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背后:鐵路運力緊張緩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3年電煤談判落下帷幕,全國合同煤初步匯總量已高達18.7億噸,較去年的12億噸猛增了55.8%,而這也創下了匯總會召開7年以來的歷史天量。 中小型煤企基本簽署了量價合同,部分電企只簽署了…
“中小型煤企基本簽署了量價合同,部分電企只簽署了有量無價的合同。”1月22日,同煤集團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為保障鐵路運力,電企和煤企均在最后兩日突擊簽署合同,“但這部分的合同以有量無價的居多”。
2013年煤炭產需銜接合同匯總會議于1月15日召開,為期4天,意在讓2013年對未能按時完成產需銜接匯總的電煤企業最終達成一致;并在匯總合同的基礎上,綜合煤炭企業生產許可能力等因素,把合同匯總結果上報給發改委和鐵道部,以妥善配置運力。
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18日9時已初步匯總17.30億噸,較17日以及16日分別猛增5.32億噸和7.51億噸。
不過,在從事煤炭交易近20年的煤商楊邦看來,2013年的鐵路運力基本無憂。
“隨著鄭西高鐵的貫通,原先的鄭西線可以跑更多的煤車。”楊邦解釋,此前陜西的煤炭一直受限于鐵路運能問題,運出量極少,而甘肅和寧夏的煤炭亦只能運到天水線一帶。如今高鐵貫通,部分客運運能釋放為貨運,使得西部的煤源可以通過廉價的鐵路運至華中及沿海一帶。
楊邦說,京廣高鐵、京滬高鐵的貫通也釋放了一部分的鐵路運能,使得鐵路貨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13年京廣線和京九線可以開通更多的貨運列車”。
鐵道部方面表示,將加大電煤運輸保障力度,確保2013年電煤運力配置總量高于上年水平。數據顯示,全國鐵路全年煤炭運量完成22.62萬噸,較之2011年的22.69億噸略有下降。
事實上,此前一直緊俏的鐵路運力從2012年開始寬松。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1-10月,全國鐵路煤炭發運18.7億噸,同比下降0.6%;10月當月,鐵路煤炭發運量1.84億噸,同比減少1254萬噸,下降6.4%。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透露,今年1至11月,全國煤炭產量約35.1億噸,全年有望突破37億噸。
楊邦解釋,2012年鐵路煤炭運量減少有三重因素:2011年國內煤炭消費總量35.7億噸,但2012年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較之2011年增加1.076億噸,吞噬一部分國內煤市場;西部經濟的增長,使得更多的煤炭消費停留在省內;山西、陜西及內蒙古下半年出臺減產計劃,使得通過鐵路運輸煤炭略微減少,“像大秦鐵路都沒有完成年初的既定任務”。
根據國家計劃,隨著數條煤炭專運線路的建設,鐵路運力緊張局面未來兩年有望根本緩解,其中廣受外界關注的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已于10月24日開工。目前在建的鐵路項目包括山西中南部鐵路、神朔黃擴能、張唐、準朔、赤大白、蘭新第二雙線、集包第二雙線等煤運專線或以煤運為主的干線。
在電煤價格并軌之下,鐵道部同時表示,支持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該部門已主動與國家有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及重點煤電企業溝通,制定了《鐵路電煤運輸管理辦法》。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認為,深化“煤-運-電”全產業鏈市場化改革等措施,取消計劃煤后,電力和鐵路體制將成為造成煤電矛盾的主要原因,國家應當再依次推出這兩項改革,最終從根本上化解困擾國民經濟的煤電矛盾。
煤炭專家卻對此持保留態度。“鐵路運價與公路存在較大價差。鐵路運力首先應當保障電煤運輸的安全,如果完全市場化了,價高者得之,那么總體煤價運費肯定要上漲。”他表示,鐵路運力的市場化,應待到運力緊缺充分得到緩解后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