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者談“鋼”色變
來源:海信信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關聯者談鋼色變等待成鋼貿業年度熱字 鋼鐵貿易流通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行業資金驟緊引發的生存及信心危機! ≡跉v經了前期長時間的陣痛后,市場開始盛傳:賣鋼材不如賣白菜、鋼貿傳統盈…
關聯者談“鋼”色變“等待”成鋼貿業年度熱字
鋼鐵貿易流通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行業資金驟緊引發的生存及信心危機。
在歷經了前期長時間的陣痛后,市場開始盛傳:“賣鋼材不如賣白菜”、“鋼貿傳統盈利模式已迫近死亡”、“行業至少三分之一的企業已在本輪危機中洗牌出去”、“全行業深陷‘流血不止’狀態,發誓再也不做鋼貿生意”……
行業危情在逐步失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認為,作為利潤“夾縫中”生存的群體之一,國內鋼鐵貿易流通商(簡稱“鋼貿商”)已經開始絕地反思,因為這是該行業成形30多年以來遇到的最大一次劫難。
都是“錢多”惹的禍
“今年后半年,國內鋼貿商陷入空前絕境,資本的逐利性導致了整個行業企業出現多米諾骨牌性倒塌,而總結下來都是錢多惹的禍。”上海銀屏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彩兵如是說。
據近期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從去年5月至今年10月份以來,參與調查的全國各地鋼貿商反映“錢緊”的已占到全部選項的95.61%;而受此影響暫停營業、短期轉行甚至倒閉破產的企業已超過一半以上。
對此王建中提道:“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鋼貿商融資規模已累計收縮了40%以上,一些民間資本受此影響也紛紛將資金撤離鋼貿業,有的甚至調侃稱‘防盜防火防鋼貿’,這都進一步加劇了整個行業陷入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本輪危機的始作俑者大多出在占比達3.09%和31.13%的大、中型企業中。
鋼鐵行業分析師表示,有些老板憑借以往創業中成功經驗,趕上長達兩年的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瘋狂借貸,隨后轉身投向了房地產業或者其他高利潤行業。一旦銀行對其突然收緊信貸,這些企業的資金鏈很可能出現緊張甚至斷裂,繼而造成無法挽救的裂痕。
關聯者談“鋼”色變
現今銀行對鋼貿商甚至鋼鐵企業往年的服務熱情已難覓蹤影,甚至變為“反目為仇”。據悉,今年5月份以來,僅上海市寶山區法院累計受理的鋼材貿易糾紛訴訟案件已超過百起,涉及銀行包括建行、中信、廣大等多家銀行。
事實上,更為悲觀的現狀是,受資金鏈條緊縮影響近半年多來業內頻現各類負面消息,類似重復質押、詐貸騙貨、債務糾紛、金融訴訟、老板跑路、企業倒閉等不及于耳。如今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已然惡化,對于身處空前絕境的鋼貿商來說,“眼下比生存危機更可怕的就是這種負面信息帶來的信心危機”。
一時間,包括鋼貿商自己在內的所有鋼材關聯行業企業同時陷入了“談鋼色變”的尷尬窘境。他們對“鋼”表現的都很敏感,銀行、擔保、信托等金融機構尤其明顯。據一位銀行信貸員透露,“今年8月份部分銀行就已經完全對鋼貿業實施停貸,并對已放出貸款實施實地監管和督促還貸。”
受本輪危機沖擊影響較小的上海寶巢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全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證實:“現在鋼貿商的生存處境確實很難,整個行業處于失血狀態,臨近年底,新一輪的還貸高峰期又將逼近,鋼貿商資金壓力仍然很大”。
而資金壓力直接導致大家都不敢再靠“賭行情”賺價差。因為資金面的吃緊和鋼廠的操作模式轉化,已不允許鋼貿商隨心所欲的進行“抄底”,繼而博取后市“賭行情”的資源資本。
“等待”成年度熱字
現在國內鋼貿商的神經繃得很緊,時刻挨著“割肉之痛”還不愿沿襲年底傳統的“囤貨壓貨”行為。
