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走勢 宏觀環境仍占主導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過前期的突然拉升,近期鋼價波動雖然不大,但是由于臨近年底,在目前觸底反彈的力度逐漸減弱,四季度下旬鋼價往何處去,值得大家關注和探討,其中有幾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問題1)政權平穩交接后…
經過前期的突然拉升,近期鋼價波動雖然不大,但是由于臨近年底,在目前觸底反彈的力度逐漸減弱,四季度下旬鋼價往何處去,值得大家關注和探討,其中有幾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問題1)政權平穩交接后經濟政策何去何從2)美國財政懸崖是否真的到來3)年底鋼廠境遇如何,其實只要把握這三個問題,和經濟環境變化密切相關的鋼價走向可以了然于胸,不能說胸有成竹,也可以知道個大概
1)政權平穩交接后經濟政策何去何從
11月15日,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中國由此邁入一個新的歷史征程。十八大描繪了今后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藍圖和發展道路,中國經濟增長路徑和結構將因此經歷深刻變化,以往的國家盈利模式也面臨新拐點。
數據顯示,2002年十六大以來,到2011年,扣除價格因素,中國GDP總量增長1.5倍,人均GDP增長1.4倍。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據測算,若要在十年中完成上述兩項目標,需要達到年均7.2%的增速。與過去十年10%的年均增速相比,看起來有些保守,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下移,這一目標實現起來并不輕松。
中國能長期持續高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大紅利:要素紅利、改革紅利和全球化紅利。這三大紅利支撐了中國黃金發展30年。然而,在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制度變革、要素投入、全球化、人口紅利所提供的長期增長動力都在衰減,主要依靠低成本刺激的出口超高速增長逐漸回歸常態,以大量增加資源資金投入維持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走到盡頭。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經濟變局,助推全球經濟步入全面深刻調整的新時期,各類國家不同程度地面臨以深化調整來促進發展的艱巨任務。中國也不能不重新審視和調整未來增長之路,進入一個增長格局不斷轉換的新時期。
剛剛公布完畢的10月份各項宏觀經濟數據,終于可以讓各方稍微松口氣,中國經濟基本實現“軟著陸”.先是月初的中采制造業PMI指數錄得50.2%,一反同月份歷史上總是處于回落的大概率情形,重回擴張區間,且環比也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率先止跌企穩。尤其是具有領先意義的新訂單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出現回升,說明前期逆周期政策干預效果顯現,經濟已悄然走出低谷。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6%,同比和環比均現小幅加速態勢,分別比上月增長0.4和0.81個百分點,工業經濟部門繼續處于企穩回升過程之中,去庫存壓力明顯減弱,見底跡象明顯。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火爆異常的消費,以及房地產市場成交回暖,都反映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上,同比名義增長14.5%,環比增長1.34%,消費需求繼續觸底回升。
受翹尾因素減弱和食品價格回落的雙重影響,10月CPI漲幅超預期回落,同比上漲僅為1.7%,這是今年全年的又一個低點。受工業品價格環比上升以及翹尾因素回升的雙重影響,10月份PPI降幅由上月的3.6%明顯收窄至2.8%,且環比已經上漲0.2%,似有逐步向上的趨勢,反映了企業去庫存化過程行將結束、未來補庫存意愿日漸增強。盡管未來兩個月CPI走勢還會有所反復,但總體來說物價水平溫和可控,預計全年通脹將低于3%。
