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價暴跌暴漲的背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期以來,受美國確定實施QE3為契機,鋼價在短期內一反前期的自由落體狀態,各類鋼材市場價格直線拉升近200-300元/噸,似乎市場一下恢復了活力,但是上周下半周受股市創新低影響,鋼價也出現…
近期以來,受美國確定實施QE3為契機,鋼價在短期內一反前期的自由落體狀態,各類鋼材市場價格直線拉升近200-300元/噸,似乎市場一下恢復了活力,但是上周下半周受股市創新低影響,鋼價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距離行情反彈的起點還有一定的距離,鋼價到底是漲是跌,市場眾說紛紜,下面筆者結合最新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為大家做些簡要的分析,期望能對大家把握近期市場有一定的幫助.
美國QE3助推通脹預期
美聯儲日前宣布了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緊隨其后,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加強量化寬松措施。鑒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QE3的推出對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9月13日,美聯儲宣布實施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沒有操作時間限制、也沒有總額限制的QE3,給市場留下了更多的猜想,也給全球制造了更大的擔憂;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推出了新的量化寬松策略OMT(直接貨幣交易計劃),與QE3類似,OMT也沒有對干預規模與干預時間的限制;繼美歐之后,日本中央銀行也宣布,將進一步加強量化寬松措施,追加10萬億擴大至80萬億日元購買國債的基金規模。
前兩輪的量化寬松,流動性的注入與美元貶值均會導致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將會通過中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最終傳遞至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輸入性通脹壓力的加劇、目前國內豬肉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國內貨幣信貸增量的反彈,預計將會導致中國CPI同比增速在最近幾個月觸底,甚至從年底開始反彈。而一旦通脹反彈,中國央行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將所剩無幾。
從中長期來看QE3對中國的影響,肯定是挑戰大于機遇,“中國制造”將首先受到沖擊。中國是國際大宗商品的重要買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不僅使所需外匯支出大幅增加,也會使中國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隨著上游價格上漲的傳導,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會使企業經營受到雙重擠壓,這將使得以成本優勢為基礎的“中國制造”遭受重大打擊。QE3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使中國貨幣政策的執行陷入兩難境地,使中國實現穩增長、控通脹的調控目標難度加大。
在推出本輪刺激政策之前,美聯儲已在過去三年中推出了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后,美聯儲推出了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在隨后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儲備,主要是通過將儲備貸給它們的附屬機構,然后通過直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美聯儲推出QE1之初的目標在于通過購買“兩房”及相關銀行的抵押貸款資產,以挽救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中長期目標則是提高就業水平及幫助經濟走出通縮陰影。2008年全年美國通脹率僅為0.1%,創下半世紀以來的新低;而2008年12月的失業率則達到7.2%,創出16年來的新高。
截至2010年3月第一輪量化寬松結束,美聯儲購買了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3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750億美元的機構證券,累計1.725萬億美元左右。這使得納斯達克工業指數從2008年12月底的8675點升至2010年2月底的10400點左右,漲幅超過19%。
專家表示,雖然在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道瓊斯工業指數大幅上漲,但美國就業率沒有根本改善。
不過,2009年6月至12月,美國紐約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先后歸還了政府救助資金,這表明在QE1執行期間,在美聯儲廉價資金以及財政部資助下,華爾街金融機構正在恢復元氣,但美國經濟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
自2010年4月份開始,美國的經濟數據開始令人失望,進入步履蹣跚的復蘇以來,美聯儲一直受壓于需要推出第二次量化寬松,2010年11月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推出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
在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中,美聯儲試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從市場中購買中長期債券,從而創造基礎貨幣,并壓低資產收益率,從而推動股票上漲和促進投資,使得美國更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挽救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使得那些深陷債務危機的中產階級繼續堅持下去,繼續償還貸款。
然而在QE2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非農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速下滑,同時失業率重新回到高位,這使得美國經濟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元是世界性的儲備貨幣,美國的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尤其是對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
