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寒冬”之際利好頻現 成也蕭何敗蕭何!
來源:網絡|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9月以來,國內鋼價一路下跌,雖其過程中也有反彈,但持續時間均較短暫,截至今年8月底,鋼價已跌至18年前。歷經18年漲跌輪回,鋼價又回到起點之下,其嚴峻態勢不斷超出業界想象。這一辛酸歷程…
一、影響今年鋼價暴跌的因素
1、國內外經濟形勢惡化
在2011年8月以后,歐美主要國家及其金融機構連遭降級警告,投資者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加劇;國內政策取向仍以防通脹為主,通脹形勢十分嚴峻;進入到2012年,全球經濟活力逐漸減弱,并且內外部失衡進一步加劇,歐債危機、海灣地區的動蕩等因素引發了關于世界經濟再次探底的猜想,市場信心也因此大幅下降,發達國家正在步入滯脹的泥潭。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據國家統計據發布2012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二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6%,為近12個季度以來經濟增長首次跌破“8%”。
2、資金困境愈演愈烈
2011年國家為緩解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三次加息,并且不斷出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貨膨脹,但貨幣緊縮政策的累積效應顯現,實體經濟卻因資金短缺陷入又一輪的危機。對房地產企業而言,80%的中小房企都患上了資金饑渴癥,無奈求并購。鋼鐵業更成為“重災區”。
(1)鋼鐵業進入低利時代
隨著鋼價持續回落,鋼企利潤不斷下滑,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披露,截至7月31日,今年上半年中鋼協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降幅達95.81%;企業虧損額達到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三成以上。銷售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僅為0.13%。
(2)談鋼變色,融資難獲支持
由于到期無法償還貸款,鋼貿企業的信貸違約風險集中爆發。包括光大、民生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將上海地區20家鋼貿企業告上法庭,且鋼貿行業資金斷裂的現象也正向鋼鐵企業蔓延,唐山保強鋼鐵董事長陳志強“跑路”一事,再次將困境中的鋼鐵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銀監會更是在其內部下發的一份通報中強調,信貸領域風險管控有待進一步提高。并指出,從信用風險角度來看,風險敞口最大的高危行業依次為:政府融資平臺、鋼鐵行業、有色金屬、房地產等。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銀行資金“用不起,用不上”。主要表現在貸款利息支出過多,貼現利息支出較大,貸款較難貸,尤其是中長期貸款。據中鋼協統計,會員企業上半年財務費用支出同比上升了37%。由于市場持續疲軟,鋼鐵企業和用戶的資金均處于偏緊狀態,銷售貨款回籠存在較大的難度,特別是貨款回籠中的現金比例偏低,造成企業資金緊張。可見鋼材生意難做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批的鋼貿商頻頻轉行甚至跑路或者跳樓。
3、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使價格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風險系數
(1)粗鋼產能釋放維持高位
當前鋼鐵行業實現利潤水平已經極低并處于虧損邊緣,但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和生產邊際效益以及人力成本較高,不得不全力生產,即使降價也不愿減產。在今年以來,月度粗鋼產量延續上升態勢(如圖1),達到6000萬噸左右的歷史高位。其中7月份粗鋼產量6169.3萬噸,刷新近年來歷史高位。雖在7月鋼材各品種迎來暴跌后(如圖2),有部分鋼廠開始停產檢修,但減產時間和力度尚不給力,8月國內粗鋼產量5870.3萬噸,環比下降4.84%,同比僅下降1.7%。且隨著鋼企陸續恢復生產,粗鋼產量或將繼續增加,后市供給難改善。
(2)終端消費各行各業低迷不振
