噸,是丹東港入港單船吃水量最大的一船。
創新盈利模式,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創新實踐中,形成“鞏固平臺、發揮優勢、實現突破、加快發展”的思路,確立了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注冊成立了以倉儲加工為主的長春通鋼國貿鋼材倉儲公司,從單純銷售鋼材向綜合服務型貿易、直供方向轉化,并具備為客戶提供加工、倉儲、配送、貨物監管等能力。物流業務實現了“四個延伸”。即服務港口由跋魚圈延伸到大連、丹東,業務范圍由內貿延伸到外貿,業務對象由集團內企業延伸到社會其他行業,業務形式由散貨延伸到集裝箱運輸。今年成立了以汽運為主的吉林物流公司,填補了物流平臺的汽運空白,為實現門對門一站式營銷服務創造了基礎條件。戰略合作取得新進展。與龍煤集團、吉林油田確定戰略合作關系,成功開發了山西焦煤等大型貿易客戶,預計全年營業收入9億元以上,利潤100萬元以上。在保障集團原料供給同時,積極開辟進口代理業務,目前與4家國內大型貿易企業建立業務關系,上半年實現進口報關額6000多萬美元,實現利潤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