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發電量增速創年內新高 受益于穩增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兩項指標雙雙回升。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創今年4月以來新高。而11月發電量4011億千瓦時,同…
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增速的回升,主要是由于前期各種促進增長的措施已經見效,預計我國宏觀經濟的回升勢頭將持續到明年。
再證經濟回暖
發電量與工業增加值的回升并不出人意料。進入四季度,我國多項經濟數據出現企穩回升勢頭,尤其是11月官方和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雙雙回到50%上方,顯示出我國大中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均整體進入擴張階段。
統計局上周末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1%,比10月加快0.5個百分點。從環比看,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0月增長0.86%,分行業看,當月41個大類行業增加值全部保持同比增長。
11月工業增加值分產品數據顯示,471種產品中339種同比增長,其中,發電量4011億千瓦時,增長7.9%,鋼材產量8123萬噸,增長16.5%,水泥20108萬噸,增長9.4%,原油加工4161萬噸,增長9.1%。顯示出基建投入對相關產品形成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我國發電量增速曲線呈“U”形:11月之前的最高增速出現在3月份,當月發電量41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進入4月,發電量增速大幅下滑至0.7%,4月~9月,我國月度發電量增速最高值僅為2.7%,分別出現在5月和8月;最低增速為0,出現在今年6月。
隨著我國經濟在四季度出現企穩,發電量增速也迅速回升。10月,我國發電量389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到了11月,發電量增速創今年新高,為7.9%。
增長態勢或持續到明年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經濟學家陳克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電量增速回升顯示出我國經濟筑底回暖勢頭穩固,但由于同比增速仍低于去年,因此仍然是低位回升。第一、二、三產業經濟數據全面好轉,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投資也在持續增長。制造業和服務業復蘇勢頭明顯,制造業約占工業用電量的七成,帶動了工業產出及工業用電量的提升。同時,居民用電量也在回升。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認為,發電量和用電量有一些差別,但是數據的趨勢是一致的,9月份以來發、用電量數據均顯示出宏觀經濟向好態勢,說明工廠開工情況好轉,經濟正逐步回暖。近兩月發、用電數據好轉主要原因是前期政府主導的大型投資項目的陸續上馬,帶動工業和高耗能行業用電量需求的增長。
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電量數據向好有一些季節性因素影響,但主要還是由于宏觀經濟的回升,工業增加值數據和發、用電量數據緊密相關,因為工業用電量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六成,對發、用電數據的增長貢獻最大。而四大重點行業約占到工業用電量的七成。兩項數據指標的增長主要還是得益于投資的拉動,內需的啟動還需時日。
陳克新說,前期各種促進增長的措施已經見效,各種政策的綜合效應推動了經濟的全面復蘇,預計中央政治局會議后各項擴大內需的措施會陸續出臺。同時隨著會議釋出的城鎮化信號,市場信心已恢復,這說明國內宏觀經濟的增長態勢穩固,這種回升預計可以持續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