宏觀經濟底部運行,貨幣信貸投放低于預期,加之房地產調控持續不放松,受此拖累,鐵路基建和房地產兩鋼鐵需求量最大的行業投資難有明顯起色。從最新官方統計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368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5.6%,增速比1-7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9990億元,增長10.6%,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6%;全國完成鐵路固定資產投資2741.8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相比減少862.25億元,同比下跌24.1%。期中鐵路基本建設投資2277.74億,與去年同期的相比減少886.95億元,同比下跌28.0%。
雖央行突然宣布自6月8日起,降息0.25個百分點,這是近三年半來首次降息,亦不能在根本上解決目鋼材下游需求低迷現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8月份鋼鐵行業PMI指數降為39.9%,較上月回落4.6個百分點,為2008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點,鋼鐵行業面臨的困難形勢非常嚴峻。
回顧2008年,同樣受外圍經濟環境影響,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股市泡沫破滅、房地產行業出現拐點,投資性收益減少,社會消費能力明顯減弱。然隨著國家出臺“四萬億”刺激計劃,國內鋼市終見利好,信心得以明顯提振,一時間鋼鐵行業呈現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四萬億投資及其它刺激消費政策之所以會拉動市場的背景
1、鋼材出口影響最大
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大幅下跌,國內鋼市亦不能獨善其身,出口面臨嚴峻的困境,延續下跌趨勢。就國內主要的鋼材出口目的地而言,傳統的歐洲、東南亞、韓國、北美等市場出口量均大幅下滑。2008年國內累計出口鋼材5841.1萬噸,環比2007年的6271萬噸減少6.86%。
2、內需尚有潛力可挖
外銷產品陷入困境導致國內資源供應量急劇增加,然當時內銷潛力較大。首先是汽車行業潛力巨大,200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僅為30輛/1000人,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20輛/1000人,發達國家可達500輛/1000人,而此后推出的購置稅減免政策也驗證了這點。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76.4萬輛和1362.2萬輛,同比增長47.6%和45.5%,均創下歷史新高。其次是農村市場,因此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家電包括彩電、冰箱(含冰柜)、洗衣機和手機的下鄉工作,且是在對農民消費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以下方面因素:大部分中低收入農民消費升級所需的大件消費品;產品單價較高,通過補貼能夠有效調動中低收入農民購買積極性;農民消費意愿較強,產品的銷售增長潛力大;產品的生產能力大,對出口依存度高,外貿摩擦較多等確定的。另外,房地產市場也有潛力可挖。雖房價上漲幅度逐步放緩,“珠三角”部分熱點城市已出現房價回落,但地方政府積極出手救市,二線城市和個別省紛紛出臺了鼓勵買房的政策希望刺激房地產市場消費,挽回樓市的頹勢,一系列支持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
然“四萬億投資”帶來的不僅有驚喜還有絕望。快速增長的下游消費帶動鋼材產能迅速擴張,截至到2008年底中國鋼鐵產能僅達到6億噸左右。然在國家出臺“四萬億”刺激計劃后,投資高速增長,進而拉動建筑類鋼材需求,以建筑鋼材為主的鋼鐵企業的盈利狀況可圈可點。在利潤刺激下,新增產能明顯增多。至2011年,我國鋼鐵產能產量繼續一如既往地穩步增長,粗鋼總產能突破8億噸大關。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計劃新增高爐32座,煉鐵產能約4816萬噸,同時考慮淘汰落后產能,預計到年末,我國粗鋼產能將達到8.7億噸左右。
可見當前國內市場鋼鐵產能過剩壓頂、鋼材需求低迷。迫使企業紛紛拓展國外市場,擴大國際銷售渠道的動力明顯增強。雖上半年我國出口鋼材2724.6萬噸,同比增長12%;雖相較2008年情況樂觀,但產能過剩將更為嚴重。
三、利好頻現,是否真的好?
