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期待鋼貿行業回暖 用時間換空間
來源:網絡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鋼貿類貸款依然在考驗著相關各方的解決智慧。一方面,鋼貿類貸款對銀行的資產質量構成一定威脅;另一方面,如果銀行收貸抽貸,又將擴大鋼貿商創面,進而使得貸款質量可能更加惡化。 《第一…
鋼貿類貸款依然在考驗著相關各方的解決智慧。一方面,鋼貿類貸款對銀行的資產質量構成一定威脅;另一方面,如果銀行收貸抽貸,又將擴大鋼貿商“創面”,進而使得貸款質量可能更加惡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江蘇無錫調查獲悉,目前無錫地區涉及鋼貿類銀行貸款規模超過200億元;其中交行和建行占比最高,兩家銀行合計占比超過一半以上。
而據有關方面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當地各鋼貿類擔保公司已經出現了3億多元的代償。
“我們希望央行和銀監等部門讓銀行對鋼貿市場不要大規模收貸和壓縮信貸規模。”無錫當地一位擔保業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而當地多位金融人士和涉及鋼貿類貸款的銀行人士則對本報記者稱,“用時間換空間”,“只能盡可能扛過去”。
截至2012年8月底,無錫地區銀行貸款余額7825億元,比年初增加546億元;不良貸款余額74億元,比年初增加18億元;不良貸款率0.95%,比年初增加0.19個百分點。
銀行期待行業回暖
“只能盡可能扛過去,等到鋼鐵行業有所回暖。”一家中資行無錫分行對公業務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單個銀行已經暴露的鋼貿類問題貸款規模“都應該在10億元以下,或者比想象得要少”。
該相關負責人稱,在無錫地區并沒有特別大型的鋼貿企業,而且貨物的質押率很低,通常只有三至五折,所以銀行給鋼貿企業的貸款一般是幾百萬或幾千萬。
一名當地接近監管部門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也說,目前無錫地區涉及鋼貿類的銀行貸款規模超過200億元,交行和建行占比最高。
該人士說,接下來銀行主要通過三個方法來解決:一是對于有真實經營背景、只是暫時處于困難的鋼貿企業要盡可能支持;二是對于那些“問題”鋼貿企業,只能盡可能處置抵押的資產,收回一點是一點;三是對于“跑路”的鋼貿老板,通過公安部門介入控制調查。
“運用展期來處理鋼貿類貸款的并不多。”這名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說,主要因為貸款展期后,一般情況要被列入關注類,之后可能繼續降級為次級或可疑,這會使得銀行報表“不好看”,甚至增加銀行的不良撥備計提。
他繼續說,為了盡可能避免貸款納入“不良”范圍,銀行會盡可能對存量部分進行轉貸,也有擔保公司“私下為客戶歸還銀行貸款”,或者通過小貸公司進行“過橋貸款”。“只要銀行能‘轉通’貸款,監管部門很難從賬面上查出問題。”他還說。
而前述中資行無錫分行對公業務相關負責人也稱,目前銀行大多主要從擔保方式入手,“盡量把能拿回來的資金拿回來,拿不回來的壞賬只能在銀行內部慢慢消化”。
“此外,對存量客戶更換貸款模式,比如原本期限一年的貸款,變為以半年為周期的放款,先放半年貸款,銀行看一下企業情況再決定要繼續放貸還是回收貸款。銀行在風險控制方面的收緊非常明顯。”該負責人繼續說。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的處置方式已經開始讓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受到波及。“有個別銀行客戶經理和鋼貿老板一起與典當行商量借款,但等到獲得過橋貸款之后,銀行還是不愿續貸。”無錫當地一家知名典當行董事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該典當行董事長還稱,在現在環境下,典當行和小貸公司的業務需求明顯增多,但很多不敢做,市場反而在萎縮。
前述無錫當地擔保業資深人士則對記者說:“希望銀行能繼續保持當前信貸規模,對正常經營的商戶續貸,采取靈活措施確保及時轉貸,降低商戶融資成本;并對鋼貿類貸款臨時取消存貸匯票,不要再推銷、攤派理財產品和收取各種非正常費用。”
擔保困局
“(無錫)非鋼貿類融資擔保行業運行情況相對正常,但鋼貿類擔保公司的系統性風險可能會顯現。”無錫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稱“無錫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近日在該市融資擔保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該負責人還說,建議央行和各家商業銀行采取允許適度逾期的政策,給擔保公司代償一定的寬限期,直到不良記錄進入征信系統。
