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嶺鐵礦再賣鑫銀投資股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降價1.16億元,這是金嶺鐵礦為甩賣SST華塑所展露的決心。 SST華塑2日披露,經山東省國資委批準,金嶺鐵礦將其持有的濟南鑫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鑫銀投資)51%國有股權,以不低于13878萬元…
降價1.16億元,這是金嶺鐵礦為甩賣SST華塑所展露的決心。
SST華塑2日披露,經山東省國資委批準,金嶺鐵礦將其持有的濟南鑫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鑫銀投資”)51%國有股權,以不低于13878萬元的價格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相比9月份轉讓時的掛牌價25496.37萬元,此次轉讓折價頗多。即便轉讓成功,金嶺鐵礦的賬面收益也將大幅減少。
“折價幅度這么大,確實很少見。”中信建投投資顧問王博6日分析說,國資部門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肯同意如此幅度的折價,可以說明SST華塑重組的迫切,以及國資部門所做的讓步。
四折甩賣
導報記者6日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網站看到,鑫銀投資51%股權轉讓掛牌時間為11月2日-11月29日,而13878萬元的掛牌價格,與位于同一頁面底部高達25496.37萬元的初次掛牌,形成巨大的反差。
資產評估表顯示,鑫銀投資截至今年5月31日資產總計11642.42萬元,負債總計2200萬元,凈資產為9442.42萬元。不過,鑫銀投資凈資產的評估價值卻高達49992.89萬元,增值4億余元主要是由于鑫銀投資持有SST華塑25.17%的股權,共6291.57萬股。
導報記者注意到,受大盤反彈及大股東股權轉讓影響,SST華塑股價在本月初連續兩天漲停,5日即便跟隨大盤下跌,價格仍在10.31元/股。以此計算,鑫銀投資所持SST華塑股票的市值為64866.09萬元,按51%的比例折算,金嶺鐵礦所持股權的市值也達到33081.7萬元。而按照掛牌價13878萬元計算,金嶺鐵礦相當于把所持鑫銀投資的股權打了四折對外出售。
更讓人驚奇的是,國資部門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同意降價1.16億元的決定,這相當于在第一次掛牌價的基礎上折讓45%。
“國資控股的股權轉讓,大幅度折價其實挺難的,因為要考慮到國資流失的問題。”王博對導報記者說,這可能反映了SST華塑確實經營不好,沒有人愿意接盤。
導報記者還注意到,由于此次對外轉讓折價太多,金嶺鐵礦即便還有收益,也獲益不多。據了解,SST華塑6291.57萬股股權2007年拍賣時,鑫銀投資以9752萬元,折合每股1.55元競買成功。若按照9月份的轉讓價格,金嶺鐵礦還能有超過2億元的賬面收益,而按照目前的“甩賣價”,金嶺鐵礦的賬面收益已經降到9000萬元以下。
重組概率大增
王博分析說,山東省國資委之所以肯批準金嶺鐵礦“揮淚甩賣”,除與SST華塑股改及重組多年裹足不前有關外,公司凈資產連續多年為負、面臨退市新政考核也很關鍵。
根據SST華塑最新披露的三季報,其凈資產為-1.18億元。導報記者注意到,SST華塑從2009年年底凈資產變為-1446.88萬元以來,已經連續3年凈資產為負,并且資不抵債的情況愈發嚴重。
盡管退市新政關于凈資產為負的考核從2013年開始,但考慮到SST華塑前幾年的經營狀況,僅靠公司自身顯然難以扭轉這一局面,還得靠大股東助力。但金嶺鐵礦已經有了金嶺礦業[10.55-1.68%股吧研報](000655)這樣一個上市平臺,很難再對SST華塑進行實質性的資產注入,在退市新政制約下,賣殼也就順理成章。
若從凈資產方面考慮,金嶺鐵礦賣殼的價格也不算低。“SST華塑本身的資產已經不值錢,就是殼值點錢。”王博分析說,如果按照凈資產計算,鑫銀投資51%股權所對應的SST華塑的價值實際為-1514萬元,相比13878萬元的掛牌價,金嶺鐵礦已經賺了不少。
在王博看來,SST華塑本身已經喪失了盈利能力,需要大換血,將原有的業務完全拋棄,這就需要有實力的大股東介入。“首先換大股東,之后定向增發注入資產。”王博表示,SST華塑的股改還沒有完成,重組注入資產增加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后,股改的對價也可以相應提高,使股改和重組同時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降價為SST華塑尋找更有實力和重組意愿的控制人,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外界一直猜測會有山東國資系統的企業借殼重組SST華塑,而在大降價后,謎底或許很快就能揭曉。
