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業墊資:“病態”的資金鏈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這個大院里,凡是經營建筑鋼材的業主沒有不給房地產開發商墊資的。給房地產開發商墊資,令我們經營險象環生,墊資是我們資金鏈塞上的一塊‘血栓’。這是記者日前在遼寧朝陽市鋼材…
“在這個大院里,凡是經營建筑鋼材的業主沒有不給房地產開發商墊資的。給房地產開發商墊資,令我們經營險象環生,墊資是我們資金鏈塞上的一塊‘血栓’。”這是記者日前在遼寧朝陽市鋼材市場采訪中某鋼材貿易公司歐陽經理道出的“苦水”。
墊資把資金鏈“病態”常態化
坐落在朝陽市龍城區高新產業園區的鋼材市場是該市唯一的鋼材市場,有上百家鋼材經營企業,每年經銷量能超萬噸的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為百噸千噸的中小企業;而且經營資金基本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很少去銀行貸款,貸款難度也大。
所謂墊資,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從鋼貿商手里拿鋼材不給錢,變相賒賬或籌集投資,等到商品房銷售回籠投資后,再以貨款或者置換成商品房的方式付鋼材款。墊資對于開發商,能解決資金不足的矛盾;對于鋼貿商存在變數多、風險大等問題。據了解,前兩年,這個市場的鋼貿商給房地產開發商墊資情況也有,但不普遍,額度也不大,而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用貨款結算的方式回款,鋼貿商壓力不大。
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開發商資金普遍緊張,于是建筑鋼材經營者,別無選擇地被逼進墊資的“胡同”。歐陽經理說:“這個大院里經營建筑鋼材的能占到一半,墊資多者千萬元,少者也不低于兩百萬元。你不墊資,你就沒生意可做,就得關門歇業或破產。”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多家經營建筑鋼材的鋼貿商,經營者均承認墊資,但具體數額諱莫如深,不肯啟齒。根據歐陽經理提供的最低200萬元計算,50家鋼貿商就給開發商墊資了1億元,而實際上絕對不止這個數。這對依靠自我積累經營企業的中小鋼貿商來說,其資金壓力可不言而喻,而且很難解套。
今年以來,在需求趨弱、價格震蕩走低的大環境下,這里經營建筑鋼材的鋼貿商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被打破,反倒栽進兩頭重壓之中。一方面,鋼貿商到鋼廠采購,鋼廠絕對是不付款、不發貨;另一方面,鋼貿商面對的房地產開發商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鋼貿商劉先生稱,經營鋼材需要組建資金鏈,通過資金鏈正常的流動,鋼貿商才能獲得應得的效益,而我們這里,鋼貿商的資金鏈轉到開發商那里就被墊資“栓”住了,鋼貿商反成了開發商籌資和謀利的“銀行”了。鋼貿商資金鏈進入一種非正常的“病態”,而且“病態”成為“常態”,鋼貿商成被“血栓”的患者。
墊資“病態”將持續
據歐陽經理介紹,一年前用商品房置換墊資,鋼貿商賣房子變現金比較容易,但是今年以來房子已經很難賣得動,壓在手里的房子,何時何價能出手是未知數。
據記者了解,朝陽市屬于經濟欠發達的三線城市。近年來,地方政府把發展經濟和關注民生同等重視,通過老城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擴容、新縣城建設、商品房開發等帶動了房地產業的持續興旺。2012年,朝陽市房地產開發項目總計146個,施工面積1260萬平方米,同比增幅約20%。而隨著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形成了農民進城、城里居民改善住房條件和年輕人成家立業等組成的剛性需求。同時,雖然也處在國家對房地開發嚴控的宏觀大環境下,但當地房價相對于一二線城市價格比較便宜,也給城鄉群眾改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創造較寬松條件。因此,剛性需求也拉動了當地房地產開發快速發展,熱度不減。