綜合上述先行和同步指標,可以樂觀地得出判斷,目前宏觀經濟探底成功、企穩回升的態勢已得到進一步確立,經濟繼續沿著“軟著陸”的軌道運行,全年經濟增長有驚無險,實現7.5%的預期目標應無意外。在政府暗中“保八”的努力下,很有可能如亞洲金融危機時的1998年一般,以7.8%左右的速度收官2012年。
從各項統計數據上看,經濟趨穩定跡象明顯,也使得調控當局所受的輿論壓力有所減輕,不再糾結與從緊和寬松之間選邊站,由于國內經濟重工業化的程度已經夠高了,產能過剩的現象不僅出現在鋼鐵行業,如汽車,化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也異常明顯,而”調結構”就是利用目前有利的市場時機,通過市場機制輔以行政手段,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從領導的平穩過渡還是市場的實際情況,當前”無為而治”的經濟政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明年上半年人大召開之前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所以對經濟政策的大幅寬松切不可抱以過分樂觀的態度 2)美國財政懸崖是否真的到來
一波末平,一波又起。歐債危機未見實質性解決,美國的財政懸崖又已逼近城頭,為明年的全球經濟形勢蒙上新的陰霾。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委員會測算,明年初開始的加稅、減支措施金額,以2013年財政年度口徑計算,幾乎相當于美國GDP的4%。筆者自己的統計,以2013年財政年度計算,金額為607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3.8%;以2013年日歷年度計算,金額更高達807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5.1%。無論以任何標準衡量,美國所面臨的財政懸崖,對美國經濟、就業均是重大沖擊,可能置經濟于衰退,并對全球增長構成沖擊,為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財政懸崖,由幾大部分構成。
在增加稅收上包括:
1、終止“布什減稅”,294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1.9%。布什于本世紀初的減稅措施(奧巴馬2010年延續),若無國會新條例,將于2012年底失效,稅率將回到克林頓時代的水平。
修正布什減稅的折衷方案是,將富人的稅率升回,對窮人的減稅則繼續。同時對房貸優惠沒上限,對股票分紅征資本增值稅。
2、終止工資稅賦減免,1260億美元/0.8%GDP。一一年引入的下調社保稅兩個基點。目前國會兩黨圴無意延長此項減免。
3、終止其他稅務優惠,860億美元/0.5%GDP。其中最大的是對資本投資減值的抵沖(610億美元)。
4、根據可承受醫保法案(AffordableCareAct)開征醫保稅,240億美元/0.2%GDP。根據目前美國朝野的情況,奧巴馬的醫保稅明年起步。
在削減開支上包括:
5、根據預算控制法案(BudgetControlAct)自動削減開支,860億美元/0.5%GDP。十年削減1.2兆美元計劃中的一部分,2013年起步。去年兩黨妥協后委托超級委員會找出減赤1.2兆美元的方案,如果超級委員會做不到或國會不接受方案,自動削減由2013年1月2日啟動。
6、失業保險福利延期計劃中止,350億美元/0.2%GDP。此方案曾于2012年獲延期,如果不再延長,可節省350億美元。
7、減少醫保(Medicare)支付給醫生的比率(又稱DocFix),150億美元/0.1%GDP。1997年減赤法將支付給醫生的比率與經濟增長掛勾,2012年根據預先定出的公式削減5%。
8、其他開源節流方案,1400億美元/0.9%GDP。國會預算委員會未提供細節,不過這部分主要指當年的經濟刺激措施,如AmericanRecoveryandReinvestmentArt等,這些措施停止實施的可能性很高。
以上八條是美國財政懸崖的主要內容,通常分析者將其捆綁在一起,來計算對經濟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筆者相信這八條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很不同,在國會內受到關注程度也不相同。其中部分條款可能在某一時點被國會重新延期,敗部復活。簡言之,每一條被推出的可能性并不相同。
最可能從財政懸崖上掉下去的,應該是過時了的刺激措施和奧巴馬的醫保稅,即前述的第8條和第4條,前者己失去原有的意義,后者乃奧巴馬的結晶(假定小奧連任)。另外最可能出局的則是前述第2條的工資稅賦優惠,兩黨議員對此項的延期反應冷淡。除非經濟出現重大下挫,應該不會再在2013年出現了。