本報記者從無錫經信委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已發生代償金額1.95億元,代償率為0.56%。“實際發生的代償額估計比1.95億元還要高很多。”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
而在2011年全年,無錫的融資擔保機構累計發生代償為6229萬元,代償率僅0.09%。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無錫50多家鋼貿市場,除3~4家由無錫和福建籍商人共同開辦外,其他均為福建籍商人開辦,2011年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500億元。去年底,無錫市內分布在43家鋼貿市場的56家鋼貿類融資性擔保公司,其在保責任余額262.86億元。
“去年以來鋼材價格一路下滑,據我們調查,各市場平均90%左右的商戶處于虧本經營狀態。”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而資金主要依靠銀行信貸。
在他看來,這就引發了問題:一是自身經營資金流入減少;二是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規模壓縮;三是高額財務成本導致資金大量流出;四是下游行業經營困難,商戶很難及時收回貨款,大量資金沉淀;五是短貸長用,相當比例的商戶因為從鋼貿上無法盈利而轉投房地產、餐飲娛樂等;六是參與期貨、民間高利貸甚至賭博。
“今年一季度開始,商戶信貸資金的還款風險開始集中體現,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各鋼貿類擔保公司已經出現了3.68億元代償。”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
而前述接近監管部門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說,無錫的銀行鋼貿類貸款或在今年9月份開始,尤其第四季度迎來較為集中的還款期。
本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末,無錫市融資擔保公司在保責任余額比年初下降42.85億元,同比下降4.37%,“一方面因為銀行對鋼貿類擔保公司的信貸規模有所壓縮,另一方面則因為有11家融資擔保公司沒有通過許可證年檢,不再納入監管統計系統。”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上述11家被取消資格的公司中,有10家為鋼貿類擔保公司,其中有5家基本沒有開展業務,3家涉及相關鋼貿市場已經停業,另2家有部分擔保業務但在保余額總量不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江蘇無錫調查獲悉,目前無錫地區涉及鋼貿類銀行貸款規模超過200億元;其中交行和建行占比最高,兩家銀行合計占比超過一半以上。
而據有關方面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當地各鋼貿類擔保公司已經出現了3億多元的代償。
“我們希望央行和銀監等部門讓銀行對鋼貿市場不要大規模收貸和壓縮信貸規模。”無錫當地一位擔保業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而當地多位金融人士和涉及鋼貿類貸款的銀行人士則對本報記者稱,“用時間換空間”,“只能盡可能扛過去”。
截至2012年8月底,無錫地區銀行貸款余額7825億元,比年初增加546億元;不良貸款余額74億元,比年初增加18億元;不良貸款率0.95%,比年初增加0.19個百分點。
銀行期待行業回暖
“只能盡可能扛過去,等到鋼鐵行業有所回暖。”一家中資行無錫分行對公業務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單個銀行已經暴露的鋼貿類問題貸款規模“都應該在10億元以下,或者比想象得要少”。
該相關負責人稱,在無錫地區并沒有特別大型的鋼貿企業,而且貨物的質押率很低,通常只有三至五折,所以銀行給鋼貿企業的貸款一般是幾百萬或幾千萬。
一名當地接近監管部門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也說,目前無錫地區涉及鋼貿類的銀行貸款規模超過200億元,交行和建行占比最高。
該人士說,接下來銀行主要通過三個方法來解決:一是對于有真實經營背景、只是暫時處于困難的鋼貿企業要盡可能支持;二是對于那些“問題”鋼貿企業,只能盡可能處置抵押的資產,收回一點是一點;三是對于“跑路”的鋼貿老板,通過公安部門介入控制調查。
“運用展期來處理鋼貿類貸款的并不多。”這名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說,主要因為貸款展期后,一般情況要被列入關注類,之后可能繼續降級為次級或可疑,這會使得銀行報表“不好看”,甚至增加銀行的不良撥備計提。