關于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對新興市場的沖擊,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將小于前兩次,起碼初期不會帶來很大沖擊。原因在于,與前兩次量化寬松啟動時的外圍環境不同的是,眼下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下滑,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美元資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選擇此時推出QE3,大部分流動性將選擇留在美國國內,從而推升通脹。就此而言,美聯儲推出QE3所帶來的風險可能大于回報。
“穩增長”見效有待時日
西方國家目前采取“寬貨幣緊財政”政策,而中國今年以來已經就穩增長做出了部署,在前期政策未看到效果之前,中國政府會更加謹慎出臺相關刺激政策。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今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795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但從環比看,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33%。并且1-8月份,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05432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97119億元,同比增長24.9%,提高1.3個百分點。
此外,從到位資金情況看,1-8月份,到位資金250023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1-7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6.9%,增速回落3.6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增長7.1%,提高0.4個百分點;自籌資金增長22%,增速與1-7月份持平;利用外資下降10.2%,降幅比1-7月份擴大2.8個百分點;其他資金增長7.8%,增速提高3.2個百分點。
最新公布的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數據,比創下兩年半來新低的上月,小幅反彈了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繼7月份貨幣信貸創下10個月新低后,8月份信貸增長超預期大幅度反彈至7000億元以上的水平,“穩增長”政策效果開始顯現。
新一輪全球量化寬松潮起,將深刻而長遠地改變國內宏觀環境,并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相關政策走向。比如貨幣政策。QE3將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大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使中國貨幣政策的執行陷入兩難境地,使中國實現穩增長、控通脹的調控目標難度加大。
從美國前兩輪量化寬松的實施來看,流動性的注入與美元貶值均會導致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則將通過中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最終傳遞至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數據顯示,QE1推動美國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36%、食品價格上漲20%、石油價格飆升59%;QE2推動美國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10%、食品價格上漲15%、油價上漲30%。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生產資料價格五個月以來首次出現上漲。主要生產資料中,有色金屬、橡膠、礦產品、能源、農資、鋼材、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只有建材價格持平以及輕工原料價格小幅下降。
從目前來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完全轉向寬松的可能和必要,而且目前敏感的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也不允許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大的波動,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其實本質上來看都是“緩釋”作用為主,立竿見影的效果基本不會出現,所以政策重點其實還在“調結構”上,通過市場倒逼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其實是目前政策的重要出發點,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對后期的政策不可有過高期待。
近期鋼價走勢分析
從期貨盤面看,由于前期受信貸集中擠壓和質押風險影響,盤面出現急劇下滑現象,主力合約直接從3600一線暴跌至3200一線,隨后受美國QE3影響,展開強勁反彈,最高已經沖到3600以上,基本彌補下跌缺口,雖然盤面在近期兩日下跌近200元,這也是由于反彈過快后,多頭盈利過大主動平倉導致的,只要盤面收復在3500以上,近期盤面還是基本以小幅上漲為主,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現貨成交始終不旺,一方面是下游企業受出口不利影響,訂單規模萎縮,鋼材消費受限,另一方面,企業資金鏈受銀根緊縮影響,加之前期鋼價下跌過快,生產企業備料采用隨用隨采的模式,減少資金占用和規避存貨跌價損失,采購模式的轉變也減少了下游鋼材消費,但是從歷史上看,目前的鋼價處于一個微妙的位置,只要在目前的價位上再維持一段時間,下游用戶的采購信心將不得不恢復,而如目前的鋼價不能挺住的話,下行空降又將被打開,不堪設想。
綜合各個方面的信息判斷,近期的鋼價將在大幅震蕩后,出現小幅上漲的局面,由于鐵礦石,焦炭等原料價格近期大幅反彈,鋼廠將在10月定價上必將采取小幅推漲試探市場的反應,而市場從年初到現在一直下跌,技術性反彈其實隨著鋼價的下跌一直受壓制,一旦找到突破口的話,鋼價就會出現強勁反彈,前期的劇烈反彈其實也是由于這一因素。10月將是一個關鍵的月份,一方面由于18大的召開,新老交替順利完成,政局平穩過渡將使當局著眼點放在經濟上,另一方面,美國的QE3塵埃落定,也減少了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下一步的國內經濟政策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理順國內經濟環境上,既然是謹慎看多,那就選擇合適合理的價位入場。
