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傳統鋼市洗牌已成必然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0年以來,由于服務功能跟不上新形勢,上海某些鋼材市場人氣不足,冷冷清清,交易量逐年縮水,離場戶多于進場戶。特別是2012年,有的市場已經歇業,有的市場幾乎已是空殼,處于癱瘓狀態。…
2010年以來,由于服務功能跟不上新形勢,上海某些鋼材市場人氣不足,冷冷清清,交易量逐年“縮水”,離場戶多于進場戶。特別是2012年,有的市場已經歇業,有的市場幾乎已是“空殼”,處于癱瘓狀態。
上海鋼材有形市場“洗牌重組”已不可避免,其原因是:
第一,電子商務對有形市場的“沖擊波”。多年來,鋼鐵專業網站蓬勃發展,鋼貿商電腦前鼠標一點,“資源”、“行情”、“產地”、提貨地一目了然。特別是上海鋼貿商大戶都建立了自己的網上營銷系統,訂貨、查詢、銷售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搞定,那些原先設在鋼材市場內的“分銷點”基本退租,以節省租金和其他費用。大戶的離場,使有形市場失去了影響力。
第二,國內一些“大中鋼廠”剛到上海發展,基本先到鋼材市場“擺攤頭”,與采購商“對對面”。經過多年的發展,他們多數在上海購置房產,辦分公司,以顯示實力,也相繼離開了市場。
第三,上海近幾年,又開辟了“電子交易現貨市場”,還有鋼廠或者其他專業網站,采取會員制,“競標拍賣”現貨鋼材,品種規格繁多,價格優勢明顯。
第四,大型物流園區集采購、加工、配送一條龍服務,降低了流通成本,受到了眾多下游企業的歡迎。而有形市場“來卷賣卷”,客戶要“分條開平”,必須轉庫,要付出庫費,送到園區加工又要短駁費,無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這些不足,使有形市場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第五,由于有形鋼材市場進場客戶減少,市場之間競爭白熱化,租金降低,辦市場的“二房東”難以為繼。為了生存,某些鋼材市場為鋼貿商擔保、聯保。但由于少數鋼貿商資金鏈斷裂,這些鋼材市場被追究擔保責任,使市場雪上加霜。
2012年,國內鋼鐵產能過剩,行情低迷,價格倒掛,鋼貿商資金緊張,下游經濟運行趨緩,出口訂單減少,再加上有形市場太多,有的市場之間輻射面小,有的市場僅是“物業式”管理,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傳統鋼材市場洗牌重組勢在必行。
上海鋼材有形市場“洗牌重組”已不可避免,其原因是:
第一,電子商務對有形市場的“沖擊波”。多年來,鋼鐵專業網站蓬勃發展,鋼貿商電腦前鼠標一點,“資源”、“行情”、“產地”、提貨地一目了然。特別是上海鋼貿商大戶都建立了自己的網上營銷系統,訂貨、查詢、銷售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搞定,那些原先設在鋼材市場內的“分銷點”基本退租,以節省租金和其他費用。大戶的離場,使有形市場失去了影響力。
第二,國內一些“大中鋼廠”剛到上海發展,基本先到鋼材市場“擺攤頭”,與采購商“對對面”。經過多年的發展,他們多數在上海購置房產,辦分公司,以顯示實力,也相繼離開了市場。
第三,上海近幾年,又開辟了“電子交易現貨市場”,還有鋼廠或者其他專業網站,采取會員制,“競標拍賣”現貨鋼材,品種規格繁多,價格優勢明顯。
第四,大型物流園區集采購、加工、配送一條龍服務,降低了流通成本,受到了眾多下游企業的歡迎。而有形市場“來卷賣卷”,客戶要“分條開平”,必須轉庫,要付出庫費,送到園區加工又要短駁費,無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這些不足,使有形市場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第五,由于有形鋼材市場進場客戶減少,市場之間競爭白熱化,租金降低,辦市場的“二房東”難以為繼。為了生存,某些鋼材市場為鋼貿商擔保、聯保。但由于少數鋼貿商資金鏈斷裂,這些鋼材市場被追究擔保責任,使市場雪上加霜。
2012年,國內鋼鐵產能過剩,行情低迷,價格倒掛,鋼貿商資金緊張,下游經濟運行趨緩,出口訂單減少,再加上有形市場太多,有的市場之間輻射面小,有的市場僅是“物業式”管理,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傳統鋼材市場洗牌重組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