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談判引而不發電企等待價改政策落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臨陣引而不發,等待政策落地,成為煤電談判雙方當下的心態。 電力企業不著急 11月7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下發文件,稱2013年全省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即將開始,動員境內煤炭企業做好煤炭…
電力企業不“著急”
11月7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下發文件,稱2013年全省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即將開始,動員境內煤炭企業做好煤炭購銷合同簽訂工作。昨日,山西最大煤炭集團之一山西潞安集團一位負責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五大電力集團還沒有一家前來洽談煤炭購銷事宜。“現在政策太不明朗,大家都在等政策落地。”
按照慣例,現在煤電雙方就要開始接觸談判,以便年底前簽訂好來年煤炭長協合同,并拿著合同到匯總會上落實運力。不過,今年電力企業并不急著拜訪煤企。
電力企業不急,一則因為電企庫存較多,且煤價五六月以來已經跌去兩成,近期雖有所反彈但乏態盡顯;二則因為電價政策尚不明朗,他們在等配套政策。
煤價放開無懸念
多方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已經在醞釀新的煤電定價政策。這一政策的核心是取消重點合同電煤,實現電煤價格徹底市場化。實際上,早在七八月份,國家發改委已經開始征求煤電雙方的意見。“發改委早幾年前就想放開煤價,只是以前煤炭供應偏緊放了怕電力行業受不了。現在煤炭供應寬松了,煤價上漲動力不足,放開煤價的時機到了,這一點應該沒有懸念了。”潞安集團上述人士說。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秘書長梁敦仕博士也透露,今年煤電談判長協合同電煤價格將放開。
本周,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41元/噸,較本輪最低點8月1日的626元/噸累計漲15元,即4個月漲幅2.4%。此前,煤價跌幅已經超過20%。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19日在《人民日報》發文,稱近一年,我國煤炭產業形勢驟變,產業發展不容樂觀并提出把防止產業景氣度加速下滑作為政策重心,不輕易出臺索取性政策;并且深化煤炭領域市場化改革,不失時機地推進電煤、市場煤價格并軌。
據悉,發改委已經將電煤價格完全并軌的改革方案上報國務院。最新的電煤并軌方案,本報曾以《電煤價格并軌方案征求意見 重點合同將成歷史》為文予以詳細報道。
電企呼吁配套改革
不明朗的主要是電價政策。這是煤電雙方臨陣引而不發的背后深層次原因。
發改委醞釀電煤價格市場化并軌的初期,對電價相應方案未有過多描述。國家電監會人士透露,方案中有幾句話提到了電價改革目標,包括推行競價上網、大用戶直購電和形成競爭性電力市場等。這些表述基本上沒有跳出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大框架。
電煤市場化并軌方案征求意見時,中電聯提出:煤電同步聯動,即煤價漲幅達到聯動條件時,電價同步上漲;全額聯動,即取消原方案中電企自行消納30%煤價漲幅的規定;一次性“算舊賬”;另外還應有配套的運力改革等。
為解決“市場煤”和“計劃電”的矛盾,政府在2005年左右頒布了煤電聯動政策,規定以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將相應調整電價。但是由于煤價上漲過快和CPI高企的壓力,煤電聯動政策實際執行并不及時。此次電煤市場化之時,電企之所以提出完善方案和一次性“算舊賬”即出于此。
電力企業意見已經向上傳遞。不過,最終的電煤市場化并軌方案都沒出臺。電企仍在等消息。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鐵企業壓力依舊 行業展望負面 下一篇:積患難除,明年鋼價重心仍將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