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價短暫回升但深度調整壓力仍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氣溫不斷下降,中國電力企業正加緊進行冬季儲煤,疲軟的中國煤市迎來銷量和價格的雙漲。但是,業內人士認為,煤價的短暫回升并不能改變中國煤炭市場深度調整的走勢,因為產能、成本等壓力…
近期,中國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實現“九連漲”,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43元/噸,比8月份最低谷時的價格上漲了17元。與此同時,各產煤地動力煤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山西多地煤炭坑口價和車板價均出現上漲,最高漲幅超過50元/噸;內蒙古的動力煤價格10月份以來也出現小幅攀升,發熱量在5500大卡/千克的原煤每噸上漲了10元到20元;陜北地區動力煤市場成交良好,煤價普漲5-10元。
8月份以來,中國主要煤炭港口的煤炭存量也在下降。進入10月,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平均日存量在600萬噸以下,環渤海地區國投京唐港場存甚至只有100萬噸左右,許多煤炭企業煤炭積壓現象也大大緩解。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煤價的短暫回升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代表市場真正回暖,煤價上漲有許多人為因素,真正的市場需求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閻世春認為,煤炭價格上漲主要是大秦線檢修造成港口煤炭庫存下降;煤炭企業自我調節進行限產,供應減少;冬季儲煤期來臨,煤炭需求加大等因素造成的。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廷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煤炭市場有自身的調節機制,其中影響最直接的是冬儲煤,每年8月份中下旬開始煤價都會因此開始上漲。
近期,中國重點電廠存煤達到9275萬噸,創下歷史新高,各電廠庫存量處于高位,主力電廠燃煤可用天數增加。受此影響,本周(10月29日至11月4日)環渤海煤炭庫存量開始重新上升,由上周的1397.8萬噸增加至1431.5萬噸,錨地待裝船舶數量減少。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冬季儲煤期的到來直接拉高了煤價,但是冬儲煤是階段性的,隨著各地陸續供暖后,它對煤價的影響將會逐漸消失,因此無法挽救目前頹廢的煤炭市場。而隨著國際煤價下跌,四季度中國煤炭進口量會再次增多,加上保增長的壓力,中國煤炭產量也會上升,短期內中國煤炭市場難以真正回暖。
目前,中國的煤炭市場還不是十分規范,沒有與國際市場接軌。煤炭企業尚未建立靈活的市場監測機制,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節煤炭產量,產能嚴重過剩。同時,目前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流通環節多、不合理收費等因素導致煤炭交易價格過高。
山西省改革和發展委員會宏觀研究院院長王宏英指出,國內煤炭生產成本在交易價格中占比最多不過50%,另外50%產生在流通環節,如果這個環節不能理順,很難實現國內煤價和國際煤價接軌。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字顯示,1-9月份中國煤炭進口量已經達到2.03億噸,同比增長36.3%,對中國煤炭市場造成巨大沖擊,進口煤炭低廉的價格讓國內煤企很難與之競爭。
專家表示,煤炭市場要想真正回暖,必須要對煤炭行業進行深度調整。今年下半年,中國煤炭和電力企業頻頻啟動煤電聯營,產煤大省山西正式出臺了《山西省促進煤炭電力企業協調發展實施方案》,鼓勵煤電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聯營和簽訂長期戰略性供需合同,保證煤炭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