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今年鋼鐵貿易摩擦不大可能減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2012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出現了14.02%的增幅,但與此同時,國外針對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的貿易救濟調查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日前表示,去年針對中國大陸鋼…
在2012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出現了14.02%的增幅,但與此同時,國外針對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的貿易救濟調查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日前表示,去年針對中國大陸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有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此外,中鋼協預計“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東盟去年正式超越韓國,成為我國第一大鋼材出口區域。東盟也同時轉變成為,對我國鋼材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國。近日,更是有消息稱,東盟鋼鐵委員會正在醞釀進一步的措施。
今年出口或總體平穩 貿易摩擦或難減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573.21萬噸,與2011年相比增長14.02%。但中鋼協同時出具數據稱,去年針對我國大陸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出現了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據悉,這些調查案件涉及歐盟、巴西、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涉及產品有盤條、涂層板、鍍(鋁)鋅板、無取向硅鋼和不銹鋼等鋼材品種。
需說明的是,我國鋼材產品出口中,以冷軋普薄板(卷)、鍍鋅板、涂層板為主的冷系列板材,以合金棒線材、型材、熱軋板(卷)為主的添加微量合金的熱軋類鋼材,以及管材類產品,這三大類產品占了鋼材出口總量的85%左右。
中鋼協認為今年我國鋼材出口將呈現總體平穩的態勢,但是,預計“與2012年相比,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
中鋼協提出建議,若出現貿易摩擦,鋼企應該通過法律途徑積極申訴,并應站在行業的高度,實施有序出口;此外,鋼企要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鋼企除了加強對出口目的地市場、客戶等硬環境的評估外,更要加強對市場政策、法律、文化等軟環境的評估。
東盟成我國最大出口區 當地鋼企反應激烈
另值一提的是,去年我國鋼材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其中東盟超過韓國成為我國第一大鋼材出口區域。
據悉,我國向東盟出口鋼材量已經超過我國鋼材總出口量的25%,且同比增幅達到48.83%;而向韓國出口量微降0.35%,占鋼材總出口量的17.86%。
但與此同時,東盟國家去年也成了對我國鋼材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國。中鋼協表示,去年針對我國鋼材產品出口發起的9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有4宗是東盟國家中的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發起。
近日,更是有外媒消息稱,東盟鋼鐵委員會(Asic)已于近日表示,東盟鋼鐵生產廠家正聯合要求對東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審查。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鋼廠已聯合向東盟秘書處致函,要求將最近3年中國進口鋼材大量涌入當地市場,這一問題歸入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議題。
根據東盟鋼鐵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去年前9個月,中國對東盟出口鋼鐵達910萬噸,同比激增47.3%。且在東盟鋼鐵進口總量中,中國產品所占比例逐年增長,2009年為10%,2010年增至17%,2011年18%,而2012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23%。
東盟鋼鐵委員會據此認為,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僅對中國利好,而損害了當地各國鋼鐵業利益。此外,消息稱,東盟鋼廠還分別向各自政府反映該問題,針對中國鋼鐵進口的各類措施或將在后期展開。
中鋼協對此同樣提出建議,盡量避免出口市場過度集中,“東南亞市場容量有限,且日本、韓國在這一地區已具有一定的投資規模,短時間內向東南亞集中大量出口,會引起當地企業的不滿,極易引起貿易摩擦”。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日前表示,去年針對中國大陸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有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此外,中鋼協預計“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東盟去年正式超越韓國,成為我國第一大鋼材出口區域。東盟也同時轉變成為,對我國鋼材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國。近日,更是有消息稱,東盟鋼鐵委員會正在醞釀進一步的措施。
今年出口或總體平穩 貿易摩擦或難減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573.21萬噸,與2011年相比增長14.02%。但中鋼協同時出具數據稱,去年針對我國大陸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出現了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據悉,這些調查案件涉及歐盟、巴西、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涉及產品有盤條、涂層板、鍍(鋁)鋅板、無取向硅鋼和不銹鋼等鋼材品種。
需說明的是,我國鋼材產品出口中,以冷軋普薄板(卷)、鍍鋅板、涂層板為主的冷系列板材,以合金棒線材、型材、熱軋板(卷)為主的添加微量合金的熱軋類鋼材,以及管材類產品,這三大類產品占了鋼材出口總量的85%左右。
中鋼協認為今年我國鋼材出口將呈現總體平穩的態勢,但是,預計“與2012年相比,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
中鋼協提出建議,若出現貿易摩擦,鋼企應該通過法律途徑積極申訴,并應站在行業的高度,實施有序出口;此外,鋼企要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鋼企除了加強對出口目的地市場、客戶等硬環境的評估外,更要加強對市場政策、法律、文化等軟環境的評估。
東盟成我國最大出口區 當地鋼企反應激烈
另值一提的是,去年我國鋼材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其中東盟超過韓國成為我國第一大鋼材出口區域。
據悉,我國向東盟出口鋼材量已經超過我國鋼材總出口量的25%,且同比增幅達到48.83%;而向韓國出口量微降0.35%,占鋼材總出口量的17.86%。
但與此同時,東盟國家去年也成了對我國鋼材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國。中鋼協表示,去年針對我國鋼材產品出口發起的9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有4宗是東盟國家中的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發起。
近日,更是有外媒消息稱,東盟鋼鐵委員會(Asic)已于近日表示,東盟鋼鐵生產廠家正聯合要求對東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審查。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鋼廠已聯合向東盟秘書處致函,要求將最近3年中國進口鋼材大量涌入當地市場,這一問題歸入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議題。
根據東盟鋼鐵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去年前9個月,中國對東盟出口鋼鐵達910萬噸,同比激增47.3%。且在東盟鋼鐵進口總量中,中國產品所占比例逐年增長,2009年為10%,2010年增至17%,2011年18%,而2012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23%。
東盟鋼鐵委員會據此認為,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僅對中國利好,而損害了當地各國鋼鐵業利益。此外,消息稱,東盟鋼廠還分別向各自政府反映該問題,針對中國鋼鐵進口的各類措施或將在后期展開。
中鋼協對此同樣提出建議,盡量避免出口市場過度集中,“東南亞市場容量有限,且日本、韓國在這一地區已具有一定的投資規模,短時間內向東南亞集中大量出口,會引起當地企業的不滿,極易引起貿易摩擦”。