美國QE3助推通脹預期
美聯儲日前宣布了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緊隨其后,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加強量化寬松措施。鑒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QE3的推出對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9月13日,美聯儲宣布實施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沒有操作時間限制、也沒有總額限制的QE3,給市場留下了更多的猜想,也給全球制造了更大的擔憂;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推出了新的量化寬松策略OMT(直接貨幣交易計劃),與QE3類似,OMT也沒有對干預規模與干預時間的限制;繼美歐之后,日本中央銀行也宣布,將進一步加強量化寬松措施,追加10萬億擴大至80萬億日元購買國債的基金規模。
前兩輪的量化寬松,流動性的注入與美元貶值均會導致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將會通過中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最終傳遞至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輸入性通脹壓力的加劇、目前國內豬肉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國內貨幣信貸增量的反彈,預計將會導致中國CPI同比增速在最近幾個月觸底,甚至從年底開始反彈。而一旦通脹反彈,中國央行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將所剩無幾。
從中長期來看QE3對中國的影響,肯定是挑戰大于機遇,“中國制造”將首先受到沖擊。中國是國際大宗商品的重要買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不僅使所需外匯支出大幅增加,也會使中國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隨著上游價格上漲的傳導,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會使企業經營受到雙重擠壓,這將使得以成本優勢為基礎的“中國制造”遭受重大打擊。QE3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使中國貨幣政策的執行陷入兩難境地,使中國實現穩增長、控通脹的調控目標難度加大。
在推出本輪刺激政策之前,美聯儲已在過去三年中推出了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后,美聯儲推出了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在隨后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儲備,主要是通過將儲備貸給它們的附屬機構,然后通過直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美聯儲推出QE1之初的目標在于通過購買“兩房”及相關銀行的抵押貸款資產,以挽救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中長期目標則是提高就業水平及幫助經濟走出通縮陰影。2008年全年美國通脹率僅為0.1%,創下半世紀以來的新低;而2008年12月的失業率則達到7.2%,創出16年來的新高。
截至2010年3月第一輪量化寬松結束,美聯儲購買了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3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750億美元的機構證券,累計1.725萬億美元左右。這使得納斯達克工業指數從2008年12月底的8675點升至2010年2月底的10400點左右,漲幅超過19%。
專家表示,雖然在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道瓊斯工業指數大幅上漲,但美國就業率沒有根本改善。
不過,2009年6月至12月,美國紐約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先后歸還了政府救助資金,這表明在QE1執行期間,在美聯儲廉價資金以及財政部資助下,華爾街金融機構正在恢復元氣,但美國經濟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
自2010年4月份開始,美國的經濟數據開始令人失望,進入步履蹣跚的復蘇以來,美聯儲一直受壓于需要推出第二次量化寬松,2010年11月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推出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
在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中,美聯儲試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從市場中購買中長期債券,從而創造基礎貨幣,并壓低資產收益率,從而推動股票上漲和促進投資,使得美國更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挽救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使得那些深陷債務危機的中產階級繼續堅持下去,繼續償還貸款。
然而在QE2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非農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速下滑,同時失業率重新回到高位,這使得美國經濟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元是世界性的儲備貨幣,美國的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尤其是對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