民間獨立智庫安邦咨詢鋼鐵研究員陳哲告訴本報記者,經歷過此次信貸危機依然巍然不倒的民營鋼貿商,現在對后市行情的漲跌表現的出奇“淡定”。換句話說,目前鋼貿商延續傳統融資渠道得到資金進行市場操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單靠自有資金沖量博取利潤的企業實屬鳳毛麟角。
眾所周知,鋼貿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往往做一噸鋼材就要有三噸鋼材的資金量來支撐?山洑v過前期的行業危機,現在大家都不敢再拿錢囤貨。
有著相同看法的李全策繼而分析道,“近月來鋼鐵行情確有回暖跡象,可因為之前行情差時,業內相繼曝出倉儲聯保、重復質押騙貸甚至偽造倉單等丑聞,鋼貿商都不敢再做現貨庫存,也沒能賺到錢。等到行情好轉,鋼廠出廠價也隨之調高,現在補給現貨庫存仍是高價鋼材,加之前期鋼貿陣痛剛過,因此大家寧可不做也不愿去冒此風險。”
鑒于目前這一嚴峻形勢,“等待”或成為今年鋼鐵貿易行業年度熱詞。余彩兵最后用四個“等待”詮釋了當下所有鋼貿商可能存在的普遍心理。他說,“一等待國家政策扶持;二等待銀行寬大處理;三等待時間換空間;四等待市場真正回暖。”
只有垮掉的企業沒有垮掉的行業
歷經本輪信貸危機與陣痛后,鋼貿商確實有一部分因“扛不住”被殘酷的淘汰出局。或者應該說,在傳統產能嚴重過剩、貿易商散小亂等問題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已不允許其之前的經營模式和思路繼續延續。
但這絕不是坊間流傳的那樣:“這個行業要跨了,即將步入消亡的道路”。
事實上,本輪危機中也有許多企業經營的很好。這其中大部分是一些靠自有資金經營或單純做鋼貿的企業,他們集中在占比65.78%的小企業里,因為這些企業規模小,向銀行直接貸款較少,即使從民間借貸,資金量也不是太大。除非個別小企業經人為包裝后,被綁架到某一超速發展的多元(跨產業投資)企業身上,待多元企業出現信貸危機時被牽連的不能自拔。
可這畢竟是個案,F在可以說鋼貿業確已到了重新洗牌,甚至部分企業不得不退出的時候。但我們要明白任何時候只有垮掉的企業,沒有垮掉的行業。現在許多鋼貿商在陣痛后開始出現轉變。
單純鋼貿商不再急于壓貨,在控制風險基礎上,開始根據訂單需求規規矩矩買賣鋼材。而多元鋼貿商不再拓展酒店等跨領域業務,開始側重發展鋼鐵上游礦石、煤炭和下游用鋼終端合作,爭取建立自己的鋼鐵產業鏈,以此來建立相對穩定的盈利模式,提升抵御經營風險能力
鋼鐵貿易流通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行業資金驟緊引發的生存及信心危機。
在歷經了前期長時間的陣痛后,市場開始盛傳:“賣鋼材不如賣白菜”、“鋼貿傳統盈利模式已迫近死亡”、“行業至少三分之一的企業已在本輪危機中洗牌出去”、“全行業深陷‘流血不止’狀態,發誓再也不做鋼貿生意”……
行業危情在逐步失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認為,作為利潤“夾縫中”生存的群體之一,國內鋼鐵貿易流通商(簡稱“鋼貿商”)已經開始絕地反思,因為這是該行業成形30多年以來遇到的最大一次劫難。
都是“錢多”惹的禍
“今年后半年,國內鋼貿商陷入空前絕境,資本的逐利性導致了整個行業企業出現多米諾骨牌性倒塌,而總結下來都是錢多惹的禍。”上海銀屏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彩兵如是說。
據近期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從去年5月至今年10月份以來,參與調查的全國各地鋼貿商反映“錢緊”的已占到全部選項的95.61%;而受此影響暫停營業、短期轉行甚至倒閉破產的企業已超過一半以上。
對此王建中提道:“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鋼貿商融資規模已累計收縮了40%以上,一些民間資本受此影響也紛紛將資金撤離鋼貿業,有的甚至調侃稱‘防盜防火防鋼貿’,這都進一步加劇了整個行業陷入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本輪危機的始作俑者大多出在占比達3.09%和31.13%的大、中型企業中。
鋼鐵行業分析師表示,有些老板憑借以往創業中成功經驗,趕上長達兩年的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瘋狂借貸,隨后轉身投向了房地產業或者其他高利潤行業。一旦銀行對其突然收緊信貸,這些企業的資金鏈很可能出現緊張甚至斷裂,繼而造成無法挽救的裂痕。
