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煤焦化公司配煤成本持續下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馬鞍山日報報道,市場的狂瀾,考驗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6月份以來,馬鋼煤焦化公司在確保焦炭質量的前提下,強化外部溝通協作,深化內部技術攻關,在優化配煤方案、提高配煤經濟性方面取…
據馬鞍山日報報道,市場的狂瀾,考驗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6月份以來,馬鋼煤焦化公司在確保焦炭質量的前提下,強化外部溝通協作,深化內部技術攻關,在優化配煤方案、提高配煤經濟性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該公司連續兩個月配煤成本與月計劃相比多降800多萬元。
在鋼材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誰的成本低,誰就有競爭力。煤焦化公司在著力降低運行成本的同時,依托鐵前事業部的新機制,不斷延伸管理“手臂”,把降低配煤成本作為實現下半年生產經營目標的重點措施,持續推進,實現源頭降本。經過認真研究,分解、制訂措施,明確責任,通過減少進口焦煤使用比例,調整配煤結構,開拓新的資源點等多種有效措施,該公司逐漸形成了更為科學、經濟的配煤方案,在保證焦炭質量的前提下,配煤成本直線下降,為馬鋼減虧、止虧、扭虧注入了強勁動力。
進口焦煤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若要降低配煤成本,首當其沖就是優化配煤結構,多用性價比高的煤,減少進口焦煤使用量。馬鋼煤焦化公司結合國內外其他資源,多次進行小焦爐單種煤以及多組配合煤實驗,使配煤結構更加優化。目前該公司一系統進口焦煤使用比例已從最高的14%減至0;二系統進口焦煤的使用比例由15%減至6%;三系統由13%減至7%。同時,該公司還從氣肥煤與肥煤的質量對比中挖掘出了“真金白銀”。這兩個煤種粘結性能相當,只是氣肥煤揮發較肥煤高7-8%,但前者卻有價格優勢、性價比高。為此該公司大力推行氣肥煤替代肥煤工作,配煤設計小組經多方努力,不斷調整配煤方案,由原先只在老區二系統和新區使用,發展到三個系統全部使用。目前,氣肥煤的配比上升到10-12%,成為該公司降低配煤成本的一大亮點。此外,該公司還通過小焦爐實驗研究把新的研究成果轉化、固化到實際生產之中,為公司創造出可觀效益。在原燃料采購中心積極開發國內國外新資源點的有效支撐下,馬鋼煤焦化公司及時對其提供的新資源進行可行性研究,綜合價格、性能等諸多因素,有選擇性地篩選新資源,并展開工業生產試驗。截至目前,已有多種高硫煤及其他焦煤等多個性價比較高的新煤種應用于焦爐生產。
在推進低價原料入爐的同時,馬鋼煤焦化公司始終注重焦炭質量全過程控制,在配煤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時,焦炭M40、M10等指標一直保持行業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