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行業升溫 鋼企能否分一杯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繼11月5日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后,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又發布《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為持續高溫的頁巖…
繼11月5日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后,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又發布《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為持續“高溫”的頁巖氣市場再“添一把火”。伴隨著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頁巖氣的產業前景被寄予了很大期望。相關省份積極支持重點企業布局開發頁巖氣產業,這為鋼鐵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而以湖南華菱集團為代表的鋼鐵企業與合作伙伴攜手投資頁巖氣行業,給鋼鐵企業開拓產業鏈帶來了新的思路。
政策面支持力度加大相關省份積極布局
頁巖氣是賦存于富有機質泥頁巖及其夾層中、以吸附或游離態存在的非常規天然氣。與煤層氣相比,頁巖氣生產過程中無需排水,生產周期長,一般為30年~50年,勘探開發成功率高,具有較高的工業經濟價值。目前處于技術完善階段,投資風險高,開發難度大。
國家支持和鼓勵開發企業進行示范,補貼條件是能準確提供利用量的已開發利用頁巖氣。
《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中央財政將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2012年~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補貼標準將根據頁巖氣產業發展情況予以調整。《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第十四條指出,依法減免頁巖氣礦業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頁巖氣礦業權人可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減免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該通知也意味著一度被業界擔心的某些投資者借機圈占礦權、惡意炒作的現象將被封死。
《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勵開展石油天然氣區塊內的頁巖氣勘查開采。具體包括:石油、天然氣礦業權人可在其礦業權范圍內勘查、開采頁巖氣;對具備頁巖氣資源潛力的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其探礦權人不進行頁巖氣勘查的,由國土資源部另行設置頁巖氣探礦權;對石油、天然氣勘查投入不足、勘查前景不明朗,但具備頁巖氣資源潛力的區塊,現石油、天然氣探礦權人不開展頁巖氣勘查的,應當退出石油、天然氣區塊,由國土資源部依法設置頁巖氣探礦權。油氣重疊區塊的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權優先授予四大石油公司,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油田。四大公司獲得區塊內頁巖氣勘探開采的主動權后,可以自己開發,也可以找別人合作共同開發。這也意味著,占全國頁巖氣資源逾七成、與石油天然氣區塊重疊的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權處理問題終于有了官方說法。
在政策相繼出臺后,相關省份已經開始積極布局,支持轄內企業開發頁巖氣。例如,《中國冶金報》記者在陜西了解到,陜西省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的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陸相頁巖氣區塊日前被確認為首個陸相頁巖氣示范區,“十二五”期間,將安排建成產能5億立方米以上。國家補貼政策的及時出臺,將有力推動該區域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工作,為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氣資源大規模開發積累經驗,并成為陜西省重要的補充氣源。
今年9月份,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宣布,兩江新區將規劃打造面積為3750.5畝的臨港頁巖氣重型裝備產業園,將其作為頁巖氣裝備制造的主戰場。產業園將把頁巖氣裝備成套設備、燃氣輪機組和大型石化設備作為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通過完整的產業鏈建設,著力打造具有核心技術及競爭力的項目。
鋼鐵企業緊隨石油化工企業掘金頁巖氣
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從能源安全、能源結構合理化還是節能減排、降低污染的角度來考慮,未來,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都是必要的。頁巖氣作為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將領跑能源行業,并為相關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按照我國頁巖氣的開發規劃,2020年前,需打井4萬口左右,行業總投資約8000億元。其中,設備投入約占投資總額的25%,大約2000億元,年均需求近220億元。未來幾年,我國頁巖氣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根據產業規劃,“十二五”時期,將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地質特點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形成一系列國家級頁巖氣技術標準和規范。
這一系列數據目標的實現,需要從上游到下游龐大的設備和服務來支持,鋼鐵行業將成為受益者之一。業內專家認為,頁巖氣產量的迅猛增長與開采技術和鉆探裝備的進步密不可分。特別是在管網建設方面,國內仍有大量空缺,頁巖氣產業的發展同樣也會帶動管網等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
同時,頁巖氣產業的發展對開采技術和鉆探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管網建設方面,頁巖氣開發對高端油井管的需求將日益增加。例如,頁巖氣在投產之前需要鉆井,需要用到油井管。但受制于頁巖氣的地質條件,其使用的主要是高端的特殊扣油井管。據估算,到2015年,頁巖氣帶來的特殊扣油井管需求增量將達到6.5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60萬噸~100萬噸。而截至2010年,全國特殊扣油井管消費量僅為30萬噸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0年內,僅頁巖氣開發便能給中國的特殊扣油井管帶來2倍~3倍的消費增量。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能源,開采后需要采取水力壓裂等增產措施。作為最具潛力的傳統能源替代者,頁巖氣領域正掀起一場“跑馬圈地”運動。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均在海外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收購,以此來獲取頁巖氣開采的技術和經驗。而在鋼鐵企業中,華菱集團已經率先布局,掘金頁巖氣行業。
7月23日,湖南華晟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長沙成立,這是由華菱集團牽頭,聯合湘煤集團、湖南發展集團共同打造的湖南省內頁巖氣開發主平臺。此前,華電集團、中核集團以及神華集團等先后涉足頁巖氣開發,這些煤電企業的介入,打破了原本由石油巨頭們一手把持頁巖氣產業的格局。現在,鋼鐵企業的加入,預示著鋼鐵企業繼石油、煤電巨頭之后,開始謀劃在頁巖氣市場大展拳腳,將使頁巖氣產業呈現多方競爭的格局。