關聯者談“鋼”色變
現今銀行對鋼貿商甚至鋼鐵企業往年的服務熱情已難覓蹤影,甚至變為“反目為仇”。據悉,今年5月份以來,僅上海市寶山區法院累計受理的鋼材貿易糾紛訴訟案件已超過百起,涉及銀行包括建行、中信、廣大等多家銀行。
事實上,更為悲觀的現狀是,受資金鏈條緊縮影響近半年多來業內頻現各類負面消息,類似重復質押、詐貸騙貨、債務糾紛、金融訴訟、老板跑路、企業倒閉等不及于耳。如今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已然惡化,對于身處空前絕境的鋼貿商來說,“眼下比生存危機更可怕的就是這種負面信息帶來的信心危機”。
一時間,包括鋼貿商自己在內的所有鋼材關聯行業企業同時陷入了“談鋼色變”的尷尬窘境。他們對“鋼”表現的都很敏感,銀行、擔保、信托等金融機構尤其明顯。據一位銀行信貸員透露,“今年8月份部分銀行就已經完全對鋼貿業實施停貸,并對已放出貸款實施實地監管和督促還貸。”
受本輪危機沖擊影響較小的上海寶巢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全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證實:“現在鋼貿商的生存處境確實很難,整個行業處于失血狀態,臨近年底,新一輪的還貸高峰期又將逼近,鋼貿商資金壓力仍然很大”。
而資金壓力直接導致大家都不敢再靠“賭行情”賺價差。因為資金面的吃緊和鋼廠的操作模式轉化,已不允許鋼貿商隨心所欲的進行“抄底”,繼而博取后市“賭行情”的資源資本。
“等待”成年度熱字
現在國內鋼貿商的神經繃得很緊,時刻挨著“割肉之痛”還不愿沿襲年底傳統的“囤貨壓貨”行為。
民間獨立智庫安邦咨詢鋼鐵研究員陳哲告訴本報記者,經歷過此次信貸危機依然巍然不倒的民營鋼貿商,現在對后市行情的漲跌表現的出奇“淡定”。換句話說,目前鋼貿商延續傳統融資渠道得到資金進行市場操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單靠自有資金沖量博取利潤的企業實屬鳳毛麟角。
眾所周知,鋼貿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往往做一噸鋼材就要有三噸鋼材的資金量來支撐?山洑v過前期的行業危機,現在大家都不敢再拿錢囤貨。
有著相同看法的李全策繼而分析道,“近月來鋼鐵行情確有回暖跡象,可因為之前行情差時,業內相繼曝出倉儲聯保、重復質押騙貸甚至偽造倉單等丑聞,鋼貿商都不敢再做現貨庫存,也沒能賺到錢。等到行情好轉,鋼廠出廠價也隨之調高,現在補給現貨庫存仍是高價鋼材,加之前期鋼貿陣痛剛過,因此大家寧可不做也不愿去冒此風險。”
鑒于目前這一嚴峻形勢,“等待”或成為今年鋼鐵貿易行業年度熱詞。余彩兵最后用四個“等待”詮釋了當下所有鋼貿商可能存在的普遍心理。他說,“一等待國家政策扶持;二等待銀行寬大處理;三等待時間換空間;四等待市場真正回暖。”
只有垮掉的企業沒有垮掉的行業
歷經本輪信貸危機與陣痛后,鋼貿商確實有一部分因“扛不住”被殘酷的淘汰出局。或者應該說,在傳統產能嚴重過剩、貿易商散小亂等問題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已不允許其之前的經營模式和思路繼續延續。
但這絕不是坊間流傳的那樣:“這個行業要跨了,即將步入消亡的道路”。
事實上,本輪危機中也有許多企業經營的很好。這其中大部分是一些靠自有資金經營或單純做鋼貿的企業,他們集中在占比65.78%的小企業里,因為這些企業規模小,向銀行直接貸款較少,即使從民間借貸,資金量也不是太大。除非個別小企業經人為包裝后,被綁架到某一超速發展的多元(跨產業投資)企業身上,待多元企業出現信貸危機時被牽連的不能自拔。
可這畢竟是個案,F在可以說鋼貿業確已到了重新洗牌,甚至部分企業不得不退出的時候。但我們要明白任何時候只有垮掉的企業,沒有垮掉的行業。現在許多鋼貿商在陣痛后開始出現轉變。
單純鋼貿商不再急于壓貨,在控制風險基礎上,開始根據訂單需求規規矩矩買賣鋼材。而多元鋼貿商不再拓展酒店等跨領域業務,開始側重發展鋼鐵上游礦石、煤炭和下游用鋼終端合作,爭取建立自己的鋼鐵產業鏈,以此來建立相對穩定的盈利模式,提升抵御經營風險能力
延伸閱讀
- 上一篇:2012年鋼鐵行業利潤微薄 下一篇:解除干預措施 推進資源價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