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亮點何處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普鋼行業痼疾難除,需等待下一個輪回。產能泡沫化和成本優勢的喪失是造成行業微利的兩大主因,短期看去產能化和成本定價機制都難有實質改變。因此,普鋼行業整體贏利回歸還需等待下一個周期的…
普鋼行業痼疾難除,需等待下一個輪回。產能泡沫化和成本優勢的喪失是造成行業微利的兩大主因,短期看去產能化和成本定價機制都難有實質改變。因此,普鋼行業整體贏利回歸還需等待下一個周期的輪回。
A供需嚴重失衡將成常態
根據《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預測,至2015年,我國粗鋼導向性消費量年,我國粗鋼導向性消費量約為7.5億噸,我國粗鋼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間進入峰值弧頂區,最高峰可能出現在2015~2020年期間,峰值約為7.7億~8.2億噸,此后峰值弧頂區仍將持續一個時期。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城鄉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增速放緩,我國鋼鐵需求增速將呈逐年下降趨勢,進入平穩發展期。截至2012年10月份,國內粗鋼產量6億噸,今年突破7億噸幾成定局,預計未來5年行業增速0%~5%之間。
但在無序的行政審批和盲目的投資熱潮下,產能釋放過快達到飽和狀態,預計目前我國粗鋼實際產能已達10億噸,遠超需求預測峰值。
同時,產能嚴重過剩,淘汰難執行。過去10年鋼鐵行業作為傳統的“五朵金花”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背景下供給迅速擴容,2000~2007年供需匹配是相對平衡的。
另一方面,產能淘汰面臨幾大制約:退出成本高,鋼企的固定資產投資較大,退出不易;鋼鐵企業往往是稅收、就業大戶,地方政府難以輕易放任其破產;落后產能等量淘汰難以執行,新建產能往往超出淘汰產能。
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需求增速下滑將導致我國未來的鋼鐵市場嚴重失衡。
B礦石價格難大幅下滑
與鋼鐵冶煉相比,我國鐵礦石開采的凈資產收益率要高很多,對產業資本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因此鐵礦石開采產能將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粗鋼產量增速下滑,鐵礦石需求將受制,未來我國鐵礦開采的收益將逐步下滑。從鐵礦開采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分析,預計2013年新增產能將達到2億噸,供給增速15%左右。
與此同時,三大礦山擴產步伐未停,鐵礦石的全球供給呈現寡頭壟斷格局,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巨頭的市場份額30%以上,出口貿易量占全球總量的60%,定價影響力大。雖然經濟低迷,且鐵礦石需求不振未來價格前景不明朗,三大礦山并未因此削減投資。
中長期來看,由于供給持續增長,需求增速下滑,鐵礦石價格將進入下降通道。但目前,國內礦開采成本達550~650元/噸,是國外鐵礦類企業的2~3倍,因此礦石價格有成本的剛性支撐,預計明年鐵礦石不含稅價格波動區間為800~1000元/噸。
C細分子行業孕育大機會
特鋼區別于普鋼,工作條件相對苛刻,產品類別包括結構鋼、軸承鋼、彈簧鋼、工具鋼、高溫合金等,對應的下游行業主要有汽車、機械、鐵路、鍋爐制造等,其中汽車、機械行業的需求占比較大。
與普鋼相比,我國特鋼行業發展相對滯后,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較普鋼大,國際市場份額僅為2%左右。
就生產比例而言,我國特鋼產量僅占總鋼產量的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5%左右,其中日本為18.9%,德國25.3%,歐盟16.4%,瑞典更是達到45%。就產品結構而言,我國特鋼產業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很多高附加值、高品質產品依然依賴進口。《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中,高品質特殊鋼的自主化目標赫然在列;8月24日科技部印發《高品質特殊鋼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提出特鋼產量占比由5%提高到10%左右(即要求特鋼產量年復合增速20%左右),特鋼行業新增年產值5000億元以上。