第2、4、8條加在一起,乃筆者認為最有機會出現的財政懸崖,涉及金額2180億美元(財政年度)、2900美元(日歷年度),相當于GDP的1.4%或1.8%。這種情形下,美國經濟明年大致有溫和增長,未必會陷入衰退。
有機會出現,不過估計最終可能被國會叫停的,包括增加高收入人士稅、自動削減開支、不延長失業補貼及其他稅務優惠,即第1、5、6、3條。這些連同之前的2、4、8條,總共涉及金額達4300億美元(財政年度)、5720億美元(日歷年度),相當GDP2.7%或3.6%。如此情形下,預計美國會進入溫和衰退,失業率升到9%以上。
筆者認為出現機會不大的,是全面取消布什減稅,減少醫保支付率。一旦此情況出現,涉及金額達6070億美元(財政年度)、8070億美元(日歷年度),相當于GDP的3.8%、5.1%,美國經濟勢必陷入中度衰退,失業率可能飆升至接近10%。
亳無疑問,財政懸崖是美國經濟明年走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而且它已經降低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最令人難以把握的是,它的規模以及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懸于政治家的一念之間及兩黨間的合縱,充滿著不確定性,也使市場難以量化風險。筆者不排除黨爭拖累解決方案,不排除國會明年才給延期一個明確的說法,不過傾向于相信兩黨最終可以坐在一起,為部分減稅及減開支再度延期,避免經濟的再次探底。
從以上國內外兩方面可以得出經濟復蘇前景不容樂觀,國內經濟軟著陸有望的結論,但是回歸到鋼鐵行業,前幾天中鋼協經過調查研究,得出國內鋼鐵產能已超10億噸的結論,對比目前的7億噸的鋼鐵產量,國內的鋼鐵產能利用率只有70%,在這種情況下,鋼鐵全品種的市場價格不可能有大幅反彈的動力,只會出現個別品種的脈沖式反彈,就拿目前反彈行情的急先鋒熱卷舉例,由于前期鋼廠訂貨合同不足,大量熱卷通過出口轉移到國際市場,個別常用規格的短缺直接拉高了市場預期,加之庫存已被充分消化,熱卷市場價格就出現了明顯的升幅,但是目前是施工淡季,市場消化能力不足,鐵路運輸通暢,一旦南北價差過大,北方鋼廠的資源將陸續南下,將直接壓低市場價格.現有大量市場庫存其實都在鋼廠控制中,鋼價上行的話,還能控制出貨速度,控量保價是鋼廠常用的市場操作手段,一旦上升趨勢被破壞,鋼廠獲利了結的心態必然會向市場拋售庫存資源,直接打壓市場價格,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臨近年底,鋼廠將加快回籠資金,美化財務報表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
1)政權平穩交接后經濟政策何去何從
11月15日,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中國由此邁入一個新的歷史征程。十八大描繪了今后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藍圖和發展道路,中國經濟增長路徑和結構將因此經歷深刻變化,以往的國家盈利模式也面臨新拐點。
數據顯示,2002年十六大以來,到2011年,扣除價格因素,中國GDP總量增長1.5倍,人均GDP增長1.4倍。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據測算,若要在十年中完成上述兩項目標,需要達到年均7.2%的增速。與過去十年10%的年均增速相比,看起來有些保守,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下移,這一目標實現起來并不輕松。
中國能長期持續高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大紅利:要素紅利、改革紅利和全球化紅利。這三大紅利支撐了中國黃金發展30年。然而,在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制度變革、要素投入、全球化、人口紅利所提供的長期增長動力都在衰減,主要依靠低成本刺激的出口超高速增長逐漸回歸常態,以大量增加資源資金投入維持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走到盡頭。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經濟變局,助推全球經濟步入全面深刻調整的新時期,各類國家不同程度地面臨以深化調整來促進發展的艱巨任務。中國也不能不重新審視和調整未來增長之路,進入一個增長格局不斷轉換的新時期。
