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進入市場博弈時代 煤電聯動短期難實施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稱,取消雙軌制,實際上就是取消重點電煤合同,全面放開煤炭價格。而發電企業是最不愿意煤炭價格完全市場化的群體。 實行了近20年的煤炭價格雙軌制和歷時幾十年的煤炭訂貨會即將退出歷史…
實行了近20年的煤炭價格雙軌制和歷時幾十年的煤炭訂貨會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將取消煤價雙軌制的相關方案上報至國務院。
國家發改委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取消雙軌制,實際上就是取消重點電煤合同,全面放開煤炭價格。發改委此舉也是為了推動煤炭價格市場化。價格雙軌制不符合經濟規律,一物多價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是不應該存在的。目前國內煤炭供需寬松,煤價下降是并軌的好時機。
資深煤炭專家李朝林認為,從價格角度和市場供求角度來說,價格雙軌制取消的時機已經到來。
十八大報告也提出:“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發電企業反對聲音大
山西一家煤炭企業負責人林躍稱,如果取消雙軌制,將會和發電企業按照市場價來進行談判,形成一個長期協議價。
而發電企業是最不愿意煤炭價格完全市場化的群體。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就取消重點電煤合同、取消煤價雙軌制的煤價并軌方案征求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以及中電投等五大發電集團的意見時,上述企業反對聲音很大。
雙軌制雖然不能大幅度挽回電力企業近幾年的虧損,但在近幾年煤價強勢上漲的情況下,每年都讓電企節省了不少成本。
而煤炭企業早已經在市場上先行一步。
官方主導的2013年煤炭產運需集中銜接會將不再舉辦,而各大煤炭企業近期已經開始張羅自己的訂貨會。神華集團12月初在三亞舉行訂貨會,而其他大型煤炭企業的訂貨會也會在12月份密集召開。
近年來,煤炭訂貨會的成交量確實在逐步減少。2012年重點合同煤名義數量為7.5億噸,占全年電煤消費量的37%左右。實際上大部分合同是有量無價,甚至無價無量。
煤企熱衷于舉辦自己的訂貨會,積極開拓市場,源于行業形勢的不景氣。
開灤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2008年以來經營最為困難的一年。煤炭價格連續4次下調,與去年底相比,精煤降價達每噸364.7元,因價格下降,公司減收15.5億元;應收賬款比去年底增加124%;回收煤款中,現匯比例只占到30%多一些,承兌匯票大幅度上升,財務成本增加。
開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要及時調整營銷策略,鞏固老用戶,開發新用戶。目前,已經實現了保市場份額、保產銷平衡、保貨款回收的目標。同時還要強化資金風險防范和集中管控以及陳欠款清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當前市場煤和重點合同煤差價接近,在電價市場化短期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確是終結電煤“雙軌制”的絕佳時機。
林躍說,煤價高時,發電企業找發改委約束煤企,煤價走低,發電企業又出現了不履行合同的情況。取消雙軌制,讓市場說了算,這才是最公平的。
煤電聯動短期難以實施
上述發改委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取消煤價雙軌制,并不意味著煤電聯動在短期內能夠實施。在煤價明顯回升之前,煤電聯動實施的可能性不大。
發改委發布的前三季度煤炭生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煤炭生產、運輸、消費增幅回落,庫存上升,價格下降,市場由年初的基本平衡轉向總體寬松。1月至9月,煤炭生產平穩增長,鐵路煤炭發運16.8億噸,同比下降0.1%;主要港口煤炭發運4.6億噸,下降6.4%。煤炭凈進口1.96億噸,增長42.9%。煤炭消費增幅明顯回落,其中火電行業耗煤回落12.3個百分點。9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2.87億噸,處于較高水平。其中主要港口存煤4076萬噸,同比增長53%;煤炭企業庫存9800萬噸,同比增長70%。
“現在如果推進煤電聯動,電力企業肯定受不了。但從未來趨勢看,還是要走煤電聯動機制,但前提是要制定好相關政策。”該發改委內部人士說。
有專家認為,如果煤炭價格隨時調整,電價一直不變,電企將無法消化煤炭上漲傳導來的成本,因此在煤炭價格完全市場化后,必須通過電價的調整來緩解電力企業的成本壓力。
然而,自2004年出臺煤電聯動政策以來,至今僅僅執行過四次。此前,已經有一些省份嘗試著建立起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的下調機制,但最終效果并不好。煤電聯動,僅僅是看上去很美。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此前曾建議,“應清晰明確煤電聯動的觸發啟動點,取消燃煤電廠自行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政策,在電煤價格漲幅超過一定幅度的情況下同步實行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聯動。”
“取消雙軌制,把煤炭完全推入市場,發電企業要承受很大壓力,從長遠來看,煤炭等資源類產品價格上升的空間很大,而電價又不能隨便漲,發電企業需要的是能夠解決成本壓力的煤電聯動機制。”一家大型國有電力企業中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