但是今年以來,該市商品房銷售市場已經出現了“春熱秋涼”現象。據記者調查,該市春、秋各舉辦一次房交會,2012年“五一”期間舉辦的春季房交會歷時7天,總計達成交易額9.12億元。其中,商品房成交2836套,成交面積24.7萬平方米,成交額8.3億元;二手房屋成交80套,成交面積6164平方米,成交額2434萬元。“國慶節”期間舉辦的秋季房交會,歷時12天,總計達成交易額6.12億元。其中,商品房共計成交1913套,成交面積16萬平方米,成交額5.81億元;二手房成交117套,成交面積8628.04平方米,成交額3104.3萬元。比較分析可以看出,除二手房外,春交會比秋交會會期短5天,商品房達成交易額、套數和面積分別比秋交會多3億元、923套和8.7萬平方米;而秋交會比春交會成交額、套數和面積分別下降了49%、48%和54%。
歐陽經理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極可能是商品房開發速度過快,造成供大于求,并在一定程度已經嚴重透支了多年積累起來的剛性需求。因此,鋼貿商把墊資置換成商品房,想盡快出手變現,回籠資金,保證經營的資金鏈最低風險系數非常困難。
歐陽經理告訴記者,2011年其公司建筑鋼材的經營量是1.5萬噸,今年由于墊資導致資金鏈緊張,到年底也就能經營七八千噸。這還是上半年公司集中人力、精力回籠墊資款、處理置換房的結果。如果不這么干,盡管今年鋼價一路走低,相對降低采購成本,但是手里沒有錢,鋼廠是絕對不會賒給你鋼材的。墊資,讓這些建筑鋼材的經營者感到格外的“心累”。他認為,好在這里的開發商還在講道德、守誠信,貨款方式、商品房置換方式還能夠保證回籠墊資資金,如果一旦發生開發商不講道德、不講誠信的問題,那么鋼貿商就血本無歸,不跳樓也得扒層皮。
據悉,今年以來朝陽市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建筑行業,“有形之手”從面到點頻頻出招。6月初,該市政府部門召開全市建設行業重點企業座談會,要求建筑業、房地產業在“穩增長”中的發揮主力軍作用;10月下旬,該市有關領導在城中村改造現場辦公會議上提出,城中村改造是促進城市均衡和諧發展、推進城鎮化率、拉動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各地、各相關部門要站在講政治、講經濟、講民生的高度,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不難看出,該市建筑業還將處在快速發展的位置,而鋼貿商墊資經營的風險還將持續。面對商機和風險同在的局面,歐陽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已經拿到了明年七千余噸的供貨協議,為了控制風險,公司準備擴大營銷人員隊伍,以強化對市場和用戶跟蹤、監控,使墊資規模和控制風險的能力同步增大;雖然要增加經營成本,但能監控資金風險也是必要和值得的。在目前這種客觀需求環境下,可能這種打法具有一定的“可試性”。
墊資把資金鏈“病態”常態化
坐落在朝陽市龍城區高新產業園區的鋼材市場是該市唯一的鋼材市場,有上百家鋼材經營企業,每年經銷量能超萬噸的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為百噸千噸的中小企業;而且經營資金基本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很少去銀行貸款,貸款難度也大。
所謂墊資,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從鋼貿商手里拿鋼材不給錢,變相賒賬或籌集投資,等到商品房銷售回籠投資后,再以貨款或者置換成商品房的方式付鋼材款。墊資對于開發商,能解決資金不足的矛盾;對于鋼貿商存在變數多、風險大等問題。據了解,前兩年,這個市場的鋼貿商給房地產開發商墊資情況也有,但不普遍,額度也不大,而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用貨款結算的方式回款,鋼貿商壓力不大。
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開發商資金普遍緊張,于是建筑鋼材經營者,別無選擇地被逼進墊資的“胡同”。歐陽經理說:“這個大院里經營建筑鋼材的能占到一半,墊資多者千萬元,少者也不低于兩百萬元。你不墊資,你就沒生意可做,就得關門歇業或破產。”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多家經營建筑鋼材的鋼貿商,經營者均承認墊資,但具體數額諱莫如深,不肯啟齒。根據歐陽經理提供的最低200萬元計算,50家鋼貿商就給開發商墊資了1億元,而實際上絕對不止這個數。這對依靠自我積累經營企業的中小鋼貿商來說,其資金壓力可不言而喻,而且很難解套。