在分析鋼企開發頁巖氣的優勢時,華菱集團董事長曹慧泉曾表示,頁巖氣產業有較強的產業協同效應,鋼鐵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為頁巖氣的開發和輸送管網建設提供鋼管和鋼板;而且不少鋼企在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技術和資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進入頁巖氣的企業還是太少了,美國有8000多家企業開展天然氣業務,中國則只有不到100家企業。應該看到,國內鋼鐵等行業早已產能過剩,投資頁巖氣行業不失為拓展產業鏈的一種選擇。”
政策面支持力度加大相關省份積極布局
頁巖氣是賦存于富有機質泥頁巖及其夾層中、以吸附或游離態存在的非常規天然氣。與煤層氣相比,頁巖氣生產過程中無需排水,生產周期長,一般為30年~50年,勘探開發成功率高,具有較高的工業經濟價值。目前處于技術完善階段,投資風險高,開發難度大。
國家支持和鼓勵開發企業進行示范,補貼條件是能準確提供利用量的已開發利用頁巖氣。
《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中央財政將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2012年~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補貼標準將根據頁巖氣產業發展情況予以調整。《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第十四條指出,依法減免頁巖氣礦業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頁巖氣礦業權人可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減免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該通知也意味著一度被業界擔心的某些投資者借機圈占礦權、惡意炒作的現象將被封死。
《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勵開展石油天然氣區塊內的頁巖氣勘查開采。具體包括:石油、天然氣礦業權人可在其礦業權范圍內勘查、開采頁巖氣;對具備頁巖氣資源潛力的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其探礦權人不進行頁巖氣勘查的,由國土資源部另行設置頁巖氣探礦權;對石油、天然氣勘查投入不足、勘查前景不明朗,但具備頁巖氣資源潛力的區塊,現石油、天然氣探礦權人不開展頁巖氣勘查的,應當退出石油、天然氣區塊,由國土資源部依法設置頁巖氣探礦權。油氣重疊區塊的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權優先授予四大石油公司,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油田。四大公司獲得區塊內頁巖氣勘探開采的主動權后,可以自己開發,也可以找別人合作共同開發。這也意味著,占全國頁巖氣資源逾七成、與石油天然氣區塊重疊的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權處理問題終于有了官方說法。
在政策相繼出臺后,相關省份已經開始積極布局,支持轄內企業開發頁巖氣。例如,《中國冶金報》記者在陜西了解到,陜西省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的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陸相頁巖氣區塊日前被確認為首個陸相頁巖氣示范區,“十二五”期間,將安排建成產能5億立方米以上。國家補貼政策的及時出臺,將有力推動該區域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工作,為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氣資源大規模開發積累經驗,并成為陜西省重要的補充氣源。
今年9月份,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宣布,兩江新區將規劃打造面積為3750.5畝的臨港頁巖氣重型裝備產業園,將其作為頁巖氣裝備制造的主戰場。產業園將把頁巖氣裝備成套設備、燃氣輪機組和大型石化設備作為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通過完整的產業鏈建設,著力打造具有核心技術及競爭力的項目。
鋼鐵企業緊隨石油化工企業掘金頁巖氣
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從能源安全、能源結構合理化還是節能減排、降低污染的角度來考慮,未來,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都是必要的。頁巖氣作為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期間將領跑能源行業,并為相關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按照我國頁巖氣的開發規劃,2020年前,需打井4萬口左右,行業總投資約8000億元。其中,設備投入約占投資總額的25%,大約2000億元,年均需求近220億元。未來幾年,我國頁巖氣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根據產業規劃,“十二五”時期,將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地質特點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形成一系列國家級頁巖氣技術標準和規范。
這一系列數據目標的實現,需要從上游到下游龐大的設備和服務來支持,鋼鐵行業將成為受益者之一。業內專家認為,頁巖氣產量的迅猛增長與開采技術和鉆探裝備的進步密不可分。特別是在管網建設方面,國內仍有大量空缺,頁巖氣產業的發展同樣也會帶動管網等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
同時,頁巖氣產業的發展對開采技術和鉆探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管網建設方面,頁巖氣開發對高端油井管的需求將日益增加。例如,頁巖氣在投產之前需要鉆井,需要用到油井管。但受制于頁巖氣的地質條件,其使用的主要是高端的特殊扣油井管。據估算,到2015年,頁巖氣帶來的特殊扣油井管需求增量將達到6.5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60萬噸~100萬噸。而截至2010年,全國特殊扣油井管消費量僅為30萬噸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0年內,僅頁巖氣開發便能給中國的特殊扣油井管帶來2倍~3倍的消費增量。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能源,開采后需要采取水力壓裂等增產措施。作為最具潛力的傳統能源替代者,頁巖氣領域正掀起一場“跑馬圈地”運動。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均在海外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收購,以此來獲取頁巖氣開采的技術和經驗。而在鋼鐵企業中,華菱集團已經率先布局,掘金頁巖氣行業。
7月23日,湖南華晟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長沙成立,這是由華菱集團牽頭,聯合湘煤集團、湖南發展集團共同打造的湖南省內頁巖氣開發主平臺。此前,華電集團、中核集團以及神華集團等先后涉足頁巖氣開發,這些煤電企業的介入,打破了原本由石油巨頭們一手把持頁巖氣產業的格局。現在,鋼鐵企業的加入,預示著鋼鐵企業繼石油、煤電巨頭之后,開始謀劃在頁巖氣市場大展拳腳,將使頁巖氣產業呈現多方競爭的格局。
在分析鋼企開發頁巖氣的優勢時,華菱集團董事長曹慧泉曾表示,頁巖氣產業有較強的產業協同效應,鋼鐵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為頁巖氣的開發和輸送管網建設提供鋼管和鋼板;而且不少鋼企在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技術和資金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進入頁巖氣的企業還是太少了,美國有8000多家企業開展天然氣業務,中國則只有不到100家企業。應該看到,國內鋼鐵等行業早已產能過剩,投資頁巖氣行業不失為拓展產業鏈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