SST華塑2日披露,經山東省國資委批準,金嶺鐵礦將其持有的濟南鑫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鑫銀投資”)51%國有股權,以不低于13878萬元的價格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相比9月份轉讓時的掛牌價25496.37萬元,此次轉讓折價頗多。即便轉讓成功,金嶺鐵礦的賬面收益也將大幅減少。
“折價幅度這么大,確實很少見。”中信建投投資顧問王博6日分析說,國資部門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肯同意如此幅度的折價,可以說明SST華塑重組的迫切,以及國資部門所做的讓步。
四折甩賣
導報記者6日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網站看到,鑫銀投資51%股權轉讓掛牌時間為11月2日-11月29日,而13878萬元的掛牌價格,與位于同一頁面底部高達25496.37萬元的初次掛牌,形成巨大的反差。
資產評估表顯示,鑫銀投資截至今年5月31日資產總計11642.42萬元,負債總計2200萬元,凈資產為9442.42萬元。不過,鑫銀投資凈資產的評估價值卻高達49992.89萬元,增值4億余元主要是由于鑫銀投資持有SST華塑25.17%的股權,共6291.57萬股。
導報記者注意到,受大盤反彈及大股東股權轉讓影響,SST華塑股價在本月初連續兩天漲停,5日即便跟隨大盤下跌,價格仍在10.31元/股。以此計算,鑫銀投資所持SST華塑股票的市值為64866.09萬元,按51%的比例折算,金嶺鐵礦所持股權的市值也達到33081.7萬元。而按照掛牌價13878萬元計算,金嶺鐵礦相當于把所持鑫銀投資的股權打了四折對外出售。
更讓人驚奇的是,國資部門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同意降價1.16億元的決定,這相當于在第一次掛牌價的基礎上折讓45%。
“國資控股的股權轉讓,大幅度折價其實挺難的,因為要考慮到國資流失的問題。”王博對導報記者說,這可能反映了SST華塑確實經營不好,沒有人愿意接盤。
導報記者還注意到,由于此次對外轉讓折價太多,金嶺鐵礦即便還有收益,也獲益不多。據了解,SST華塑6291.57萬股股權2007年拍賣時,鑫銀投資以9752萬元,折合每股1.55元競買成功。若按照9月份的轉讓價格,金嶺鐵礦還能有超過2億元的賬面收益,而按照目前的“甩賣價”,金嶺鐵礦的賬面收益已經降到9000萬元以下。
重組概率大增
王博分析說,山東省國資委之所以肯批準金嶺鐵礦“揮淚甩賣”,除與SST華塑股改及重組多年裹足不前有關外,公司凈資產連續多年為負、面臨退市新政考核也很關鍵。
根據SST華塑最新披露的三季報,其凈資產為-1.18億元。導報記者注意到,SST華塑從2009年年底凈資產變為-1446.88萬元以來,已經連續3年凈資產為負,并且資不抵債的情況愈發嚴重。
盡管退市新政關于凈資產為負的考核從2013年開始,但考慮到SST華塑前幾年的經營狀況,僅靠公司自身顯然難以扭轉這一局面,還得靠大股東助力。但金嶺鐵礦已經有了金嶺礦業[10.55-1.68%股吧研報](000655)這樣一個上市平臺,很難再對SST華塑進行實質性的資產注入,在退市新政制約下,賣殼也就順理成章。
若從凈資產方面考慮,金嶺鐵礦賣殼的價格也不算低。“SST華塑本身的資產已經不值錢,就是殼值點錢。”王博分析說,如果按照凈資產計算,鑫銀投資51%股權所對應的SST華塑的價值實際為-1514萬元,相比13878萬元的掛牌價,金嶺鐵礦已經賺了不少。
在王博看來,SST華塑本身已經喪失了盈利能力,需要大換血,將原有的業務完全拋棄,這就需要有實力的大股東介入。“首先換大股東,之后定向增發注入資產。”王博表示,SST華塑的股改還沒有完成,重組注入資產增加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后,股改的對價也可以相應提高,使股改和重組同時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降價為SST華塑尋找更有實力和重組意愿的控制人,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外界一直猜測會有山東國資系統的企業借殼重組SST華塑,而在大降價后,謎底或許很快就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