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大環境虧損——苦澀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我們公司1-7月虧損逾3.5億元,主要集中在6、7、8三個月。江西新余一家鋼鐵廠負責人吳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為了降低虧損,目前公司一是采取優化配礦降低成本,二是降低高爐冶煉強度和高爐…
“今年我們公司1-7月虧損逾3.5億元,主要集中在6、7、8三個月。”江西新余一家鋼鐵廠負責人吳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為了降低虧損,目前公司一是采取優化配礦降低成本,二是降低高爐冶煉強度和高爐入爐品位,嚴格控制產量,達到減產的目的。
與吳先生他們公司一樣陷入困境的鋼鐵企業不在少數。今年的上市公司中報顯示,位列虧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鋼企數量達到了5家。其中,鞍鋼股份(000898)虧損為19.76億元,成為鋼鐵行業中的“虧損王”,其余4家鋼企虧損額也都高達10億元,十家鋼企上半年共虧損約97億元。
虧損鋼企開始減產“過冬”
今年由于鋼鐵行業持續低迷,一部分鋼貿商開始棄鋼轉行,也有一部分鋼貿商開始考慮放棄傳統的鋼廠代理模式,以免承受鋼廠屢次轉嫁來的虧損。鋼價的持續暴跌和鋼貿商的“起義”行為,讓一些持續虧損的鋼廠更是無從招架,開始考慮“過冬”措施。
據介紹,8月底的時候,因轉爐檢修以及訂單原因,吳先生所在的鋼廠兩座2500立方高爐合計休風40小時,一座1000立方高爐休風72小時,兩臺燒結機停產,一臺檢修12小時。“類似的檢修之前已經搞過兩次,迫于虧損壓力,今后停產檢修可能會更多”,吳先生告訴記者。
另外,記者從內蒙古、河南等地一些鋼廠了解到,近期很多鋼廠開始實行員工輪休制度,甚至每周只需要工作3天時間,有些鋼廠基層員工的工資每月降低了600多元,降幅超過20%。
減產幅度逐步擴大
“日均粗鋼產量降至190萬噸以下,是市場止跌企穩的必要條件。”有鋼材業內人士表示。截至9月3日,全國共計有48座高爐停爐檢修,預計影響產量534.8萬噸。隨著價格的繼續下行,鋼廠減產的力度正在相應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內中厚板材的減產幅度遠遠大于螺紋鋼、線材。因為板材要有訂單生產,否則必須減產,而螺紋鋼、線材不需要訂單,開足馬力生產。國企大多為板材加工,民營企業多生產螺紋鋼。華北鋼材網負責人朱先生認為,本輪鋼價持續下跌對國企影響更大一些。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指出,盡管目前鋼材市場價格已經處于崩盤狀態,但是仍有一些鋼企繼續延續生產慣性,沒有實質性減產舉措。為了保證現有市場占有率穩定,一些鋼廠寧愿通過一系列的訂貨、結算優惠政策補貼代理商,也不愿意輕易放棄市場。
截至昨日,螺紋鋼價格仍在下跌,依然沒有止跌企穩的跡象,鋼企的生存環境讓市場“揪心”。永安期貨鋼材事業部經理曹震表示,鋼鐵行業的黃金發展時期已經過去。未來鋼鐵行業的趨勢是去產能化、去庫存化,鋼企應當摒棄原有的發展模式,借助期貨工具,開發新的原料采購、庫存管理、產品銷售等經營管理模式,規避鋼價劇烈波動帶來的風險。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首鋼礦業燒結廠八月份生產銷售創新水平 下一篇:螺紋鋼焦炭短期仍回暖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