他繼續說,為了盡可能避免貸款納入“不良”范圍,銀行會盡可能對存量部分進行轉貸,也有擔保公司“私下為客戶歸還銀行貸款”,或者通過小貸公司進行“過橋貸款”。“只要銀行能‘轉通’貸款,監管部門很難從賬面上查出問題。”他還說。
而前述中資行無錫分行對公業務相關負責人也稱,目前銀行大多主要從擔保方式入手,“盡量把能拿回來的資金拿回來,拿不回來的壞賬只能在銀行內部慢慢消化”。
“此外,對存量客戶更換貸款模式,比如原本期限一年的貸款,變為以半年為周期的放款,先放半年貸款,銀行看一下企業情況再決定要繼續放貸還是回收貸款。銀行在風險控制方面的收緊非常明顯。”該負責人繼續說。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的處置方式已經開始讓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受到波及。“有個別銀行客戶經理和鋼貿老板一起與典當行商量借款,但等到獲得過橋貸款之后,銀行還是不愿續貸。”無錫當地一家知名典當行董事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該典當行董事長還稱,在現在環境下,典當行和小貸公司的業務需求明顯增多,但很多不敢做,市場反而在萎縮。
前述無錫當地擔保業資深人士則對記者說:“希望銀行能繼續保持當前信貸規模,對正常經營的商戶續貸,采取靈活措施確保及時轉貸,降低商戶融資成本;并對鋼貿類貸款臨時取消存貸匯票,不要再推銷、攤派理財產品和收取各種非正常費用。”
擔保困局
“(無錫)非鋼貿類融資擔保行業運行情況相對正常,但鋼貿類擔保公司的系統性風險可能會顯現。”無錫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稱“無錫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近日在該市融資擔保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該負責人還說,建議央行和各家商業銀行采取允許適度逾期的政策,給擔保公司代償一定的寬限期,直到不良記錄進入征信系統。
本報記者從無錫經信委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已發生代償金額1.95億元,代償率為0.56%。“實際發生的代償額估計比1.95億元還要高很多。”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
而在2011年全年,無錫的融資擔保機構累計發生代償為6229萬元,代償率僅0.09%。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無錫50多家鋼貿市場,除3~4家由無錫和福建籍商人共同開辦外,其他均為福建籍商人開辦,2011年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500億元。去年底,無錫市內分布在43家鋼貿市場的56家鋼貿類融資性擔保公司,其在保責任余額262.86億元。
“去年以來鋼材價格一路下滑,據我們調查,各市場平均90%左右的商戶處于虧本經營狀態。”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而資金主要依靠銀行信貸。
在他看來,這就引發了問題:一是自身經營資金流入減少;二是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規模壓縮;三是高額財務成本導致資金大量流出;四是下游行業經營困難,商戶很難及時收回貨款,大量資金沉淀;五是短貸長用,相當比例的商戶因為從鋼貿上無法盈利而轉投房地產、餐飲娛樂等;六是參與期貨、民間高利貸甚至賭博。
“今年一季度開始,商戶信貸資金的還款風險開始集中體現,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各鋼貿類擔保公司已經出現了3.68億元代償。”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
而前述接近監管部門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說,無錫的銀行鋼貿類貸款或在今年9月份開始,尤其第四季度迎來較為集中的還款期。
本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末,無錫市融資擔保公司在保責任余額比年初下降42.85億元,同比下降4.37%,“一方面因為銀行對鋼貿類擔保公司的信貸規模有所壓縮,另一方面則因為有11家融資擔保公司沒有通過許可證年檢,不再納入監管統計系統。”上述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上述11家被取消資格的公司中,有10家為鋼貿類擔保公司,其中有5家基本沒有開展業務,3家涉及相關鋼貿市場已經停業,另2家有部分擔保業務但在保余額總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