關于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對新興市場的沖擊,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將小于前兩次,起碼初期不會帶來很大沖擊。原因在于,與前兩次量化寬松啟動時的外圍環境不同的是,眼下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下滑,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美元資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選擇此時推出QE3,大部分流動性將選擇留在美國國內,從而推升通脹。就此而言,美聯儲推出QE3所帶來的風險可能大于回報。
“穩增長”見效有待時日
西方國家目前采取“寬貨幣緊財政”政策,而中國今年以來已經就穩增長做出了部署,在前期政策未看到效果之前,中國政府會更加謹慎出臺相關刺激政策。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今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795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但從環比看,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33%。并且1-8月份,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05432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97119億元,同比增長24.9%,提高1.3個百分點。
此外,從到位資金情況看,1-8月份,到位資金250023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1-7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6.9%,增速回落3.6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增長7.1%,提高0.4個百分點;自籌資金增長22%,增速與1-7月份持平;利用外資下降10.2%,降幅比1-7月份擴大2.8個百分點;其他資金增長7.8%,增速提高3.2個百分點。
最新公布的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數據,比創下兩年半來新低的上月,小幅反彈了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繼7月份貨幣信貸創下10個月新低后,8月份信貸增長超預期大幅度反彈至7000億元以上的水平,“穩增長”政策效果開始顯現。
新一輪全球量化寬松潮起,將深刻而長遠地改變國內宏觀環境,并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相關政策走向。比如貨幣政策。QE3將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大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使中國貨幣政策的執行陷入兩難境地,使中國實現穩增長、控通脹的調控目標難度加大。
從美國前兩輪量化寬松的實施來看,流動性的注入與美元貶值均會導致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則將通過中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最終傳遞至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數據顯示,QE1推動美國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36%、食品價格上漲20%、石油價格飆升59%;QE2推動美國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10%、食品價格上漲15%、油價上漲30%。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生產資料價格五個月以來首次出現上漲。主要生產資料中,有色金屬、橡膠、礦產品、能源、農資、鋼材、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只有建材價格持平以及輕工原料價格小幅下降。
從目前來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完全轉向寬松的可能和必要,而且目前敏感的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也不允許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大的波動,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其實本質上來看都是“緩釋”作用為主,立竿見影的效果基本不會出現,所以政策重點其實還在“調結構”上,通過市場倒逼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其實是目前政策的重要出發點,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對后期的政策不可有過高期待。
近期鋼價走勢分析
從期貨盤面看,由于前期受信貸集中擠壓和質押風險影響,盤面出現急劇下滑現象,主力合約直接從3600一線暴跌至3200一線,隨后受美國QE3影響,展開強勁反彈,最高已經沖到3600以上,基本彌補下跌缺口,雖然盤面在近期兩日下跌近200元,這也是由于反彈過快后,多頭盈利過大主動平倉導致的,只要盤面收復在3500以上,近期盤面還是基本以小幅上漲為主,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現貨成交始終不旺,一方面是下游企業受出口不利影響,訂單規模萎縮,鋼材消費受限,另一方面,企業資金鏈受銀根緊縮影響,加之前期鋼價下跌過快,生產企業備料采用隨用隨采的模式,減少資金占用和規避存貨跌價損失,采購模式的轉變也減少了下游鋼材消費,但是從歷史上看,目前的鋼價處于一個微妙的位置,只要在目前的價位上再維持一段時間,下游用戶的采購信心將不得不恢復,而如目前的鋼價不能挺住的話,下行空降又將被打開,不堪設想。
綜合各個方面的信息判斷,近期的鋼價將在大幅震蕩后,出現小幅上漲的局面,由于鐵礦石,焦炭等原料價格近期大幅反彈,鋼廠將在10月定價上必將采取小幅推漲試探市場的反應,而市場從年初到現在一直下跌,技術性反彈其實隨著鋼價的下跌一直受壓制,一旦找到突破口的話,鋼價就會出現強勁反彈,前期的劇烈反彈其實也是由于這一因素。10月將是一個關鍵的月份,一方面由于18大的召開,新老交替順利完成,政局平穩過渡將使當局著眼點放在經濟上,另一方面,美國的QE3塵埃落定,也減少了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下一步的國內經濟政策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理順國內經濟環境上,既然是謹慎看多,那就選擇合適合理的價位入場。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陜西焦化企業直面排放新規 下一篇:老鋼廠闖出新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