今年以來,在需求趨弱、價格震蕩走低的大環境下,這里經營建筑鋼材的鋼貿商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被打破,反倒栽進兩頭重壓之中。一方面,鋼貿商到鋼廠采購,鋼廠絕對是不付款、不發貨;另一方面,鋼貿商面對的房地產開發商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鋼貿商劉先生稱,經營鋼材需要組建資金鏈,通過資金鏈正常的流動,鋼貿商才能獲得應得的效益,而我們這里,鋼貿商的資金鏈轉到開發商那里就被墊資“栓”住了,鋼貿商反成了開發商籌資和謀利的“銀行”了。鋼貿商資金鏈進入一種非正常的“病態”,而且“病態”成為“常態”,鋼貿商成被“血栓”的患者。
墊資“病態”將持續
據歐陽經理介紹,一年前用商品房置換墊資,鋼貿商賣房子變現金比較容易,但是今年以來房子已經很難賣得動,壓在手里的房子,何時何價能出手是未知數。
據記者了解,朝陽市屬于經濟欠發達的三線城市。近年來,地方政府把發展經濟和關注民生同等重視,通過老城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擴容、新縣城建設、商品房開發等帶動了房地產業的持續興旺。2012年,朝陽市房地產開發項目總計146個,施工面積1260萬平方米,同比增幅約20%。而隨著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形成了農民進城、城里居民改善住房條件和年輕人成家立業等組成的剛性需求。同時,雖然也處在國家對房地開發嚴控的宏觀大環境下,但當地房價相對于一二線城市價格比較便宜,也給城鄉群眾改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創造較寬松條件。因此,剛性需求也拉動了當地房地產開發快速發展,熱度不減。
但是今年以來,該市商品房銷售市場已經出現了“春熱秋涼”現象。據記者調查,該市春、秋各舉辦一次房交會,2012年“五一”期間舉辦的春季房交會歷時7天,總計達成交易額9.12億元。其中,商品房成交2836套,成交面積24.7萬平方米,成交額8.3億元;二手房屋成交80套,成交面積6164平方米,成交額2434萬元。“國慶節”期間舉辦的秋季房交會,歷時12天,總計達成交易額6.12億元。其中,商品房共計成交1913套,成交面積16萬平方米,成交額5.81億元;二手房成交117套,成交面積8628.04平方米,成交額3104.3萬元。比較分析可以看出,除二手房外,春交會比秋交會會期短5天,商品房達成交易額、套數和面積分別比秋交會多3億元、923套和8.7萬平方米;而秋交會比春交會成交額、套數和面積分別下降了49%、48%和54%。
歐陽經理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極可能是商品房開發速度過快,造成供大于求,并在一定程度已經嚴重透支了多年積累起來的剛性需求。因此,鋼貿商把墊資置換成商品房,想盡快出手變現,回籠資金,保證經營的資金鏈最低風險系數非常困難。
歐陽經理告訴記者,2011年其公司建筑鋼材的經營量是1.5萬噸,今年由于墊資導致資金鏈緊張,到年底也就能經營七八千噸。這還是上半年公司集中人力、精力回籠墊資款、處理置換房的結果。如果不這么干,盡管今年鋼價一路走低,相對降低采購成本,但是手里沒有錢,鋼廠是絕對不會賒給你鋼材的。墊資,讓這些建筑鋼材的經營者感到格外的“心累”。他認為,好在這里的開發商還在講道德、守誠信,貨款方式、商品房置換方式還能夠保證回籠墊資資金,如果一旦發生開發商不講道德、不講誠信的問題,那么鋼貿商就血本無歸,不跳樓也得扒層皮。
據悉,今年以來朝陽市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建筑行業,“有形之手”從面到點頻頻出招。6月初,該市政府部門召開全市建設行業重點企業座談會,要求建筑業、房地產業在“穩增長”中的發揮主力軍作用;10月下旬,該市有關領導在城中村改造現場辦公會議上提出,城中村改造是促進城市均衡和諧發展、推進城鎮化率、拉動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各地、各相關部門要站在講政治、講經濟、講民生的高度,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不難看出,該市建筑業還將處在快速發展的位置,而鋼貿商墊資經營的風險還將持續。面對商機和風險同在的局面,歐陽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已經拿到了明年七千余噸的供貨協議,為了控制風險,公司準備擴大營銷人員隊伍,以強化對市場和用戶跟蹤、監控,使墊資規模和控制風險的能力同步增大;雖然要增加經營成本,但能監控資金風險也是必要和值得的。在目前這種客觀需求環境下,可能這種打法具有一定的“可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