政策扶持與需求增長,決定了特鋼產品贏利未來有放大趨勢。
除特鋼以外,高端管材、新材料等也是普鋼成熟后迅速崛起的行業,可在其中重點關注成長性好的企業。
A供需嚴重失衡將成常態
根據《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預測,至2015年,我國粗鋼導向性消費量年,我國粗鋼導向性消費量約為7.5億噸,我國粗鋼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間進入峰值弧頂區,最高峰可能出現在2015~2020年期間,峰值約為7.7億~8.2億噸,此后峰值弧頂區仍將持續一個時期。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城鄉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增速放緩,我國鋼鐵需求增速將呈逐年下降趨勢,進入平穩發展期。截至2012年10月份,國內粗鋼產量6億噸,今年突破7億噸幾成定局,預計未來5年行業增速0%~5%之間。
但在無序的行政審批和盲目的投資熱潮下,產能釋放過快達到飽和狀態,預計目前我國粗鋼實際產能已達10億噸,遠超需求預測峰值。
同時,產能嚴重過剩,淘汰難執行。過去10年鋼鐵行業作為傳統的“五朵金花”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背景下供給迅速擴容,2000~2007年供需匹配是相對平衡的。
另一方面,產能淘汰面臨幾大制約:退出成本高,鋼企的固定資產投資較大,退出不易;鋼鐵企業往往是稅收、就業大戶,地方政府難以輕易放任其破產;落后產能等量淘汰難以執行,新建產能往往超出淘汰產能。
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需求增速下滑將導致我國未來的鋼鐵市場嚴重失衡。
B礦石價格難大幅下滑
與鋼鐵冶煉相比,我國鐵礦石開采的凈資產收益率要高很多,對產業資本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因此鐵礦石開采產能將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粗鋼產量增速下滑,鐵礦石需求將受制,未來我國鐵礦開采的收益將逐步下滑。從鐵礦開采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分析,預計2013年新增產能將達到2億噸,供給增速15%左右。
與此同時,三大礦山擴產步伐未停,鐵礦石的全球供給呈現寡頭壟斷格局,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巨頭的市場份額30%以上,出口貿易量占全球總量的60%,定價影響力大。雖然經濟低迷,且鐵礦石需求不振未來價格前景不明朗,三大礦山并未因此削減投資。
中長期來看,由于供給持續增長,需求增速下滑,鐵礦石價格將進入下降通道。但目前,國內礦開采成本達550~650元/噸,是國外鐵礦類企業的2~3倍,因此礦石價格有成本的剛性支撐,預計明年鐵礦石不含稅價格波動區間為800~1000元/噸。
C細分子行業孕育大機會
特鋼區別于普鋼,工作條件相對苛刻,產品類別包括結構鋼、軸承鋼、彈簧鋼、工具鋼、高溫合金等,對應的下游行業主要有汽車、機械、鐵路、鍋爐制造等,其中汽車、機械行業的需求占比較大。
與普鋼相比,我國特鋼行業發展相對滯后,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較普鋼大,國際市場份額僅為2%左右。
就生產比例而言,我國特鋼產量僅占總鋼產量的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5%左右,其中日本為18.9%,德國25.3%,歐盟16.4%,瑞典更是達到45%。就產品結構而言,我國特鋼產業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很多高附加值、高品質產品依然依賴進口。《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中,高品質特殊鋼的自主化目標赫然在列;8月24日科技部印發《高品質特殊鋼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提出特鋼產量占比由5%提高到10%左右(即要求特鋼產量年復合增速20%左右),特鋼行業新增年產值5000億元以上。
政策扶持與需求增長,決定了特鋼產品贏利未來有放大趨勢。
除特鋼以外,高端管材、新材料等也是普鋼成熟后迅速崛起的行業,可在其中重點關注成長性好的企業。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房地產基金規模達2000億 下一篇:明年鋼鐵業有無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