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整體大虧損 鋼企剩者稱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現在回過頭去細看一下2012年的中國鋼材市場:糾結、混亂不堪,是乎除此之外,找不到什么亮點。整體走勢是乎呈現出較為工整的V形趨勢;整個行業依舊在虧損中徘徊,鋼貿產業資金鏈斷裂,將近…
現在回過頭去細看一下2012年的中國鋼材市場:糾結、混亂不堪,是乎除此之外,找不到什么亮點。整體走勢是乎呈現出較為工整的”V”形趨勢;整個行業依舊在虧損中徘徊,鋼貿產業資金鏈斷裂,將近1/3的貿易企業破產或者退出行業。“剩者”為王,所有的企業不惜通過大借高利貸等各種渠道,為的僅僅只是把自己剩下來,僅此而已。
2012年鋼市淡季不淡 旺季不旺
在2012年中,鋼材市場的變化幾乎違背了市場規律,出現了多次典型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行情。在上半年,在各種政策的刺激,盡管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用鋼需求快速走弱,但在保障房等項目的需求刺激下,鋼材價格整體呈現穩中震蕩上揚過程;在4月份中下旬達到最高點,綜合鋼材價格指數大概在4280元/噸左右,較年初震蕩上行30元左右。
隨后市場進入全面下滑過程,在上半年的最后的一個需求旺季的5~6月份,隨著鋼材庫存大幅增加,終端需求始終低迷難起的情況下,綜合鋼材價格在7月初跌破4000元大關,隨后一路直線下行,至9月上旬,鋼價跌至全年最低的3500元左右的低谷,金九行情被無情的撕破了金燦燦的外殼。隨后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發布及逐漸的實施過程中,鋼材市場開始觸底反彈,鋼價也呈現溫和上行,但整個“金九銀十”行情并未得到圓滿的釋放。
隨后鋼材價格在進口鐵礦石觸底反彈的支撐下,進入了一輪先漲后跌的過程,而后在穩增長措施發力釋放鋼材需求以及“十八大”確定的新城鎮化建設、基建投資加碼等政策紅利刺激下;鋼材市場在那個冬天又令人意外的上演了一出鋼市“淡季不淡”的戲碼,市場需求快速釋放,高企的鋼材庫存下降至2011年以來新低。
整個過程,筆者很難看到明顯的規律,亂不可言,市場分析報告認為,2012年鋼市之所以亂,主要是鋼材的金融屬性左右的;在全球性用鋼需求下滑的過程中,對于市場的炒作更加的頻繁,于是出現鋼市“見風就是雨、雨后一場空”的怪異;鋼材市場已經很難利用需求變化規律去應對市場的發展。
鋼鐵行業整體虧損 鋼企剩者或可為王
2012年的中國鋼材市場不可捉摸,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國的鋼鐵企業幾乎陷入全面的虧損之中。隨著主要經濟指標超預期回落,鋼材需求疲軟,價格震蕩下行,企業虧損增加,并拖累資源供應減速,整體市場呈現弱勢運行格局。去年我國鋼鐵業的總體運行呈現“兩高兩低”特點,即高產能、高成本,低增長、低效益。
據市面上最新消息顯示,中鋼協在2013年理事擴大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納入鋼協統計范圍的大中型鋼鐵企業,2012年1至11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440億元,同比下降5.37%;實現利稅660億元,下降57.73億元,盈虧相抵利潤為虧損19.7億元。盡管12月份鋼企盈利空間有所增加,但全年中國鋼企依舊處于虧損之中。
而在2012年的鋼鐵行業浪潮之中,鋼貿商的虧損面更大,筆者走訪上海等地各大鋼材市場了解發現,大柏樹等鋼市往年繁忙的景象不再,還堅持留守的鋼貿商告訴筆者,大柏樹鋼材市場的貿易商戶因為資金問題、經營困難等破產或者離開的將近一半;在全國范圍內,更是約有1/3的鋼貿流通企業破產或者退出鋼鐵行業;在下半年,甚至出現鋼鐵生產企業無奈破產的事情。
在2012年里,隨著經濟疲軟,鋼市需求持續走弱,鋼價走跌的加劇,鋼鐵行業原本盛行的質押融資貸款、互保貸款等模式宣告破產,銀行業全面限制對鋼貿企業的貸款行為,迫使行業內部資金鏈斷裂,諸多的企業紛紛倒閉,全行業進入了新一輪的優勝劣汰的過程之中。
筆者認為,在2012年鋼鐵行業大浪潮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其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在已經到來的2013年中,我國基建投資大幅加碼,新城鎮化建設的政策紅利將帶動鋼鐵需求預期大增,加上我國經濟已經于去年年底觸底回暖,鋼材市場的基本面呈現出強烈的反彈信號;再加上去年1/3破產企業留下的諸多市場份額,在這一年中,需求的增加+可分配市場份額的釋放,在2012年頑強存活下來的鋼鐵企業,或許正能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