1、“穩增長”,帶動內需難度較大
由于一二季度我國經濟呈現快速下滑態勢,且近期宏觀數據也顯示經濟回升乏力,在此背景下,中央的政策 重心轉向“穩增長”,項目審批逐漸加速。據國家發改委網站顯示,4月發改委批準的項目就多達328個,而5月也有超過200個項目獲批,其中尤引人注目的是3個總和過千億的鋼鐵項目。核準批復一周后,該項目就舉行了開工儀式,地方政府的急切心情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加大資金下撥力度,5月總共“放行”項目超過千億。
不僅如此,國家發改委還對去年開始收緊的城市軌道項目的審批再度開閘。9月5日,發改委網站披露一批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核準信息,涉及的城市包括蘇州、杭州、成都、深圳、長春、天津等,涉及項目和規劃共25個。粗略計算,除內蒙古和江蘇的城際間鐵路規劃外,其余省市近期計劃投資總規模超過7000億元。且對重大在建續建項目等實行即報即審。
而且,繼5日批復總規模超8000億的全國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后,發改委6日再次批復20個項目,其中包括13個公路建設項目,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另有多個集裝箱碼頭和航道獲批。保守估計,發改委在兩天內集中公布批復的這些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可見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形勢下,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手段。
然需要清楚的是,雖然鋼材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性較為顯著,但今昔非彼日,內需已顯現乏力。首先為了應對汽車快速增長導致的交通、環保壓力,部分城市先后出臺了小客車限購和老舊車淘汰更新補貼兩項政策,新政措施抑制了新車市場的剛性需求。其次隨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的退去,家電業的輝煌不再,電商爭戰異常猛烈,以解決嚴重庫存積壓的情況。另一方面,經過房地產調控的持續深入,主要用鋼行業已出現明顯萎縮,且上半年溫家寶總理在各種場合多次指出要鞏固房地產調控成果。即使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提出“穩增長更重要”之時,仍強調繼續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可見想要用此拉動內需,難度并非一般。
2、融資或有風險
由于企業利潤普遍下降,重大投資仍有賴于政府。但土地收入銳減,導致政府投資仍需依賴地方融資平臺,而銀行對城投平臺仍持謹慎態度。4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和地方政府醞釀中的一系列穩增長計劃并未在三季度銀行信貸投放結構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從權威渠道獲悉,四大國有銀行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約2200億元,與上月持平。同時,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占比較高的狀況未得到改善,包括國開行、交行在內的大中型銀行也大體如此。國開行和交行新增貸款分別在600億和200億元左右。
雖在直接融資方面,發改委按照債券募集資金投資的領域,將今年企業債申報分為綠色通道、重點支持和正常審批三類;并降低基建債權計劃門檻,鼓勵保險資金進一步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投資。且還在醞釀推出針對城市地鐵、城際軌道交通等項目的基礎設施私募債券,以進一步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問題。但眾多基建項目必然會帶來天量融資需求,而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此前對地方城投公司緊縮的融資政策勢必進一步放松,這會在某種程度上放大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
3、要想“治根”,還需“除本”
雖國家為防止經濟繼續下滑,近日出臺大量穩增長政策,加速重大項目審批進度,大大提振市場信心,對于短期市場企穩有一定支撐。但地方政府資金能否到位,真正能釋放鋼材需求顯現仍需一定時日。另外當前產能過剩不僅僅是除外需萎縮和房地產調控外帶來的經濟下滑,更本質原因是中國制造業連續幾年產能過剩帶來的問題。要想“治根”,還需“除本”。
然“除本”談何容易。雖工信部近期正式公布了《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12年修訂)》,對符合準入條件的鋼鐵企業標準進行了重新明確,對企業總體規模的限定,對數量上已經上規模、產品質量已經上檔次的企業來說是好事,長期來看也有利于整個鋼鐵業的發展。但產能規模的限定主要會涉及到各地一些小企業的利益,所以準入條件是否能落實還要看各地方政府的態度。畢竟地方政府為追求GDP對鋼企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很多企業鉆政策的空子,導致國家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結構、抑制產能過剩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使我國鋼鐵行業陷入越控制而產能越大的政策怪圈。
四、結論
綜合來看,消化過剩產能過程將是痛苦漫長的,鋼鐵行業困境還將延續,難現持續性反彈。雖在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后,美聯儲13日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0.25%不變,宣布從14日起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債券,正式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但筆者認為寬松政策短期將提振市場,長期還需關注實際實施效果。鋼市亦是如此,任何政策面的利好刺激僅僅是使壓抑許久的市場得以短暫釋放;若供需矛盾格局不改,鋼價走勢還多將反復,建議商家切勿被“溫柔的陷阱”迷惑,操作還需謹慎,短線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