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京唐公司研究落實噸鋼硬碰硬降200元措施
來源:首鋼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年伊始,元旦節后上班第一天開始,首鋼京唐公司專門抽出兩天時間聽取了各部門對2013年預算安排分解落實情況的匯報,共同討論研究了完成噸鋼降成本200元目標和實現創收的具體措施?偣绢I…
新年伊始,元旦節后上班第一天開始,首鋼京唐公司專門抽出兩天時間聽取了各部門對2013年預算安排分解落實情況的匯報,共同討論研究了完成噸鋼降成本200元目標和實現創收的具體措施。總公司領導王毅參加會議。
會議認為,圍繞今年目標任務和噸鋼成本硬碰硬降200元,一是要轉變觀念,創新理念,通過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加強管理和技術攻關,打破現有的低水平管理狀態,尋求管理方法的突破。只有以超常規的管理方式,付出超常的努力,才能取得超凡的成績,才能完成2013年的艱巨任務。二是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一切工作以提高效益為導向,廣開渠道開源節流。將研究制定新的激勵機制,鼓勵各部門發動職工群眾實現創收。三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點滴節約,杜絕各種浪費,大幅壓縮費用支出,做到無預算不支出。特別是要降低外委外包費用,減少外委外包項目,能夠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四是要集中力量解決制約公司發展的三大瓶頸問題,高爐實現順穩生產邁上新臺階的技術瓶頸、1580毫米板型控制攻關技術瓶頸、冷軋產品高端化的瓶頸。在實現生產順穩的基礎上,改進工藝,提高系統運行質量。
王毅指出,京唐公司編制2013年預算的原則是嚴格落實首鋼總公司提出的要求,實行市場倒逼機制倒排任務。當前鋼鐵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嚴峻考驗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全面完成各項指標任務才能求得自身生存。市場無情,能夠解救我們的只有自己。
各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京唐公司的2013年預算安排是企業生存的底線,是生產經營不可逾越的紅線。雖然困難重重,任務艱巨,只要我們有具體可行的措施做支撐,把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班組、到個人,不看客觀、不講條件完成任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自己贏得生存權。煉鐵部提出牢牢抓住原燃料成本這個“牛鼻子”,在優化入爐料結構上狠下功夫,在實現高爐生產順穩的基礎上,依靠技術管理努力實現經濟煉鐵,為降低全系統原料成本做出貢獻。煉鋼部提出把降成本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圍繞“快”字做文章,建立高效的專業化生產線,實現高拉速快節奏生產,強化耐火材料管理實現“噸鋼降2元”目標。熱軋部提出要重點抓好深入挖潛降低加工費和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盈利水平兩條主線,通過穩定工藝、設備和操作,提高運行質量和產品質量。冷軋部提出從精細操作提高成材率,減損降耗做細工作入手,提高產品競爭力,努力為提高全公司效益多做貢獻。能源與環境部和運輸部提出要做足創收的文章,將自有的能源和碼頭岸線作為資源加以開發,在降低自身運行成本的同時,面向社會經營實現創收
會議認為,圍繞今年目標任務和噸鋼成本硬碰硬降200元,一是要轉變觀念,創新理念,通過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加強管理和技術攻關,打破現有的低水平管理狀態,尋求管理方法的突破。只有以超常規的管理方式,付出超常的努力,才能取得超凡的成績,才能完成2013年的艱巨任務。二是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一切工作以提高效益為導向,廣開渠道開源節流。將研究制定新的激勵機制,鼓勵各部門發動職工群眾實現創收。三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點滴節約,杜絕各種浪費,大幅壓縮費用支出,做到無預算不支出。特別是要降低外委外包費用,減少外委外包項目,能夠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四是要集中力量解決制約公司發展的三大瓶頸問題,高爐實現順穩生產邁上新臺階的技術瓶頸、1580毫米板型控制攻關技術瓶頸、冷軋產品高端化的瓶頸。在實現生產順穩的基礎上,改進工藝,提高系統運行質量。
王毅指出,京唐公司編制2013年預算的原則是嚴格落實首鋼總公司提出的要求,實行市場倒逼機制倒排任務。當前鋼鐵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嚴峻考驗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全面完成各項指標任務才能求得自身生存。市場無情,能夠解救我們的只有自己。
各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京唐公司的2013年預算安排是企業生存的底線,是生產經營不可逾越的紅線。雖然困難重重,任務艱巨,只要我們有具體可行的措施做支撐,把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班組、到個人,不看客觀、不講條件完成任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自己贏得生存權。煉鐵部提出牢牢抓住原燃料成本這個“牛鼻子”,在優化入爐料結構上狠下功夫,在實現高爐生產順穩的基礎上,依靠技術管理努力實現經濟煉鐵,為降低全系統原料成本做出貢獻。煉鋼部提出把降成本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圍繞“快”字做文章,建立高效的專業化生產線,實現高拉速快節奏生產,強化耐火材料管理實現“噸鋼降2元”目標。熱軋部提出要重點抓好深入挖潛降低加工費和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盈利水平兩條主線,通過穩定工藝、設備和操作,提高運行質量和產品質量。冷軋部提出從精細操作提高成材率,減損降耗做細工作入手,提高產品競爭力,努力為提高全公司效益多做貢獻。能源與環境部和運輸部提出要做足創收的文章,將自有的能源和碼頭岸線作為資源加以開發,在降低自身運行成本的同時,面向社會經營實現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