剛剛公布完畢的10月份各項宏觀經濟數據,終于可以讓各方稍微松口氣,中國經濟基本實現“軟著陸”.先是月初的中采制造業PMI指數錄得50.2%,一反同月份歷史上總是處于回落的大概率情形,重回擴張區間,且環比也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率先止跌企穩。尤其是具有領先意義的新訂單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出現回升,說明前期逆周期政策干預效果顯現,經濟已悄然走出低谷。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6%,同比和環比均現小幅加速態勢,分別比上月增長0.4和0.81個百分點,工業經濟部門繼續處于企穩回升過程之中,去庫存壓力明顯減弱,見底跡象明顯。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火爆異常的消費,以及房地產市場成交回暖,都反映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上,同比名義增長14.5%,環比增長1.34%,消費需求繼續觸底回升。
受翹尾因素減弱和食品價格回落的雙重影響,10月CPI漲幅超預期回落,同比上漲僅為1.7%,這是今年全年的又一個低點。受工業品價格環比上升以及翹尾因素回升的雙重影響,10月份PPI降幅由上月的3.6%明顯收窄至2.8%,且環比已經上漲0.2%,似有逐步向上的趨勢,反映了企業去庫存化過程行將結束、未來補庫存意愿日漸增強。盡管未來兩個月CPI走勢還會有所反復,但總體來說物價水平溫和可控,預計全年通脹將低于3%。
綜合上述先行和同步指標,可以樂觀地得出判斷,目前宏觀經濟探底成功、企穩回升的態勢已得到進一步確立,經濟繼續沿著“軟著陸”的軌道運行,全年經濟增長有驚無險,實現7.5%的預期目標應無意外。在政府暗中“保八”的努力下,很有可能如亞洲金融危機時的1998年一般,以7.8%左右的速度收官2012年。
從各項統計數據上看,經濟趨穩定跡象明顯,也使得調控當局所受的輿論壓力有所減輕,不再糾結與從緊和寬松之間選邊站,由于國內經濟重工業化的程度已經夠高了,產能過剩的現象不僅出現在鋼鐵行業,如汽車,化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也異常明顯,而”調結構”就是利用目前有利的市場時機,通過市場機制輔以行政手段,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從領導的平穩過渡還是市場的實際情況,當前”無為而治”的經濟政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明年上半年人大召開之前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所以對經濟政策的大幅寬松切不可抱以過分樂觀的態度 2)美國財政懸崖是否真的到來
一波末平,一波又起。歐債危機未見實質性解決,美國的財政懸崖又已逼近城頭,為明年的全球經濟形勢蒙上新的陰霾。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委員會測算,明年初開始的加稅、減支措施金額,以2013年財政年度口徑計算,幾乎相當于美國GDP的4%。筆者自己的統計,以2013年財政年度計算,金額為607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3.8%;以2013年日歷年度計算,金額更高達807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5.1%。無論以任何標準衡量,美國所面臨的財政懸崖,對美國經濟、就業均是重大沖擊,可能置經濟于衰退,并對全球增長構成沖擊,為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財政懸崖,由幾大部分構成。
在增加稅收上包括:
1、終止“布什減稅”,294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1.9%。布什于本世紀初的減稅措施(奧巴馬2010年延續),若無國會新條例,將于2012年底失效,稅率將回到克林頓時代的水平。
修正布什減稅的折衷方案是,將富人的稅率升回,對窮人的減稅則繼續。同時對房貸優惠沒上限,對股票分紅征資本增值稅。
2、終止工資稅賦減免,1260億美元/0.8%GDP。一一年引入的下調社保稅兩個基點。目前國會兩黨圴無意延長此項減免。
3、終止其他稅務優惠,860億美元/0.5%GDP。其中最大的是對資本投資減值的抵沖(610億美元)。
