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五月初至9月底共批7萬億大項目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EMBA教授魏杰昨日(9月23日)在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上海經濟論壇上表示,從今年5月初至今,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大項目立項總投資額為…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EMBA教授魏杰昨日(9月23日)在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上海經濟論壇上表示,從今年5月初至今,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大項目立項總投資額為7萬億元人民幣。
魏杰表示,發改委為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而重啟大項目立項工作,在短期內快速投入7萬億巨資,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投資之于經濟增長的比例問題,則此輪投資很可能重現2009-2010年迅速提高投資規模而導致的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現象。
年第四季度開始啟動內需,而中國到目前為止,所謂的啟動內需就是啟動投資。2008年年底的那輪投資啟動速度極快,到2009年,投資對經濟增速的貢獻達到67%,結果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魏杰稱,"到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我們快速降低投資比例,其對經濟增速的貢獻度一下子劇減到17%,這就又導致了經濟增速急劇回落和重化工業(比如鋼鐵、水泥和機械設備)的巨大利空。
魏杰表示,據其近期正在做的一個研究課題的初步結論顯示,中國在啟動內需的過程中,投資對于經濟增速的貢獻度不應低于20%,但同時不能高于30%。"在20%-30%區間內,可以避免出現產能過剩、通脹、經濟增速劇降和重工業利空現象。
在未來十年內,魏杰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將取決于投資增速,而設想中的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難以提高,要想做到如美國那樣的依靠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還不是個現實性話題。
同時魏杰表示,中國在以投資推動經濟增長之時,應改變民營經濟缺乏的法律地位,以及推動民營經濟擁有完整的市場競爭地位,"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仍寄望只靠政府主導的投資方式,將難以為繼且效果將漸次下降。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鐵等曾經一馬當先產業陷產能過剩尷尬 下一篇:重啟煤化工或成煤企盈利救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