4、根據可承受醫保法案(AffordableCareAct)開征醫保稅,240億美元/0.2%GDP。根據目前美國朝野的情況,奧巴馬的醫保稅明年起步。
在削減開支上包括:
5、根據預算控制法案(BudgetControlAct)自動削減開支,860億美元/0.5%GDP。十年削減1.2兆美元計劃中的一部分,2013年起步。去年兩黨妥協后委托超級委員會找出減赤1.2兆美元的方案,如果超級委員會做不到或國會不接受方案,自動削減由2013年1月2日啟動。
6、失業保險福利延期計劃中止,350億美元/0.2%GDP。此方案曾于2012年獲延期,如果不再延長,可節省350億美元。
7、減少醫保(Medicare)支付給醫生的比率(又稱DocFix),150億美元/0.1%GDP。1997年減赤法將支付給醫生的比率與經濟增長掛勾,2012年根據預先定出的公式削減5%。
8、其他開源節流方案,1400億美元/0.9%GDP。國會預算委員會未提供細節,不過這部分主要指當年的經濟刺激措施,如AmericanRecoveryandReinvestmentArt等,這些措施停止實施的可能性很高。
以上八條是美國財政懸崖的主要內容,通常分析者將其捆綁在一起,來計算對經濟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筆者相信這八條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很不同,在國會內受到關注程度也不相同。其中部分條款可能在某一時點被國會重新延期,敗部復活。簡言之,每一條被推出的可能性并不相同。
最可能從財政懸崖上掉下去的,應該是過時了的刺激措施和奧巴馬的醫保稅,即前述的第8條和第4條,前者己失去原有的意義,后者乃奧巴馬的結晶(假定小奧連任)。另外最可能出局的則是前述第2條的工資稅賦優惠,兩黨議員對此項的延期反應冷淡。除非經濟出現重大下挫,應該不會再在2013年出現了。
第2、4、8條加在一起,乃筆者認為最有機會出現的財政懸崖,涉及金額2180億美元(財政年度)、2900美元(日歷年度),相當于GDP的1.4%或1.8%。這種情形下,美國經濟明年大致有溫和增長,未必會陷入衰退。
有機會出現,不過估計最終可能被國會叫停的,包括增加高收入人士稅、自動削減開支、不延長失業補貼及其他稅務優惠,即第1、5、6、3條。這些連同之前的2、4、8條,總共涉及金額達4300億美元(財政年度)、5720億美元(日歷年度),相當GDP2.7%或3.6%。如此情形下,預計美國會進入溫和衰退,失業率升到9%以上。
筆者認為出現機會不大的,是全面取消布什減稅,減少醫保支付率。一旦此情況出現,涉及金額達6070億美元(財政年度)、8070億美元(日歷年度),相當于GDP的3.8%、5.1%,美國經濟勢必陷入中度衰退,失業率可能飆升至接近10%。
亳無疑問,財政懸崖是美國經濟明年走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而且它已經降低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最令人難以把握的是,它的規模以及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懸于政治家的一念之間及兩黨間的合縱,充滿著不確定性,也使市場難以量化風險。筆者不排除黨爭拖累解決方案,不排除國會明年才給延期一個明確的說法,不過傾向于相信兩黨最終可以坐在一起,為部分減稅及減開支再度延期,避免經濟的再次探底。
從以上國內外兩方面可以得出經濟復蘇前景不容樂觀,國內經濟軟著陸有望的結論,但是回歸到鋼鐵行業,前幾天中鋼協經過調查研究,得出國內鋼鐵產能已超10億噸的結論,對比目前的7億噸的鋼鐵產量,國內的鋼鐵產能利用率只有70%,在這種情況下,鋼鐵全品種的市場價格不可能有大幅反彈的動力,只會出現個別品種的脈沖式反彈,就拿目前反彈行情的急先鋒熱卷舉例,由于前期鋼廠訂貨合同不足,大量熱卷通過出口轉移到國際市場,個別常用規格的短缺直接拉高了市場預期,加之庫存已被充分消化,熱卷市場價格就出現了明顯的升幅,但是目前是施工淡季,市場消化能力不足,鐵路運輸通暢,一旦南北價差過大,北方鋼廠的資源將陸續南下,將直接壓低市場價格.現有大量市場庫存其實都在鋼廠控制中,鋼價上行的話,還能控制出貨速度,控量保價是鋼廠常用的市場操作手段,一旦上升趨勢被破壞,鋼廠獲利了結的心態必然會向市場拋售庫存資源,直接打壓市場價格,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臨近年底,鋼廠將加快回籠資金,美化財務報表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打造東北亞鋼材貿易中心 下一篇:鋼價若想上漲 唯冬儲“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